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3 年 9 月

參觀太空梭遊記
劉武鴻報導

八月初在聖地牙哥台灣中心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認識科學系列」演講,講員是特地由 Houston 請來的台灣子弟林俊甫(Frank Lin)先生,介紹 NASA (國家太空總署) 的太空梭(Space Shuttle)計劃,並報告他從頭到尾參與建造、檢視和維修 Endeavour 太空梭的經過。那次演講引起很多人對太空梭的興趣,爭相報名組團去LA的California Science Center造訪Endeavour。

這項旅遊活動是由台灣同鄉會和台大校友會合辦的,八月二十四日早上十點,一百多人分乘三部遊覽車,由台灣中心出發,在 Oceanside 小停,讓住在北郡的同鄉上車,並享用McDonald’s 奉送的咖啡。頭一部車由台大校友會會長曾俊隆(Jerry)招呼,陳松美帶領大家一起唱歌,還有陳玉枝,劉福權及陳燕娟的獨唱,李敏修及陳Alice 的談笑。第二部車有同鄉會會長唐望及夫人許瑞蘭接應,董事長謝節惠講笑話,大家自我介紹,互相認識聊天。第三部車由同鄉會理事林祺銘(Jimmy)和田土嫂陳真美照料,由同鄉會顧問陳惠華帶動大家自我介紹,鄭玉雀,施性義等獨唱助興,加上有一位一歲的小baby在車上,也沒冷場。

雖是禮拜六,路上塞車相當嚴重,走走停停,下午兩點鐘才到達目的地。還好主辦人上車前已經發好中餐的便當和飲水,大家早已吃飽睡醒,興致沖沖地期待一睹太空梭的真面目。

進到博物館,上樓就是太空梭的展覽大廳,到處是模型、看板和影片,解說太空梭的引擎、駕駛艙、火箭、燃料箱等各部位的作用和原理。大廳的內側是一個實際大小的地面控制室,讓大家看太空梭升空時頭幾分鐘的過程。出口處有一個小電影室,播放一年前 Endeavour 退休時從 LA 機場拖到這個博物館的情形,十二英里費時將近三天三夜,沿途警車開路,民眾夾道歡呼,相當神氣。

踏遍太空梭的展覽大廳,看懂了太空梭如何沖天繞地,了解到太空梭計劃的艱難與偉大,卻見不到 Endeavour 的蹤影,讓人有點千呼萬喚還不見出來的感覺。原來它被存放在緊鄰博物館的一個大機棚裡,大家憑票入棚,限制只能進出一次,免得人多影嚮展示效果。

踏進機棚,整架太空梭完全呈現在眼前,仰視良久,不敢相信看到的真就是來回太空25次的Endeavour,退色的機身不再黑白分明,處處灰斑,像是歲月不饒人。探索宇宙的神聖、科學家與工程師們的群策群力、太空人的犧牲,無形中將眼前的這架太空梭注進了一點靈性和威望,讓人肅然起敬。

Endeavour 身上的三個支點高高安放在防震的支架上,腹部離地約有兩個人高,參觀的人可以在機身下走動,但只看到機身蓋滿隔熱板,卻見不到內部,還好機棚內有很多圖表和模型,又有義工說明,解答不少問題。太空梭尾部有三個火箭引擎,各個噴口比一個人還高,發射時用來推上天的,機棚角落放有實際大小的複製引擎,大家爭著拍照留念。機棚四周牆上掛有一百多張大小一致的圖片,簡介三十多年內所有太空梭的一百多個飛行任務、機員和成果。機棚中間有執行過任務的六架太空梭的照片,其中Challenger和Columbia已不在人間,是太空探索史上的憾事。

科學館裡還有不少其他部門,大部份在展示有關地球生態的科目:海洋、沙漠、河川等等,因為可以動手玩弄,年輕人喜歡,小孩子更是高興。在最後一段走廊接近出口的地方,地板上擺了美國在太空探測史上使用過的太空艙,也就是太空梭的前身:水星(Mercury)、雙子星(Gemini)和阿波羅(Apollo)。

走了兩個小時看展覽,下午四點半看這次旅遊的壓軸 – IMAX 立體電影,讓你看太空人如何修理空中的Hubble天文望遠鏡,並帶你去做一次星際旅行。如果你曾經自己動手修過車,換過電腦的電路板,你就比較容易想像得到漂浮在太空中做這些事的難度與危險性,這都在電影中看到了。星際之旅的部份就輕鬆很多,遠看有星座、銀河,近看成星雲、星群,星中有星,天外有天,時間、距離和個數都以B字頭的billion來算,看久了不知不覺迷失在大虛無中。

看完電影,回到人間,剛好是吃晚餐的時候。車子再度走走停停,開到San Gabriel 的一家中餐館,享用龍蝦大餐,飯後一路睡回 San Diego。參加這次旅遊的同鄉,大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經過整整十二個小時的勞累,大家還是口口聲聲說「值得!值得」,都有小時候去遠足的那種興奮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