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4 年 9 月

話1936年柏林奧運的美國筏舟隊 困境中培育出的勇氣與毅力
施賴美惠

執筆之際,第三十三屆巴黎奧運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四年臥薪嘗膽,選手勝負取決於眨眼之間,我們在電視機前,看到他們的歡笑,也看到他們的淚水,悲與歡,交織在這十六個晝夜之間。

奧運二千八百年前源自希臘,2024年一月份鄉訊拙文“追尋蘇格拉底的足蹤” 曾經提到為了親身目賭2014年莫斯科冬季奧運在奧林匹亞山的點火儀式,在2013年九月去了一趟希臘,也在原始六百公尺的跑道跑了一圈,這個場地跑道是公元前776年第一屆奧運到公元前742年,四十四年間的比賽場地,這個短跑也是四十四年間唯一的比賽項目,名為Stadion Race。奧運因為不知名原因,在公元393年停止了一千五百零三年。直到公元1896年重新舉辦,改稱現代奧運Modern Olympic。那一屆,場地由奧林匹亞山移到雅典,地點選在Panathenaic Stadium 運動場(見圖),這個運動場建於公元前六世紀,初建時使用的是Limestone,為奧運重新修建,使用著名的Pentelicus 大理石礦的大理石,1896年這一屆,增加了馬拉松比賽(故事源於公元前490 年雅典和波斯的馬拉松戰役),馬拉松是比賽的最後一個項目,以該運動場做為終點凱旋入場站,2004年在雅典的奧運使用的也是這個運動埸。

筏舟賽Rowing Race是夏季奧運每四年舉行的一項比賽,原定於1896 年第一屆Modern Olympic 舉行,因為氣候因素而取消,第一次比賽是在1900年第二屆奧運的巴黎舉行,場地就是今年奧運佔盡風騷的塞納河 (Sein)。筏舟有三種競賽、男子二人組,四人組及八人組,最精彩的是男子八人組Men’s eight,因為隊尾有個總指揮Coxswain,女子筏舟賽在1976年加拿大的Montreal 奧運才開始。美國隊從在1900年拿下一面金牌以來,到今年2024年,現代奧運筏舟實際共舉行二十九屆、不包括二個世界大戰停了三屆(1916第六屆,1940第十二屆,1944第十三屆),也不包括1896年取消的第一屆,所以今年巴黎奧運,算是第三十三屆,這二十九屆的奧運筏舟賽,美國隊有十屆都是拿到金牌最多的國家(1900,1904,1920,1924,1928,1932,1952,1956,1964,2004)。其餘各屆,也都有拿到金牌(例如1936 及1960 年)。但是美國最後一面金牌是在2004 年拿到的。已經是二十年前的歷史,可見運動場上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可喜的是今年巴黎奧運,美國男子四人組拿到金牌、這是自1960 以來第一次,已經間隔了六十四年,美國隊的強勢是在1900到2004 之間,那時候、縱令英國人吹噓奧運筏舟源於他們的泰晤士河(Thame),也即便是牛津Oxford 和劍橋Cambridge 鹿死誰手的筏舟兢賽始於1829年,遠遠早於第一屆”現代奧運”的1896 年( 見後記3),號稱筏舟強國的大不列顛那時還是無法和美國匹敵,在所有筏舟金牌中,1936年那次比賽,是最特出的。在美國人心目中,是一件傳奇Legend。這是一個 “Epic Quest for Gold” 的傳奇故事。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 Great Depression) 始於1929 年,這個1936 年美國奧運筏舟隊的九個年輕人,包括了八名槳手Rowers,加上總指揮(稱為Coxswain,簡稱Cox或Coxie)。他們來自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有別於在密蘇里州聖路易的Washington University),這八名都是剛升上大二的學生,總指揮 Bobby Moch是高年級,學校隊名是Huskies。那時的西雅圖,才建城八十多年,在美西,還是剛開拓的邊疆 城市frontier,這些年輕人,生在經濟大蕭條的中期,個個都是極度貧窮出身,大多數是筏木工人(loggers) 或是漁夫的子弟,天天在工地上幹活,有一餐沒一餐的過日子,他們同意上大學,只因學校供應有三餐。加上供給他們打雜工賺生活費的機會、 其中一名Joe Rantz 在十歲就被父親繼母遺棄,自己在森林內謀生。另一名強手Don Hume 因為長期做筏木工人,吸收太多木屑入肺部、導致不健康的肺部,這些被社會忽視的年輕人,因緣際會,受到大學教練 Al Ulbrickson 的發掘,培養,以卑微低下的身份,在1936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用參賽得金牌的方式,毫不畏懼的對希特勒的納粹政權提出挑戰。

1936年在柏林舉辦的奧運,被稱為“希特勒的奧運Aldof Hitler’s Game”,初步在政壇上斬露頭角的希特勒,有心利用這個機會向全世界展示阿利安民族的優越(Aryan Supremacy) 和宣傳德國社會的安定和平( 但卻在幕後暗地整軍備戰),他不允許他的德意志在比賽時輸在別人手下。那一屆筏舟賽在1936年八月十一到八月十四日於柏林 Langer See Lake 的二千公尺長的水道Grumman Regatta Course 舉行,參加的有十四個國家,126 名槳手,在1936年這屆之前,美國隊已經“連續”四屆奧運拿到金牌(1920, 1924, 1928, 1932),柏林這個第十一屆奧運的筏舟比賽,共有七個項目,剛開始,德國拿下了五面金牌,在英國得到第六面金牌後,希特勒對這個第七項也是最後一項的比賽是勢在必得的。他特地給自己德國隊分配到最風平浪靜的水道,把強勢的英,美二隊分配了風浪最大,曲道最彎,水最淺的旁邊第五及第六水道,而且他親自督陣,埸地掛滿了納粹旗(Swastikas) ,一切看似勝算在握。

1936 的年代,飛機仍不盛行,這些被稱為“來自美國西部的鄉巴佬 Rubes from the West” ,跟著其他美國334 名奧運選手,在比賽前一個月的七月十五,登上了668 英呎長的船 S.S. Manhattan,每人都是初次坐船,甚至有些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船,他們用了十天的時間橫跨大西洋,帶上了他們比賽用的六十二英呎的船,名叫 Pocock Racing Shell (比賽舟船稱SHELL,不叫boat,儲船屋就稱Shell House)。這條船,是英國人George Yeoman Pocock 先生利用當地土產的紅雪松 (Red Cedar) 為他們學校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親手做的。Pocock先生是移民到西雅圖的英國人,是造船世家子弟,本身也是筏槳選手,對這些美國子弟的照顧亦父亦師,他也是教練 Al Ulbrickson 的得力顧問,所以如果說這些年輕人是千里馬,Pocock 先生就是他們的伯樂。

十天大西洋航行、大家暈船得東倒西歪,溼冷的天氣為肺部原已經不健康的主將Don Hume 帶來肺炎,他在船上病得很重、而且減了十二磅,他的筏槳位置是第八號(稱為Stroke 最強手之意),就在船尾,是總指揮Coxswain正對面(見船圖),教練考慮把生病的他換下、由候補替代,全隊隊員沒有人同意,他們說 “ 我們九個人是一個人,一條心,同吸一口氣” ,他們之間有如兄弟,行動有默契,彼此互相信任,誰也不會令誰失望,They had each other’s back. They were going to win the race for each other.

奧運筏舟場地長度的二千公尺,是在1912 年決定的。在這年之前,長度不一,視河川,湖泊寛窄長度而決定,八人座奧運筏舟賽使用的船(Shell)是單排成坐、每人單槳的構造,八個人坐成一排,”背對” 著目標、也就是背對著船頭(Bow),船員號碼由船頭起算為一號,到船尾(Stern) 就是第八號。單號槳手(1, 3, 5, 7 號) 的槳都在面對船首的船右邊(Starboard),雙號槳手( 2, 4, 6, 8 號)的槳都在面對船首的左邊(Port),船頭一號到三號是袖珍型船員(免得頭重腳輕),第八號槳手,必須是最壯,最強,能加速的強者,這個位置有特別名稱叫做Stroke,在Stroke 正對面,坐著面對目標,面對船頭,及面對所有槳手(1-8號)的總指揮。是沒有槳的、他的頭銜叫Coxswain,簡稱Cox 或Coxie 是全隊的核心、由於他正面面向目標,他必須指揮交通(船向左,向右等調整航線)及決定速度(pace) ,熟悉水道深淺地點,知道風向時間,尤其必須決定保持什麼速度,何時加速衝刺,所以判斷敏銳,熟悉天候地形是Coxswain 的首要條件,Huskies 的總指揮Bobby Moch只有五呎七,才一百十九磅,而且還有氣喘病,但是他指輝若定,穩如泰山,連六呎之軀的槳手都聽他的發號施令。教練重用他,是慧眼視英雄。

1936 年的八月十四日,陰雨濛濛,參加決賽的有六隊,美、英德、義大利、匈牙利 及瑞士,事後顯示,在這個六分三十秒長的比賽,抵達終點時前三名得獎者間的差距各自只有一秒,參加決賽的六隊中,英國隊成員全部是牛津,劍橋的筏舟老手(他們也是1908、1912 金牌得主)、義大利隊員已經共同參賽十年,默契十足,地主隊的德國自己排到最有利,也最熟悉地形的水道,青澀的美國隊,是初生之犢不畏虎,以他們一貫的註冊商標操作,開始不疾不徐,致令全國耳朵“貼” 在收音機旁 (1936 年電視仍不普及)的船迷聽眾幾乎多人要得心臟病。但是在一半距離的一千公尺時,總指揮Bobby Moch 一聲號令,大家開始加速,第八號Stroke 的Don Hume 所有的病都消失了,到四十公尺時,距離領頭第一名的義大利隊只剩半條船的差距,然後,二十公尺,十公尺、衝刺到終點,美國隊領先(六分三十秒)、第二名義大利,第三德國,第四英國,第五匈牙利,瑞士墊底。前三名之間,各自只有一秒差距。就如西諺所說的 “Winning by the skin of their teeth” 。這羣習慣在最艱難處境下求生的年輕人,剛入場比賽時,以為他們只是形式上參賽的隊伍之一,沒有想到他們是在世界舞台演了一幕戲,他們是在這個忽視他們存在的世界中,飢餓的尋求屬於他們的尊嚴 dignity 而得勝的。他們的成功、跌破眾人的眼鏡,也改寫了人生成功的劇本(Spoil the script of success)。他們的金牌是The gold for our country,for each other!

柏林奧運比賽結束,這些年輕人回到學校,繁華如過眼雲煙,三年後1939 年的九月一日,希特勒侵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展開序幕,大部分的世界淪為焦土,生靈塗炭,奧運停辦了二屆,前後共十六年,直到1952 年才恢復,那時的他們已步入中年,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共同的愛好,仍然不時相聚筏舟,這種聚會,一直到一個個在輪椅上,必須被抬上船身筏船,仍繼續進行。在2009年他們最後一個成員Joe Rantz 以九十三高齢去世。

他們傳奇的故事,是一篇由行動吟出的詩篇,是一曲由木槳譜成的交響樂!

後記

1: 1935 年,美國國家筏舟賽在紐約Poughkeepsie 舉行,這羣來自美西蠻荒地區的年輕人在教練帶領下和一些美國名隊如Cornell,Columbia,U Penn,Syracuse 等比賽,得了冠軍,教練放了他們一天假,在那裡,美國總統小羅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老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是他遠房伯父)有一座別莊,這些年輕人異想天開,決定做總統的不速之客,敲門之後,總統不在家,總統兒子來應門,邀請他們全體入內,招待了他們一天,他們最興奮的是看到了總統做為向全國民眾廣播 Fireside Chat 使用為背景的的壁爐(Fireplace)。次年這羣年輕人代表美國到柏林參賽,每個德國人見到他們,總是高舉右手喊 “希特勒萬歲Heil Hitler!”,年輕的美國選手們不知如何反應,全體決定他們的回應是也舉右手喊 “羅斯福萬歲Heil Roosevelt!”。FDR 總統為解脫美國經濟大蕭條,推動“新政New Deal”,常利用收音機,坐在壁爐旁,對全國人民做收音機廣播,就是他有名的“Fireside Chat”。近年,一些歷史及經濟學者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帶動美國“脫離” 經濟大蕭條的原因之一,因為,年輕人去參軍,垂死的工業轉移到多項國防工業,生產力提高,人人有工作。三十九歲時得到小兒麻痺症的小羅斯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任期超過二任的總統 (任期1933-1945),他在1945 年四月,第四任總統宣誓就職82 天之後去世,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由副總統杜魯門繼任,戰後,在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第二十二條憲法修正案,規定總統任期限制為二任。

2: 今年五月間,為了慶祝台灣子弟Team Taiwan在 Mission Bay 龍舟錦標賽得獎,在右肩膀三處骨裂的情況下,寫下短文 “台灣人的驕傲” 刊登在六月份鄉訊。那時就很想把這段美國年輕人的故事加入文章中,無奈當時傷勢不輕,無能為力,轉念一想,留待七,八月的奧運說不定更有意義,龍舟競賽和奧運筏舟是不同的,龍舟競賽的筏舟者使用的是短舢板(paddle),所以這種比賽是Paddling,奧運便用的是長槳 (oar),所以這種比賽叫 Rowing,龍舟賽所有槳手全部面對目的地,即面對船首Bow,在最前的船頭,通常有指揮的鼓手(也可以不用,是自由決定),奧運八人筏舟賽,所有槳手“背對” 目標,即是面對船尾Stern,船尾坐的是總指揮稱Coxswain,只有他面對目的地,也面對所有槳手,只有他看得出航線,是指揮中心,所以這個位置是一定要有的,不是可以取捨的。

3: 英國筏舟歷史源遠流長,倫敦旁的泰晤士河,莎翁故居的Avon 河,都是場地,徐志摩寫了 “再別康橋”,形容在劍橋大學康河 River Cam上的筏舟,我們在1998年到西班牙,由美國飛入倫敦,提早到二天,乘火車去了一趟康橋,在康河上也筏了舟,這種筏舟稱為Punting,不是眞正的rowing,2000年到蘇格蘭,也是提早到倫敦,乘巴士去了牛津,為的是看 “愛麗絲夢遊仙境” 的背景。也看到了OUBC ( Oxford University Boat Club) 在學校旁泰晤士河的筏舟,牛津與劍橋兩個大學每年的筏舟競賽是Rowing,在倫敦西南的泰晤士河 River Thame舉行,就是出名的Championship Course。二十五萬名觀眾圍在4.25 英哩長的泰晤士河岸邊觀戰,今年是第169屆兢賽了,過去168年間,劍橋贏得87次,牛津贏了81次,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總共有至少六次覆舟記錄(劍橋1859年、1978,牛津1925、1951,二校同覆1912年),最近的一次是在1984年,比賽尚未開始,劍橋的船撞上另一條駁船barge,出師未捷“船”先覆!

4: 時光隧道上和殺人魔希特勒的遠距邂逅:1936年的柏林奧運,是希特勒一手包辦的Showcase。下筆完成此文之際,不免回想到2005年五月到東歐的記憶,在奧地利Berchtesgaden,阿爾卑斯山Obersalzberg Mountain山上,曾經到過希特勒在山頂的別墅“鷹之巢”(Eagle’s Nest,德文Kehlsteinhaus),那時冬雪初融,是當年第一批被批准上山的遊客,從山腳下經過幾趟換車,抵達半山銅牆鐵壁的入口,進入十二公尺,建有可以直達山頂,上下穿越整座山的“純黃銅電梯”(brass),金壁輝煌,豪華無比,到了山頂(summit),只見幾個簡單哨站及數座平房。盡入眼底的阿爾卑斯山,連綿起伏,冰雪覆蓋,眞的是只有老鷹才飛得到,平房佈置簡單,沙發旁有純黃金大壁爐及幾座書桌,如果不是見到牆上無數希特勒的記錄照片,訪客絕對不會知道來到殺人魔的巢臼之一,單是由山腳下建築這個位在最高山頂的鷹巢(3291 公尺),花去多少民脂民膏?損失多少生命?戰爭期間,這個地區決定了多少人的生死?製造了幾百萬的冤魂?而這個地方,只是希特勒心腹為慶祝他五十歲生日而建的,我當時心想,如此建在高空絕壁上的鷹巢,地面又沒有高射礮等反高炸的artillery,聯軍若派來幾架轟炸機,從高空投彈把他解決掉,不就天下太平?實際上並非如此簡單,希特勒在鷹巢居留的期間是完全高度機密的。這是他狡兔的數窰之一。電影“Band of Brothers” 演了在戰後,美國101 空降部隊及巴頓將軍第三師,趕在俄羅斯軍隊之前扺達鷹巢,抓到許多納粹要員,搜查到許多機密文件,也把裡面的珍藏名酒喝個精光,戰利品藝術品帶回美國,英國人拍攝了巨型電影“War and Remembrance”,這些電影,都是在鷹巢實地拍攝的,看過這些影片,感覺非常熟悉,因為身歷過其境,這些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