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1 年 9 月

放鬆與治病
吳昭芳

老子說:「吾之患在吾有身」。「患」 - 生病;「有身」 - 知覺有身體,進而有意無意的去控制身體。

生病,是色蘊*在干擾自己,而色蘊會來干擾,是因為自己在控制色身﹝佛家稱身體為「色身」﹞。

若能在日常行、住、坐、臥中,經常都能放棄對身體的有意與無意的控制,則健康可期。放棄對身體的控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學會「放鬆」。

放鬆,從身體各部的肌肉與關節開始放鬆,逐步學會「聽」到身體發出的各種訊息,然後能學會配合身體,讓身體自主的去運作。換句話說,就是把身體的主控權交還給身體。這時候,身體在沒有被干擾的狀況下,就能夠以最有效的方式把它自己調理好、修好。

我們的身體比我們還更希望把它自己調理好,因為讓身體能正常的運作,是我們的身體唯一的任務;我們至少應該給身體一個機會,讓它能正常的運作吧?放鬆,不是在治病,也不可能把病治好;放鬆,只是給身體那個調理與修復自己的機會罷了。

小時候,鄰居家有條狗,它經常跟我們一起玩。有一天,它躲起來了,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它,可是叫它時,它也只是病懨懨的把它的尾巴輕輕搖一下,連頭都沒抬起來。它就這樣沒吃東西,只是偶而起來喝個水的過了好幾天;然後有一天就突然又生龍活虎的跟我們玩起來了。後來看到其他的動物也都是這樣,生了病就找一個不會被騷擾的地方躲起來。

我們如果不幸生了病,除了看醫生之外,也許也可以學學動物的治病方法,找一個不會被騷擾的地方躲起來,好好休息一下,讓身體去修復自己。

在還健康的時候,也可以學學靜坐,學會把身體的主控權交還給身體;也許你從此就不會再生病了也說不定。靜坐能對病患有益,是因為靜坐者透過靜坐,學會了放鬆的方法,並運用這方法逐步放棄了對自己的色身的控制,因此而擺脫了色蘊的干擾,也抽掉了病魔的著力點,而遠離了疾病的糾纏。

靜坐,以安靜、舒適為主,不必太計較姿勢。盤坐當然是最理想的姿勢,卻要逐步訓練,不可強求。坐得舒適、坐得正確,然後讓身體自己去做調適。

不要去管、更不可以去注意跟身體有關的任何事、物、現象,如:身體的生理反應、各種感覺等等;更不可以去控制跟身體有關的任何事、物、現象,如:動作、呼吸等等;把身體的主控權完全交還給身體。

開始學打坐時,一定要先學會如何集中注意力。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放鬆」這件事,做到全心全意只在做「放鬆」這件事,把「放鬆」這件事做到盡善盡美。

不只是坐,行、住、臥也是一樣的。如走路;我們只是起個念頭要去走,並把路徑選好、時間定好,至於如何邁步、如何呼吸等等,就應該讓身體自己去調適。我們反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在捕捉身體給我們的訊息和檢視我們應該配合的事項,如:有沒有哪個部位或器官運作得不順暢、是不是需要把關節都活動開、走路的姿勢要不要調整、步伐順不順利、可不可以加快或減慢速度、需不需要補充水分、需不需要停下來休息、等等。如果感覺到需要做調整,那也是因為身體需要做調整,不是你要刻意去調整;那麼就讓身體自己去調整吧。走路如果走到很順的時候,會感覺到是身體自己在走,不需要你去管它﹝控制它﹞,這時你就已經體會到「放鬆」式的走法了;換句話說,你已經逐漸在把身體的主控權交還給身體了。這時,走路會變成一件沒有壓力而很有趣的事。

真正的放鬆是全方位的,也是無時無刻的,如:坐在電腦桌前的姿勢對了嗎?身體有痠痛的現象嗎?開車時有任何肌肉或關節是緊張的嗎?睡覺的時間對了嗎?睡得安穩媽?吃東西時口腔的動作對了嗎?有沒有隨時注意到全身的肌肉或關節在沒用到的時候卻是緊張的嗎? ﹝如開車的時候﹞等等;如果感覺到有沒放鬆的部位﹝如生氣時候的臉部肌肉﹞,就立刻把它放鬆﹝氣也就馬上消了﹞;這時,日常生活裏的每件事都會變得沒有壓力,而變得很有趣;如果每天都生活在這樣的日子裏,不生病也就變得可能,因此也就沒病可治了。

這,才是「放鬆」的真諦。

--------

註:

*色蘊:佛家認為,自我是由五蘊所構成,五蘊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