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23 年 8 月 | |
淺談莎士比亞的“馬克白Macbeth”
及其他 多年前、我看了一部由日本名導演黑澤明在1957年執導的片子“蜘蛛巢城”。看完之後,覺得和我所讀過的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的名著“馬克白Macbeth”及依據原名,拍攝的幾部電影內容一模一樣。但是日本片子上沒有給Macbeth 任何認同acknowledge/credit。完全沒有提到頂頂大名的莎士比亞,更沒有承認這是一份抄襲(Plagiarism) 的故事,抄襲的電影。大概是仗著莎翁時代沒有版權而敢如此輕視他的智慧與成就。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被暱稱為莎翁The Bard。他是詩人,劇作家playwright,也是演員。一生寫了三十七個劇本。其中有三十六個劇本是在他死後七年、被二名同僚收編成The First Folio 巨冊,這本大劇本共印了多少份、至今不可考,現在華府的Folger 圖書館藏有82份,日本Meisei 大學12份。紐約圖書館六份,莎翁自己國家的大英圖書館只有五份。 莎士比亞是出色的演員,參與這些劇本在劇場的表演,他的劇塲很特殊,稱為The Globe,取名自荷馬史詩“奧德薩Odyssey”內名將Hercules 手上拿的那個圓球globe (荷馬時代還沒有証實地球是圓的)。莎士比亞十八歲時娶了大他八歲的Ann Hathaway (在莎氏故居附近,仍可拜訪她住過的那間出名的茅草屋頂Thatch的房子)。他們一連生了三個孩子,生活困頓,太太鼓勵他離開故鄉Stratford-upon-Avon 到倫敦去謀生養家。在倫敦他和其他演員組成Lord Champlain’s Men劇團,其後因為非常成功,改名為The King’s Men (影射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的贊助)。劇團成立之初是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代(都鐸王朝Tudor),到1603年,來自蘇格蘭的國王詹姆斯六世因為遠房表親伊麗莎白一世死後無王位繼承人,從蘇格蘭到英國兼任國王,成為英國的詹姆斯一世(史督華Stuart 王朝)。這個國王贊助這些演員,把他們在1599 年在倫敦泰晤士河的南岸建的第一座原始劇院,於1613全數毀於大火後幫忙重建,第二座劇院於1614年在原址建成,經營到1642年。現在原址附近的露天劇院,是第三個The Globe。在1997年新建完成時首塲演出的是歷史名劇“亨利五世Henry V”。倫敦Leister Square 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劇院,表演各種舞台劇,多為現代的 (如Cat 劇情等),正宗莎士比亞戲劇,大多在The Globe 演出。 莎士比亞的劇本多元化,有戲劇drama (仲夏夜之夢Midsummer Night’s Dream) ,有歷史 (包括英國歷史三連劇Triology、Richard II、Henry IV、Henry V,英國歷史上,王位連續的三個國王),有笑劇Comedies (女扮男裝的 Twelfth Night,及出口幽默成章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也有悲劇Tragedies(馬克白Macbeth、哈姆雷特Hamlet及李爾王King Lear). 幾部銓敘歷史的悲劇多是莎翁的代表作。他的歷史故事,大多考據自Ralph Hollindshed 寫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的史記The Chronicle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原版1577, 修訂版 1587”。這本書,類似中國司馬遷的史記。莎翁寫的一些故事,有些刪改了這本書的史料來配合自己的劇情。莎翁作品,很多名言,最出名的口白是父親遭叔父及母親合謀殺害的丹麥王子哈姆雷特,他的自言自語(Soliloquies) “To Be or Not To Be?”變成舉世名言。 馬克白的故事背景在蘇格蘭東北部Inverness 一帶,我們在公元兩千年到那裡,高地Highland已是一片空白,歷經四百多年桑滄,城堡早就不存。馬克白是蘇格蘭國王Duncan 旗下的數名將領之一。有一日,他夢見三名姐妹女巫來告訴他“You will be King, The current King MUST die!”。這個夢,是眞?是假?是他自己的野心ambition 引發的?是自己的願望desire 促成的?是超自然異象supernature?是人性使然human characters?莎翁沒有明述。留待讀者看完故事後自己去判斷。在那時代的英國,巫術 witchcraft 及超自然 supernature 是社會能夠接受的現象。即使這個蘇格蘭詹姆斯六世國王,在1597 年發行了現代的宗教世界最普遍使用的”詹姆斯國王的聖經版本 (King Jame’s Bible)。女巫及神鬼的現象在那個時代並不突然,而且完全可以被視為當然。 在妻子Lady Macbeth 的激將下,Macbeth 眞的在國王來拜訪他的城堡時,用刀殺了他的主人,命案完成後,他帶著血腥的雙手提著二把凶刀到妻子面前,告訴她“完成使命了”。 妻子見了,非常生氣,搶起二把凶刀說” 你把刀帶來我面前做什麼?”轉頭回去國王屍體,再多補上幾刀,把刀留在屍體上。雙手血腥的回丈夫身邊。二人合力完成了一件陰謀。也終於成為國王及皇后。在這裡,莎翁強調了二人“血腥的雙手”這個事實。這是整個故事的伏筆。另一件引發討論的是“弒君”這個傷天害理,於法不容的舉動,在當時的社會,即使只在故事上引用,根本就是殺頭的下場。莎士比亞完成這個劇本,是他所有劇本內最短也最血淋淋的。他的膽大,領他到黃泉路上繞著了一趟回來。 莎翁生平經歷過二個英國國王,清教徒的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時平息了四個政變,殘酷處決了無數天主教徒。蘇格蘭的天主教詹姆斯六世來英國兼任詹姆斯一世國王時,是在母親蘇格蘭的瑪莉女王(Queen Mary of Scots) 被伊麗莎白一世監禁二十年後斬首之際,來到英國的,新王孤立、戰戰兢兢,力求二國合作,維持國泰民安,在那時,莎翁寫了“李爾王”,內容是國王三個女兒爭分國土為三的內戰。這不是老虎頭上捻鬍鬚嗎?那時發生了出名的“火藥政變Gunpowder Plot”,謀叛的天主教徒、幾乎炸掉整個英國議會。已經使得詹姆斯國王寢食難安,莎士比亞不僅寫下“馬克白”,這個弒君的故事、也寫了Richard II 及Henry IV 這二個連續劇本,敍述後者如何謀殺正統的在位君王Richard II 而不法取得王位的故事,再加上“李爾王” 寫的是促進國家分裂的內戰,這時的莎翁,眞的是在刀尖上舔血,能夠幸運全身而退,成為九命貓,也是歸功於他在當時文學及劇院上的知名度。做讀者的我們,通常對悲劇的感動與認同比笑劇深切。讀莎翁的歷史悲劇,會與故事主人翁引起共鳴,與書中人物齊悲。天人共泣。引發不少同情。 馬克白夫婦當上了國王及皇后,也正是他們厄運的開始,國王怕自己弒君舉動被重覆,草木皆兵,開始鏟除異己、殺戳不斷,以至惡夢連連、不能成眠,日夜覺得鬼魂緾身,幾近崩潰。皇后每刻見到的自己雙手,都是血淋淋的,再怎麼洗,也洗不掉,在臉盆,在井中、見到的水都是血,最後變瘋而自殺。馬克白在妻子死後,也在戰場中被前王儲、Duncan 國王的兒子Malcolm 所殺、Malcolm 終於報了殺父的仇。莎翁作品常牽涉到 “復仇Revenge”這個行為,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等劇情也都是這個主題。公理正義得以伸張,大快人心。莎翁非常懂人性。 我不是英語系正科班出身的。讀莎翁的古英文功力不足,只能和現代英文並排相伴去讀(Modern English Version Side-By—Side With Full Original Text)。讀完這個莎翁三十七劇本中最短、最血腥的一劇,我心有所感:綜歸以下六則心得: 1: 沒有規範的野心可以導致權力的腐敗(The Corruption Power of Un-checked Ambition)。故事敍述盲目的野心引發的起起落落(The
rise and fall from blind ambition)。 後記之一:我們在2018年初,再度到英國及蘇格蘭旅行、這次造訪,選在雪天,特意去參觀在Stratford -upon-Avon (在Avon 河的Stratford 城),莎翁的故鄉及故居。莎翁也是成功的生意人,長袖善舞的他、靠豐厚的收入,購買下故居旁大筆的土地。成了該城大地主,故居收門票以增加收入兼維修,四百多年的房子有條不紊。一切鍋盤傢俱都保持原貌,有義務演員在故居內表演他的劇本。整個城市,都經營和莎士比亞有關的生意,小城變得很富裕。主街入口處有一座大型的小丑塑像 (古英文稱Juster,現代Fool 之意),角色取自“李爾王” 的劇情,李爾王由身旁這個平凡的小丑,看到自己一生失去多少珍貴的東西?但是已經太晚(多數人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冬日飄雪落在Avon 河上,雲霧繚繞,迷濛中彷彿見到故人泛舟歸來。但是最莫名其妙的是,莎翁故居後院,古色古香的英式花園內,有二座站在一起的大型全身銅像,孔子和莎翁( 見附圖),實在是風馬牛不相及!在他的家內,聽了在場演員表演一段“哈姆雷特” 口白“To Be or Not To Be” 的演出、回來我下了一點功夫去研究,才知道這短短的六個字,包含了太多的哲理。我們也曾在1997年到過“哈姆雷特”背景的北歐丹麥Kronborg Castle 古堡,看過哈姆雷特的表演,待有機會,另文淺談 “哈姆雷特” 那一劇時,再來分享。 後記之二:莎翁三個孩子中二個是雙胞胎,雙胞胎之一的兒子在十一歲時早夭。那個孩子名為Hamnet,失去兒子的傷痛,可能是他寫哈姆雷特劇本時把主人翁命名為Hamlet 的原因。另一笑劇Twelfth Night,主人翁是死了雙胞胎弟弟的女孩,女扮男裝求職的故事,寫的簡直就是他自己雙胞胎中僅存的女兒。這裡遷涉到disguise 及gender swap 的細節,是當時極“先進(avant garde)” 的觀念(當然在中國,早也有梁山泊與祝英台的故事)。莎翁的創意,表現在劇本上,無止無盡。文人世界,事實與假象(fact and fiction) 是沒有界限的。遺憾的是,英國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大文豪的他,延承的後代,竟然是幾近文盲。世界夠公平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