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興院長演講「台灣媒體的憂慮 – 為什麼要籌辦民報」摘要
(編者註:八月三日台灣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醫師在台灣中心演講「台灣媒體的憂慮 – 為什麼要籌辦民報」。台灣媒體是鄉親們共同的憂慮,來聽的人很多,坐滿一室。此為陳院長演講部分講稿)
為什麼要辦報
- 反媒體壟斷:反財團壟斷、反特定政治力量壟斷
- 媒體品質不良。
- 形成正面提升力量
為什麼叫「民報」
- 延續台灣知識份子良心:日治時期<1923年>蔣渭水先生曾以「台灣民報」為名發行台灣首份純白話文報紙,新報紙沿用「民報」名稱,具有歷史意義、
- 反映人民期待:「民報」也意含人民辦報,呼應反媒體壟斷的心聲。
新報紙的特色何在
- 四大內容區塊:新報紙側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大區塊;同時特別強調國際新聞、中國新聞。
- 五大競爭特點:統合「本土」「進步」「年輕」「人文」「未來性」這些獨特於其他報紙的特質,作為與其他現存媒體無法將上述特性包容於一爐的市場區隔。
- 開放平台:專業媒體人與公民社會一起互動共事的平台,因此內容上較其他報紙更能多元呈現社會現狀。
- 媒體整合:首份整合其他媒介之優質作者、部落客與媒體(網路、電台…)的平面報紙,將各自領域的影響力透過新報紙加以放大,讓彼此形成互利共生的正向循環。
初期新報紙的資金來源
- 小額股東部份,每股10萬元台幣,預計募集一千人,合計1億元。
- 大額股東部份,每股2千萬台幣,預計募集十人,合計2億元。
目前新報紙的發起人
- 包括:李遠哲院長、吳念真導演、彭明敏教授、顏慶章大使、陳傳岳律師、柯文哲醫師...等,涵蓋各界菁英200餘人。
預計創刊時間:預計於明年正式發刊。2014年3月。
民報臉書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eoplenews
民報電子信箱:taiwan.people.news@gmail.com
籌辦民報發起人共同聲明 2013-03-23
我們醞釀著一個夢想…
我們希望台灣能有一份新的報紙誕生。
我們知道你可能和許多人或朋友一樣,乍聽之下的反應是:你們瘋了吧?你們是有錢沒地方花嗎?台灣媒體還不夠多、不夠亂啊…?
我們完全理解這些疑惑和善意的擔憂。
我們當然知道,在網際網路和電子媒體高度發展下,全世界許多曾經叱?一時的報社都已逐漸結束他們的紙本新聞,至於台灣更從來沒有一個階段像現在這樣,媒體氾濫、萬眾爭鳴、百花齊放。
在這樣的潮流和環境下,我們無數次地問過自己:真的有一份新報紙存在的必要嗎?它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
媒體開放曾經是無數人用意志、熱血甚至不惜賠上身家性命所奮鬥的目標,然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與原先的期待背離甚遠的結果。
多數的媒體為了搶奪有限的生存資源,利益的考量早已大於基本的信念,輕薄短小、色腥誇張、嘩眾取寵似乎已經成為新聞的主流。
加上長久以來的政黨惡鬥,媒體背後的投資者各擁其主,各自為各自的意識型態和各自的擁護者服務。
近年來,我們無法否認,從某個角度來看,媒體在台灣似乎已經淪落成為一種生財以及類似的宣傳工具而已。
一位為台灣民主運動付出一生的前輩對台灣的媒體和公眾言論的現狀曾經這樣的感嘆,他說:「這是最喧囂的時代,卻也是最沈默的時代。」事實正是如此。
於是,不分晝夜,台灣處處喧嘩,但我們卻聽不到一點厚實有力的聲音。
媒體彷彿無所不在,但很多人卻找不到可以說真話、講道理的地方。
於是,台灣慢慢變冷了。冷的不是天氣,而是熱情、志氣;冷的是對這塊土地真心的關懷和愛,以及對她的未來曾經那麼殷切而且充滿自信的期待。
有些人甚至連心都冷了,冷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冷到無感、無言。
於是,我們逐漸看不清事物的真實面貌,聽不到可以心悅誠服的啟示,找不到可以共同尊敬的人,甚至看不到可以義無反顧、一心向前的願景。
因此,我們決定結合對台灣前途仍然有向上提昇力量、盼望的人。我們相信,在台灣社會仍然有許多熱心、熱情,以正面心態在看待台灣社會及前途,這款力量應該結合起來,用眾人的力量籌辦一份新的報紙,相信必然能對台灣社會形成正面提昇的力量,來創造一個新局面。
我們希望:未來這份報紙所反映、發掘與關心的每一個議題,都是真正敬業專業的人、對土地有熱情的人,秉著良心之筆而出的。這會是一個反映民間疾苦、吐露台灣民眾心聲的媒體平台。我們將提供開放的空間,能讓社運團體、弱勢團體、文化團體、環保團體、人權團體、教育團體、婦女團體、原民團體、醫療團體、工商團體、司改團體…等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可以獲得充分的討論;我們也希望能結合各行各業的專家,各個領域的學者,認真理性的在這報紙上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問題,從多元的角度分析、評論,為台灣的將來深入思考我們共同的命運。不過,台灣的命運與亞洲、與世界所發生的一切是分不開的,因此這也會是一份兼具有國際視野、關心世界與人類未來的報紙。這是我們發起籌辦民報的心願!
我們知道辦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尤其是文字的閱讀和平面媒體的衰微是普遍的趨勢。但我們不願輕忽筆的力量和報紙對文化傳播與大眾思想的影響,所以我們戰戰兢兢誠實面對困難的挑戰,希望這份報紙的誕生能為黑暗中的台灣帶來一絲微弱的燭光,重燃台灣社會冷卻的熱情和希望,也照亮受苦的人們向前邁進的前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