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24 年 12 月 | |
托爾斯泰的人生終站與俄羅斯風情 在俄羅斯,莫斯科南部三十英哩的小鎭火車站Astaporo Railway Station,一百多年來,車站外的大時鐘永遠停在六點零五分(見圖),為何如此? 1910 年,在一個冰雪凜冽的冬天,八十二歲的俄羅斯第一文豪托爾斯泰(Leo Tolstoy) 與妻不和,離家出走,盲目坐上火車,在經過整夜行車途中發病,臨時下車,停留在這個小車站站長室急救,在十一月二十日上午六點零五分嚥下最後一口氣,俄羅斯人為了悼念他,把六點零五分這個時間凝固化了。一百十四年都停在六點零五分,還把車站改名為托爾斯泰車站(Lva Tolstoy),並在小鎭建了一個博物館來紀念他。 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 托爾斯泰1869年的“戰爭與和平” 是超過一千頁的曠世鉅作,以俄文書寫(我讀的是美國人Nathan Haskell Dole 1889年翻譯的英文版),敍述了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交戰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時,發生在俄國境內幾個貴族家庭成員愛恨情仇,錯綜複雜的故事,書中詳述了俄羅斯文化,愛情與婚姻,社會階層與財富,以及這些人物如何在戰爭的恐怖及承平時期的詳和中,追尋一個適當的平衡,以便生存下去。作者用半眞實,半虛構的559個人物,花了七年時間完成了他所謂的“詩篇poem”,托爾斯泰自稱“戰爭與和平”,只是詩篇而已,他說他眞正的小說(novel) 是1878出版的”安娜,卡列琳娜Ana Karenina”,我本人倒是在讀完“戰爭與和平”後,震盪不已,在Life、Love、及 Loss 之間,徘徊良久。 在“戰爭與和平”這本書中,托爾斯泰形容戰爭場面,翉翉如生,因為他本人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 (1853-1856,見後記),那個戰爭是事後戰敗的俄羅斯與英,法,鄂圖曼帝國及沙丁尼亞Sardinia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決戰(幾乎是現今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場),托爾斯泰也曾在1861親自到法國,拜訪雨果Victor Hugo,雨果是敍述法國大革命的名著“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的作者,所以在“戰爭與和平”中,托爾斯泰是眞正的把他的讀者帶上了戰場。書中,主人翁之一的貴族Pierre Bezukhov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得不到所愛,勉強娶了不貞的妻子,憤而參軍,在戰場上變成拿破崙的戰俘,被迫和同行的乞丐Klaton 在雪地上,長途跋涉行軍撤退,生不如死,從同伴及他的流浪狗中澈悟到生存下去的勇氣,二人的友誼及彼此之間的精神支援,正如名作家C. S. Lewis 說過的“Friendship, it is not something with surviving value, but rather, something that gives value to survival”。乞丐與貴族,互相分享了生存的意義和勇氣。托爾斯泰也是和平主義(Ahimsa,梵文Sanskrit 非霸力)的倡導者,印度的甘地受到他的影響,可以在他給甘地的信件“A letter to a Hindu” 中看出。 天份如托爾斯泰,一生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1902-1906連續五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1901、1902、1909 三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沒有一次得過獎。倒是半世紀後的蘇聯作家Boris Pasternak 以“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 一書得到1958 年諾貝爾文學獎,但是在蘇維埃政權壓迫下,他被迫宣布拒絕接受。 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 的侵俄 戰爭與和平這本書的背景就是拿破崙的伐俄(Russian Invasion),拿破崙決定遠征俄羅斯,緣於他想聯俄孤立一再久戰不贏的英國,但是沙皇(Tsar)亞歷山大一世,一而再,再而三,拒絕他“聯盟”的最後通牒Utimatium, 拿破崙帶領被稱為“Grande Armee”的六十八萬大軍,在1812 年揮師東向,九月七日,還在Battle of Borodin 戰役擊敗俄軍,九月十四日,直搗莫斯科,但是名將也有折冀的時候,選在初冬進攻俄羅斯,冰冷的氣候就是他的天敵,在他攻入莫斯科當夜,俄國人自己火燒莫斯科全城(史家稱為Burning of Moscow),實行“堅壁清野Scorch Earth”的戰略,拿破崙實際上是被困在莫斯科空城,而且一切長途補給被切斷,撐了一個多月,在十月十九日,乘冬雪初飄,狼狽放棄十多萬軍隊,自己倉促逃回巴黎(可恥的棄卒保帥),這種堅壁清野的戰略,俄國人在一百三十多年後,重複使用在希特勒身上,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成功的在冬天攻佔世界幅員最廣大的俄羅斯。 沙皇,紅場,珠寶蛋及Matryoshka娃娃 俄國皇帝,自“恐怖的艾文大帝Ivan The Terrible 1533-1547” 起,到1917 年共產黨殘殺最後一任“尼古拉二世”和他一家七口,所有皇帝皆稱為“沙皇”,Tsar 這個名稱,是斯拉夫語Slavic 翻譯的拉丁文“凱撒Caesar”,意即羅馬的“Emperor”。 2014年我們展開長程的俄羅斯,“波羅的海”三小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及波蘭的旅行,一路沿著“波羅的海Baltic Sea”,從莫斯科南行,直到波蘭奧地利邊境,這條路線是2005 年反向從德國,匈牙利,到奧地利東歐之旅結束後的延續,也是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琥珀Amber” 產地(見後記5),很幸運,那時該地區沒有戰爭,得以二次旅行踏遍整個東歐及俄羅斯,現在要走這條路線,根本已經不可能,篇幅限制,在此只介紹所謂的“俄羅斯雙都”,莫斯科及聖彼得堡。我們由雅典飛入俄羅斯,首站抵達莫斯科,自十五世紀以來,莫斯科一直是俄羅斯的首都,但是自1703年起,彼得大帝開始建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建成後在1714年立為新都,共二百零三年,直到1917 年布爾薩維克Bolsheviks共產革命成功後,共產黨棄聖彼德堡,再重新以莫斯科為首都,莫斯科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紅場Red Square”,我們驚奇的發現紅場上包括克里姆林宮的一切建築物宏偉壯觀,有五百多年歷史,四個洋蔥頂的Cathedral of Saint Basil東正教教堂,鮮艷亮麗(後來一再詢問導遊,才知道俄國人每五年油漆這些門面一次,不問就不講),整個莫斯科看不出曾被燒城的遺跡,感激那些特意保留文化遺產的人士(德國科隆大教堂也是例子之一),我們得以見証歷史。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軍械博物館Kremlin Armory 見到了大名頂頂,俄國人首創的幾個Faberge Eggs( 見圖),這些鑲著珠寶鑽石的蛋形飾物,始創於1885 年,末二代沙皇“亞歷山大三世” 命令皇家珠寶匠Carl Faberge設計,送給皇后Maria Fyodorovna (瑞典公主)的復活節驚喜禮物。三十年間共鑲了五十個皇家珠寶蛋Imperial Faberge Eggs,,其中四十三個倖存,現在只有十五個留在莫斯科Faberge Museum 收藏,其餘散落在世界各地富豪手中,1917年共產革命,珠寶匠Faberge 出逃瑞士,這類珠寶,變成絕響,在莫斯科商場,到處可見到木刻層層互包的包心娃娃Matryoshka Dolls (見圖),甚至一套可包到三十個大小不一,卻彩繪相同的娃娃,甚是可愛。我一反傳統,在當地買到了一套歷史上所有俄羅斯強人的包心木偶,最外一層的是Boris Yeltsin 而不是普丁,因為造訪時普丁尚未上台。 聖彼得堡(列寧格勒),Hermitage博物館,Peterhof 夏宮及歷史性東正教教堂 如果說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政治中心,迷人的聖彼得堡則是俄羅斯的歷史、藝術,宗教及文化中心,近芬蘭灣及“波羅的海”的地理位置贏得了“Window to The West”的美譽,Hermitage博物館原是幾名沙皇冬宮的舊址,收藏之豐富,大概全世界僅次於羅浮宫,包括二幅達文西的“聖母與聖嬰” (The Benois Madonna 及 The Litta Madonna),展示間完全沒有特別加強警衞,在波羅的海旁的Peterhof 皇宮,金碧輝煌,是彼得大帝的夏宮,也是他對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凡爾賽宮的挑戰,佔地一千英畝的皇宮,共有一百五十個噴泉,其中六十四個建在佔地二百五十英畝的“階梯式”下花園,稱為Grand Cascade,這個下花園,除了六十四個噴泉外,又有二百五十五個大型金人雕像及三十九英哩長,聯結到波羅的海的運河canal,是整個夏宮的精髓,道盡了王權的奢華,可惜由於俄羅斯氣候,這種噴泉設計的夏宮,每年只在五月到十月開放,有幸能造訪,是福氣。 聖彼得堡在歷史上,有很多沙皇,或女沙皇(俄羅斯歷史上有三名,彼得大帝的妻,女及凱撒琳大帝)以為首都長駐,我們看到凱薩琳大帝(見後記)臨幸莫斯科時使用水路(那時仍沒有公路),在歐洲最長的Volga 河上所坐的御用皇船,俄羅斯和希臘一樣都是信仰東正教的國家,但是俄羅斯的東正教教堂建得彩色繽紛,特別的漂亮(見圖二),宏觀的“濺血教堂Cathedral of Spilled Blood” 是為紀念在該地點被“反改革激進派”暗殺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而建的,Cathedral of Peter and Paul 大教堂內有自彼得大帝以來到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四十七名沙皇的棺塚(類似英國西敏寺Westminster Abby),聖彼得堡在共產政權時被改名為“列寧格勒”以紀念列寧,自1703建城以來最悲慘的一段歷史是二次大戰希特勒的900 天圍城,史稱Leningrad Siege, 被圍城30個月,幾乎已經到達“人食人 Cannibalism”的地步,死亡八十萬居民,還是沒有投降,俄國人的堅忍可看出一般。 後記 1: 俄羅斯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和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是表兄弟,同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內,外孫(維多利亞女王十個兒女全世界通婚,被稱為“歐洲的阿媽” Grandmother of Europe),二人長得維妙維肖,難分軒輊,共產黨革命,抓了沙皇及一家共七口,包括生了四個女兒後的命根皇子Alexei,英王沒有派船把他們救到英國,導致沙皇全家被布爾薩維克份子殘殺。在政治面前,血沒有濃於水,英國不敢介入俄羅斯的共產革命。 2: 俄羅斯沒有法國的Salic Law(禁止母系傳王位或女王即位),也沒有日本“嫡長子”繼承王位的制度(Primogeniture System),更沒有“兄終弟及” (類似Ultimogeniture) 的傳統,所以凱撒琳大帝當女沙皇沒有人有異議,但是她從德國嫁到俄國做皇后的時候,一句俄文都不會講,她的“俄羅斯女沙皇”王位何來?乃是她和情夫發動政變,並派人暗殺了當沙皇才六個月的丈夫彼得三世Peter III 之故,根據野史,她的四個兒子各有不同的父親,有趣的是,她的施政,成功的把俄羅斯帶上能與西方世界較勁的地位,所以俄羅斯歷史以“大帝”尊稱她為Catherine the Great,效法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 3: 托爾斯泰參戰的克里米亞戰爭(10/1853-5/1856)是奧圖曼帝國,英,法及沙丁尼亞聯盟交戰俄羅斯帝國的戰爭,托爾斯泰以自己參戰經驗,寫下“Sebastopol Sketches”一書,Sebastopol 又名Sevastopol,是克里米亞半島最大的軍港,也是俄羅斯“黑海Black Sea 艦隊”的母港,戰爭的慘烈導致英國當時第一詩人Lord Alfred Tennyson寫下了” The Charge of Light Brigade”的長詩,形容英國六百輕騎兵隊在俄羅斯大礮前如何變成礮灰,一將功成萬骨枯,總將領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戰後,從克里米亞的Church of the Twelve Apostles教堂,拿走了二個歷史性的大鐘做戰利品(Sevastopol Bells,每個重878公斤),其中一個放在溫莎古堡,依英國傳統,每逢國王或女王駕崩才敲響,喪鐘送終,但是有什麼人來替那六百名犧牲的年輕英國輕騎兵隊送終? 4: 同鄉中喜歡看“007 James Bond”電影的一定不少、 六十二年來、共拍攝了27 部007 的電影,使用了至少五名男主角,其中最原始的第二部就是1963 年的“From Russia with Love”,這部電影,以土耳其的伊斯坦堡為背景,加上來自俄羅斯的女間諜,整部電影非常精彩,所以附圖照片中俄羅斯東正教教堂的標題我借用電影片名“From Russia with Love”,表達我對土耳其及俄羅斯行旅的懷念!我尚未行文描述土耳其之旅,希望日後有機會能夠和大家分享。 5: “琥珀Amber” 被稱為“北地的黃金The Gold of the North”。六千萬年前的“波羅的海”,由俄羅斯沿著北歐三小國到波蘭,是整片的松樹林Pine
Forest,松樹脂(Resin 松香)由樹上滴下,凝固後變成化石,這過程中,小生物不慎跌入樹脂中一起被凝成化石,千萬年後,松樹林變成了海,海中成了化石的松樹脂被沖上岸,就是琥珀,很多琥珀內有小生物(見圖)就是這個原因,全球百分之九十的琥珀,來自“波羅的海”這段沿線。沙皇波得大帝時在聖彼得堡建了一間琥珀室Amber
Room,全室五百九十平方英尺,用了六噸的琥珀,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把整個房間搬走,琥珀室從此神秘的失去蹤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