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5 年 3 月

微笑高棉
看盡紅塵俗世,生死起滅的吳哥微笑
施賴美惠

在我所遊歷過的世界各地,有二個微笑令我終身難忘,巴黎羅浮宮的“蒙那麗莎的微笑”,以及吳哥王朝英明君王Jayavarman 七世在巴戎寺的氤氫纒繞中,若有似無,三十七座表情各異的四面佛微笑,蒙那麗莎神秘,誘惑,Jayavarman 慈顏善面,唇厚熱情,蒙那麗莎自問世,備受呵護寵愛,而象徵“慈”、“悲”、“喜”、“舍”,的吳哥四面佛,埋在荒煙漫草中七百多年,缺乏經費維修,任由風吹雨打,原來的四十九座已經破損到成為三十七座。

那一年,我們飛回台灣選總統,勝選後的次日,到桃園機場,參加盈達旅行社專門為回台選舉的台美人組織的“吳哥窟旅行團”,在機場與來自加州首府Sacramento 的叔叔嬸嬸不期而遇,我們事先完全沒有互相溝通回台灣選舉的計劃,更遑論參加盈達的吳哥窟之旅。 其後五年,我們再訪吳哥窟一次,發覺貧窮的柬埔寨沒有經費維修,二次造訪相比,古蹟已經破損很多,最近,我們到Sacramento送別九十一高齡仙逝的叔叔,想到多年前和他們在吳哥窟一起度過的五、六天快樂時光,決定把這篇文章敬贈給叔叔賴明堂博士。

叔叔只長我十多歲,在成長過程中,亦兄亦叔,台大植物病蟲害系畢業後成為六十年代的早期留學生,帶著一只皮箱及一百美元到U.C. Berkeley 苦讀數年,拿到博士,每月不忘寄錢回嘉義奉養父母,加州地中海果蠅肆虐期間,任職州政府農業部的他,是主導夜間空中噴灑,滅蠅團隊的負責人。

吳哥是一片廣闊的古蹟公園,位於貧窮的柬埔寨西北部,柬埔寨的前身即是高棉帝國(Khmer Empire),由扶南及眞臘二個王國先後組成,持續六百多年(802-1431),1431 年眞臘為暹羅(泰國的Ayuttayan)攻破,高棉棄首都吳哥,遷都金邊(Phnom Penh),吳哥遭遇與秘魯馬丘比丘相同的命運,埋沒在荒煙漫草中數百年,元朝人周達觀曾在1296-1297 年出使眞臘,回國後寫下了“真臘風土記”的雜文,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該書“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其後法國人雷慕莎將此書於1819 年譯成法文,1861年法國人Henri Mouhot 在找尋生物標本時發現了這片古蹟,但是他在同一年,因感染瘧疾而死亡,法國政府在二十世紀初開始整頓這片叢林,到1930 年代由法國考古學家Henri Marchal 整頓發掘完成,其後因爲赤色高棉(Khmer Rouge)自1975 起始的四年內亂,柬埔寨共產政權借助中國毛澤東的支持,屠殺了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口,到Tuel Sleng Genocide 博物館,可以看到許多房間貼滿了犧牲者的照片,加上越南1978年的侵佔,吳哥古蹟完全被廢置,柬埔寨在1953 年自法國獨立,1992 年,吳哥窟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我先後二次造訪,發覺每年兩百萬遊客的踐踏,加上缺乏經費,疏於維修,才五年之隔,很多古蹟已經破損不堪。這樣下去,我們的後代能分享的一片歷史可能很快消失,由於地處東南亞偏僻角落,2007年全球舉辦的“新世界七奇”網路及電話投票,不幸落榜。

周達觀出使這段期間,是高棉歷史最燦爛輝煌的日子,史稱“吳哥時代”,極盛時期,大小吳哥 (Imperial Angkor) 版圖共三千平方英里,先進的灌溉系統及水渠,人工湖(英文 Reservoir,但是這個地區專稱Baray)疏導及儲存了每年的季風雨 (monsoon)以及暹粒河(Siem Reap River)的水,不僅解決了旱季,雨季的糧食危機,而且這段期間,成為東南亞地區糧倉。

小吳哥Angkor Wat

我們通稱的吳哥窟Angkor Wat 大多指小吳哥,是古高棉 (Khmer)的首都,面積大約四百英畝,建於1113-1150 AD 之間, 到處浮雕壁畫,石柱雕刻,是高棉王朝 “宗教建築” 最輝煌的代表, 入口的“倒影池 Reflection Pond”,日出時,池上映出的古廟倒影,是吳哥窟旅遊景點的代表照片,當時印度教Hindu正由信仰濕婆神Shiva (濕婆是慣用的翻譯,此神是男性或中性,絕非女性)轉移到新的毗濕奴神Vishnu (此轉變運動稱為Vaisnavism),國王Jayavarman 二世因此將這個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寺廟做為獻給印度教毗濕奴神的國寺,電影“古墓奇兵Tomb Raider” 就是在小吳哥的塔普倫寺(Ta Prohm) 拍攝的,這裡也有出名的“絞殺榕 Strangler Fig”,如蛇蠍的榕樹根,盤纒包圍著(或是穿牆破壁進入)青苔滿佈的古廟,張牙舞爪,甚是可怕。

大吳哥 Angkor Thom

大吳哥Angkor Thom 建於一百年後的十二世紀末,是微笑四面佛的主人Jayavarman 七世(1181-1215) 所建,這個廟羣,代表成功的都市計劃及王權威勢,進入城門,迎來左右各五十四尊的善神毗濕奴(左邊),惡神阿修羅(右邊),但是時間侵蝕,青苔滿佈,不少雕像, 斷手殘身,面目全非,眞正已是善惡難辨了。 最高建築的巴芳寺Baphuon,完成於1060 年Udayadityavaman II 時代,三十四米高,小心翼翼,陡斜攀登到廟頂,可俯瞰整個吳哥,鬥象塔Terrace of Elephant 是閱兵,閱象場所,巴戎寺Bayon 完成於1219 年,是當時唯一的“大乘彿教Mahayana Buddhism”寺廟(因爲南亞如泰國、緬甸、柬埔寨都是信仰小乘佛教的,大乘佛教多在北方中國一帶), 也是高棉帝國最後一座國家寺院,廻廊上浮雕( 稱Bas-Reliefs) 共1200 公尺長,刻有11,000 人物,敍述凡夫俗子每日生活起居,觀眾看劇賭錢,鱷魚戰蟒蛇(serpents, 柬文稱 nagas),女人生產,雙方交戰,大礮齊發等等,還刻有很多印度教和佛教“迷思Mythology” 中的神聖女神Apsaras ,最特別的是刻在羣山上的四十九座大型”微笑四面佛”,面面表情各異,在高棉這個國度,只有宗教寺廟才能使用石頭,也幸好使用了石頭,這些巴洛克風格的 “高棉微笑” 才得以仍有三十七座存在至今,值得注意的是,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 這位四面佛主人,也是帶領高棉人由信仰“印度教” 改成信仰“佛教” 的國王。他建Preah Khan寺廟紀念父親,建Ta Prohm 寺廟紀念母親,為自己建了巴戎寺(Bayon 柬文“美麗的塔”之義), 他稱自己為 Bodhisattva (梵文Bodhi 覺悟,sattva 有情眾生),即是能“了斷煩惱結,生死輪廻自在,具有救度眾生能力者的普通菩薩”(有别於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偉大“菩薩大士” Mahasattva)。

在吳哥窟,通常是“小吳哥看晨曦,大吳哥看落日”,但是看來看去,還是故鄉台灣阿里山的日出,淡水漁人碼頭的夕陽,最美,最親切。

Banteay Srei 斑蒂斯蕾寺

距離吳哥一小時車程的斑蒂斯蕾寺有”吳哥藝術之鑽” 的美譽,名字Banteay Srei 在柬文中是 “女城堡Citadel of Women”,故有人另譯爲“女皇宮”,1914 年被法國軍人 Lieutenant Marec 發現,其後法國政府École Française d’Extreme-Orient 部門 (簡稱EFEO) 開始整理,1936 年主碑現蹤,上刻有落成日期 4/22/967 AD,所以是十世紀完建,應該已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咸信是Rajendravarman II 國王的參贊大臣(courtier) Yajnavaraha 所建,為避免冒犯國王,寺廟個個建築尺寸縮小,以致小巧玲瓏,沒有吳哥窟的雄偉,但是使用附近荔枝山 (Phnom Del) 的磚紅色石英砂石岩(Red Sandstone) 及紅磚,不易風化,一反其他如埃及等,使用整片大石塊再行雕刻的形式,這裡是塊塊紅磚先拼湊在一起,整體建築後再雕刻的,所以大體看來,像是雕刻在拼圖上,大部份雕刻題材採用自印度二段史詩,Mahabharata 及Ramayana 上的神話,磚雕雕工繁複精細,彷如織錦,色彩鮮豔,非常特殊美麗,是歷史留給後世最完美的無價寶藏,這個古廟羣刻有很多的Apsaras女神像,法國學者再細分這些女神為二種,婀娜舞姿的稱Apsaras,端莊直立的稱Devatas,二十世紀初期,這個古蹟剛被發現,法國政府監檢系統尚未完成,法國新聞記者Andre Molraux 夫妻進出數次,竊盜古蹟出售,1923 年甚至帶入工具,切割了Apasaras 女神像,因當地人的告密,在金邊被人贜俱獲,判刑三年,即是有名的“Molraux Case” 案件,這裡由於嘟嘟車(Tut Tut) 難以到達,而且入場另收門票,很多人錯過了Banteay Srei 這個古蹟,以我私人意見,這裡是吳哥藝術的精髓,也是我再度造訪吳哥的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是“微笑四面佛”),但是柬埔寨政府由上至下貪汚腐化,在入口驗收門票的官員,身著國家制服,檢查了我的護照後,扣留在手上,不肯發放回給我,另一隻手手掌一張一合,明示要錢。我最後請來導遊,塞給他一些紙幣,才過關拿回護照。座落在這樣的國家,吳哥窟的前途堪憂。

吳哥外一章:
洞里薩湖 (Tonle Sap) 的 “水上人家”

在東南亞,每年六月到十月是“孟遜季節雨季Monsoon”,連續傾盆大雨往往成災,柬埔寨洞里薩湖上的人家,建築住處有一特徵,他們的房子是建在二十英呎的四腳(或多腳)高架上(stilts),在乾季時,等於住在高架上的二,三樓,二十英呎以下中空,孟遜雨一到,雨水填滿湖內,再加上聯結了附近的洞里薩河,這二十英呎之下旱季時的空地,就變成了湖的一部分,湖中水產極富庶,解決了部分三餐問題,所謂天無絕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