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0 年 8 月

縫綴希望
撰文/ 劉美娥
攝影/ 曾俊隆

六月二十七日在台灣中心的Indoor Plaza,聚集了九部縫紉機,鄉親愛心接力為罹患癌者縫綴毛毯,大家分工合作,總共縫製35條,計有二十一人參與。也有人愛心不後人,當天有事未能在中心做,帶回家做的。

從下午一點半開始,工作人員陸續到來,由黃玉貞指導, 歐春美協調,余洵洵總指揮。各自找事做,沒有縫紉機的人也可幫忙固定邊緣或尺量留邊,縫邊,剪去尾線,品質管制等。兩塊布的顏色要調和,線的顏色配合毛毯,Zig Zag花樣的選擇等。留邊的寬度要一致,除了可用事先準備的寬紙板,邊量邊縫,亦可在縫紉機上貼膠紙做記號,只需依著膠紙直直車下去即可,這樣可縫得更快。

在縫製過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幫忙,最後的步驟是在毛毯的中央,縫一個心型,毯子是雙面的,沒有正面反面之分,那顆心自然也是雙面的,怎麼看怎麼翻都是雙面皆光,面面俱到。帶來的布料已一件件變成愛心毛毯。次日,玉貞全數交給“The Joyful Foundation”慈善組織。

*該慈善組織之設立,起緣於有一罹患癌症的中年婦人Sandy,因為治療過程自身體溫下降,及醫院病房室溫較低,她要求母親為她縫製一條柔軟的絨毯,以備日後的療程使用。

母親做的絨毯,不但暖和,並且加深體會到母親對她的愛。引申出Sandy 開始自己縫製毛毯送給癌症病友。

“When a blanket is no longer just a blanket.”…..

一個六歲的男孩,經常微笑著,任誰也看不出他因為腦瘤,已經歷了五年的化學治療,再看到他時,他在加護病房,他手抱著毛毯,他的母親說,兒子在過去九次的化療中,手裡都抱著這條毛毯。

每件毛毯,都是經過洗滌,如禮物般包裝才送到癌友手中。一位教了五十年書的數學老師,平日喜愛運動,他說,毯上有棒球、籃球等花樣,正是他喜歡的,我不認識你,但非常感謝你及你的朋友們,治療時擁著毛毯有如擁著溫馨。

有一小小孩要他媽媽幫他把睡衣脫下,他將絨毯的輕柔直接觸到肌膚,他媽媽並說,這可憐的孩子,經常疼痛難忍,沒幾件事能使他開心,而這條毛毯使他感覺非常舒適。*

談癌色變,如果我們能含蓄地說是惡性腫瘤,聽起來就不那麼可怕。生病的人已經夠苦了,需要的是支持與關懷,「人生苦難偏多,以病苦為最。」曾經有罹癌的人,一直以為時日不多,他會死於癌症,結果他跟癌細胞和平共處了很多年。患病不但沒打倒他,反而活得更積極。想以有限的生命,做有意義的事情,在有限的時日,奮力完成心中的目標。自怨自哀,無濟於事。周圍親朋好友給予關懷,該是幫助患者度過難關的一大因素。

感謝所有工作及準備點心的人。

縫製毛毯,社區服務,親自去做,在做中得歡喜。幫助需要的人度過生命中的低潮,給需要的人溫暖,縫製的人有機會服務他人,付出的人賺到歡喜啦!

(參與人員:黃玉貞、歐春美、余洵洵、吳聖麒、孫治雄、施性義、曾俊隆、楊芳蓮、張秋惠、石翠瑛、潘秀雲、孫淑玲、莊恭榮、吳嘉子、洪秀、郭玲華、賴梅芬、賴晉嬋、曹月汝、姜明意、劉美娥)

(註*取材自”The Joyful Fou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