|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2025 年 4 月 | |
成語(Idiom)二則 - 羅馬凱撒大帝的二段歷史
“Ides of March” 及 “Crossing the Rubicon” Ides of March (Idus of March) 今天是三月十五日,我整日做事小心翼翼,瞻前顧後,終於沒有出任何差錯的平安過了這一天。 為什麼要這麼小心?根據羅馬歷史,公元“前”四十四年的三月十五日,一代梟雄凱撒大帝,沒有理會預言家(soothsayer)的警告,在參議院被六十名與會的參議員捅了二十三刀身亡, 領導兇殺的參議員即是他的接班人,義子Brutus ( 凱撒沒有兒子),凱薩臨死前掙扎出的一句話是拉丁文“Et tu, Brute” 意思即“You too, Brutus?”,“你竟然也在當中?”。 一千六百年之後,一代文豪莎士比亞在他的“Julius Caesar” 戲劇中,講了一句名言“Beware the Ides of March 小心三月十五日”,據說他寫出的這句話是根據凱撒被暗殺後一百五十年,羅馬史學家Suetonius 寫的著作 “ The Twelve Caesars” 而來。 由於這些文學及歷史上的交錯牽連,迷信如我等,在三月十五這一天,特別小心過日子,因為這一天代表“小心噩運當頭” 的警告,根據羅馬曆法,每月頭一天稱Kalandae,簡稱“K” 或“Kal”,第五或第七天稱“Nonae或Nones”,第十三或十五日是滿月稱“Ides 或Idus”,凱撒死在三月十五,所以這天被稱爲“Ides of March”,表示不吉祥,使用Ides (月中,midpoint) 是由詞原學(Etymology)延伸而來。 羅馬歷史持續一千年,很奇特,先有五百年共和(Republic),再有五百年帝制(Empire),凱撒若不死,他將會是第一任羅馬大帝, 因為他野心勃勃,軍權在握,但他在世仍不敢稱帝,早在公元前六十年到公元前五十三年的七年之間和政敵龐貝Pompey,及Crassus 三人共同組成第一次“三頭馬車”主政制度(The First Triumvirate),其後三頭馬車因一人戰死(Crassus),二人被暗殺(48 BCE,Pompey 在埃及,44 BCE ,凱撒在羅馬) 而解體,凱撒在世,因為羅馬依賴埃及的榖倉,和埃及艶后 Cleopatra 有一段情史,並生了一子Caesarion(名號埃及托勒密第十五世),那是後話了。凱撒死後,侄子Octavian繼承遺志,組織第二次“三頭馬車”主政( Octavian, Mark Anthony 及 Lepidus), Octavian 其後政爭成功,在公元前27年(凱撒死後十七年)成為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帝號 Augustus(這裡的羅馬,指的是西羅馬,在公元476 年減亡),咸信他也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 Crossing the Rubicon(渡過Rubicon河) 這個成語,表示“無法回頭” (回頭無岸)的意思。故事也來自凱撒大帝。吉普車牌(Jeep) Wrangler 及Gladiator 二個車型都有Rubicon 型式的車,大概是取義於“越野車”的意思,和Rubicon 河無關。 Rubicon 河,是羅馬護城河,共和時代的羅馬,因為參議員沒有兵力,軍人進入羅馬城是禁止帶兵的,當凱撒被任命爲Gaul 一省的省長任期屆滿時,羅馬參議諸公怕他軍力坐大,命令他解除軍權(disband),做為一個百姓,隻身回羅馬,這不是雄心勃勃的他所能接受的,叛心遂萌,公元前49 年一月十日,凱撒率兵( 稱為Legion)由北義大利抵達羅馬,在界河Rubicon前,說了一句拉丁文“Alea iacta est”,譯成英文即是“The die is cast”,木已成舟,大局已定,他是決心用武力進兵羅馬了,跨過了Rubicon河,已經沒有回頭路。 凱撒大軍這一橫渡Rubicon 河,是叛亂,等於向羅馬共和Roman Republic 宣戰,引發了羅馬長達五年的內戰,凱撒主要對手就是第一屆三頭馬車之一的政敵Pompey (因為政治需要,Pompey 也是他的女婿),所以這個內戰是羅馬血濺羅馬血,二人在Pharsalus 戰場(今之希臘Farsala)交戰,龎貝兵敗,逃到埃及,埃及宰相為取悦凱撒而暗殺了龎貝,五年的內戰結束後,公元前四十五年,凱撒以勝利者姿態自封為羅馬獨裁者 Dictator Perpetuo (Dictator for life),開始一人掌權的帝王制度,但是還是沒有稱帝(Emperor),誰知世事難料,一年後的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遭到六十名參議員公然在參議院台階上刺殺,結束了一代梟雄的一生。當時羅馬政要穿著的長袍(Toga 見圖)很容易藏刀在身,六十人長袍內藏刀入參議院,可見非置他於死地不可。 這二個成語,都來自同一個主人翁,西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我到義大利多次,體驗到這個偉大的文明無遠弗屆,在川普夫人故鄉Slovenia,我們甚至站在以凱撒為名的部分阿爾卑斯山山腳下(Julian Alps),歷史上把凱撒和拿破崙功蹟互相比較的結論,幾乎總是不分軒輊的平分秋色,尤其公元前五十二年凱撒和Gaul 聯軍在Battle of Alesia(今之法國諾曼第一帶)的攻城戰畧,變成日後兵書上“圍城戰Seige Warfare” 的典範,在這個戰役,他建了二道圍牆,內牆把敵人困在內,等待敵人彈盡,糧盡,外牆阻擋援軍形成“援絕”, 我軍駐紮在二牆之間,這個戰役造成當時對羅馬威脅最大的Gaul 蠻族的最後瓦解,史家提到凱撒,首先總要提到Alesia 戰役。 近日出門旅行在即,沒有時間為鄉訊稿件深入構思,正逢三月十五Ides of March,這篇雜文,順手拈來,一日寫完,就此交卷,與大家茶餘飯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