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6 年 8 月 | |
『1G/2G 對談』生活座談會 七月份生活座談會的主題是「1G/2G 對談」,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台美人的對話,是為了老年人和年輕人互相溝通瞭解而安排的。往年夏天都有這類主題的座談會,去年是幾位老一輩的坐台上「備詢」,今年輪到年輕人上台,說一些他們的心聲。 主持這次座談會的是石正平和Julia Kao,一老一少,正是兩代合作的範例。他們安排了八位年少的台美第二代,面向大家坐下來對談。這八位年輕熱情的來賓是:Justin Shaw(邵增昊),Stephanie Wu(吳紹藍),Wilma Lee(李文馨),Jessica Chang(張振寧),Jessica Yang(楊潔玲),Eric Ching(景偉烈),Jeffrey Yuan(袁家揚),Danielle Tobey(徐合薇)。台下坐的大部份是老一輩的,但也有十位左右是來替年輕同輩助陣的。 主持人先讓台上的八位簡單自我介紹。他們的年齡在25-30上下,在大學唸書或已經就業。有在台灣出生的,也有生在美國的,但都在這裡念高中大學。成長期間有的跟父母非常親近,也有不愉快順暢的。與上一代明顯的不同是,言行比較獨立自主,個性也比較成熟。 大略介紹背景之後,大家隨意即興問答,很自然地談到各種話題,講出心中的話。 從一開始就提到,後來也一直在談的,就是有關identity(認同、身份)的問題。被多數族群另眼看待是免不了的事實,不管來自北加州灣區或保守的中西部,他們都已經習慣,並且知道如何去面對。他們大致上以 “Asian American” 自居,也比較習慣結交亞裔朋友,由於亞裔人士表現一向出眾,認同問題可以被正向看作是對自己成就出群的一種挑戰,當然這種挑戰有時也成為不易承擔的壓力。 身為少數族群固然有格格不入的場合,但大家都很慶幸可以在美國這個自由國度成長,更感謝父母當年作出移民的決定,以及在新環境中給予他們的特別教誨。 談到老一輩的教育方式,有一半的意見認為過度嚴謹,過度注重學業,容易忽略子女在不同領域的才能,也危害到親情的表達,不值得那麼計較。但也有一些認為虎爸虎媽當初雖然令人反感,但長大受益之後已能瞭解父母的苦心。年輕一輩的都同意的結論是,不必那麼擔心我們,不要拿別人跟我比,要的話就在兩個極端之間找一個平衡點,避免過猶不及。 小時候因為家裡社交環境有其局限,未能多方面融入美國社會,語言及表達能力難以及早掌握,是多數年輕人認為是美中不足的地方。 早年家裡經濟沒那麼富裕,因而養成節儉的習慣,是成長在移民家庭才比較有機會獲得的。一位年輕人特別提到從媽媽那裡學到理財的觀念和方法,讓他受用不盡,言中充滿感恩之情。 男女朋友是大家都很感興趣的話題,也是年輕人不希望老一輩的管太多的私人領域。老年人總是把男女交往和婚姻大事扯在一起,被認為是模糊了焦點,或者說是趕不上時代。老年人說我是為你好,年輕人說給我一點自由。這是文化上的鴻溝,大慨不會有定論。可喜的是,席中一位女生表示會把媽媽的意願考慮在內。 會上大家也談到宗教信仰的問題,不少第二代在教會環境中長大,得到精神寄託的益處之外,也多了一些機會結交比較同道的朋友。不過比起上一代來,年輕人對宗教沒有那麼熱衷,自己抱著比較開放的態度,以後對子女也不會苛求。 喜歡台灣嗎?席上的年輕人都曾經回去過台灣探親或觀光,但大致說來,回台灣玩是很高興,但多少有適應的問題,總有一些陌生或不屬於自己的感覺。美國呢?比較起來還是比較習慣,但有時也感到有一點點不能盡情融入。 幾位老一輩的表示非常歡迎年輕人來台灣中心參與活動或利用這裡的場地和設施,希望不同世代台美人的交流能夠長久繼續下去。 座談結束時,陳真美女士奉上一大堆自己農場生產的有機蔬果,向這幾位熱心的年輕人致謝。 我們還要謝謝贊助這次座談會的劉俊雄林玉枝夫婦,多謝他們對生活座談會的支持。也謝謝負責準備會後點心的郭淑櫻女士,多謝她的辛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