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1 年 9 月

立陶宛 ( Lithuania)
許瑞蘭

COVID疫情中不能趴趴走,閉門修身養性,今年六月加入台灣鄉親姊妺線上讀書會,每月討論一書。

八月的功課是2001年出版的《Between shades of gray》,是美國小說家 Ruta Sepetys 的處女作,這是一本國際暢銷書,已拍成電影,名稱為《Ashes in the Snow》。作者講述了一個20世紀中期,波羅的海 (Baltic Sea) 三國之一的立陶宛,經蘇德密約,被前蘇聯佔領後,史達林主義執行鎮壓立陶宛滅族的生活故事。

1941年,15歲的麗娜 (Lina)是一個平凡有舒適生活的立陶宛 (Lithuanian)女孩,有一天晚上蘇聯祕密警察闖入她家。麗娜的父親先前早巳被關在監獄,麗娜、她的母親和她的弟弟,被驅逐出家鄉立陶宛。被迫上了擁擠而骯髒的火車車廂,慢慢地向北走去,穿過北極圈,來到西伯利亞最寒冷地區的一個集中營工作,在史達林(Stalin)的命令下,他們失落,恐懼地挖掘甜菜,在最危險殘酷的條件下為自己的生命而戰。父母親逝世,但是力量、愛和希望讓麗娜和她的弟弟倖存。麗娜在她的藝術中找到了慰藉,通過繪畫記錄了這跨越多年,行程6500英里,漫長而痛苦的旅程。

立陶宛共和國位於歐洲東北部,全國人口約280萬,面積約6.5萬平方公里,約台灣土地的兩倍。這個在二次大戰及美俄冷戰期間受苦受難的立陶宛,今年7月竟然捐贈兩萬劑AstraZeneca COVID-19疫苗給台灣,疏解台灣缺乏疫苗的困境。台灣民眾為感謝立陶宛捐贈疫苗,透過國際慈善募資平台向當地社福機構熱情捐款,甚至讓其中一個機構 (Childhood Cancer fund)在一個月內達成以往在近14年才有的募資成果。立陶宛與臺灣民眾情感親近並非最近才有的事,而是可追溯至20世紀中期,波羅的海三國被前蘇聯佔領時。

立陶宛在1990年3月11日宣佈從蘇聯解體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立陶宛人民為爭取獨立與 Estonia 和 Latvia的民眾在1989年8月以人鏈的方式組成了轟動全世界的波羅的海之路,大約有200萬人參加了這一和平示威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立陶宛自1991年建交後關係平穩發展,雙方互有合作。但自2019年後兩國關係,直轉急下,立陶宛國安部門將中國列入國家威脅評估報告中,表示中國國家安全部和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情報局在立陶宛境內進行間諜活動,利用孔子學院、中國公司和新聞機構、在立中國留學生、赴華免費旅遊等渠道和方式,試圖獲取立陶宛政府政策信息,影響公眾輿論及政府決策,並在波羅的海國家當中竊取歐盟和北約機密。立陶宛先後在國安報告、香港反送中事件、新疆種族滅絕…指控中國。

2021年7月20日,立陶宛允許以台灣為名義,開設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台灣將在立陶宛首都設立代表處。立陶宛今年秋天在台北設立辦事處,立陶宛對於與台灣擴大多方面合作相當有興趣,尤其是擴展雙方經濟關係與文化交流,提升雙方相互理解。

2021年8月,中國宣布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立陶宛,中國兩國外交關係在事實上降為代辦級別。

台灣目前在Latvia首都Riga設有代表處,負責波羅的海3國。台灣在全球74個國家設有代表機構,包括歐盟地區18處。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則是台灣在歐洲國家成立的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立陶宛和台灣都是民主小國,都與血腥的共產主義專制政權相鄰,我認為立陶宛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共產主義在世界二戰對他們抄家滅族的悲劇,但我們都不會輕易退縮,相信我們會一起努力,克服困難,抵抗不人道國家的攻擊,建立快樂健康自由的民主國家。德不孤必有隣,希望未來台灣和立陶宛能成立正常的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