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9 年 8 月

永恆的以弗所1
陳惠華

有一天2,人類出現了,他們散居在三面環山的海邊,磨石燒銅做器具,來捕捉游魚、飛禽、走獸。河沙漸漸堆積,海水漸漸遙遠了,人也散了。

人來人去。幾千年後,麥希尼亞人3從對岸過來,他們看中這肥沃的土地,選擇在一片山丘上4蓋了他們的首都,他們燒陶做成盤子、罐子、瓶子、盃子。

幾百年間從對岸過來不少人。之後對岸一個王子6按照神諭也來到這片山丘上,趕走不少人後,與他帶來的人在此蓋了他的城,與附近的城市締結艾歐尼恩聯盟7,這裡開始繁榮。

人們忘不了他們的天神,相信眾天神主宰自然界與人間,但也有喜怒哀樂,喜歡聽這些神的故事,像那人神交戰、木馬屠城的史詩8。人們膜拜這些天神,尤其主神的女兒9,那代表月亮、保護狩獵、繁殖、與豐收的女神,用大理石蓋了巨大的神殿膜拜她10。裡面金碧輝煌,壁上畫了畫,到處都是雕刻,最會雕刻的從對岸來雕他們最好的作品。

幾百年過去了。從北邊攻來的希墨利安人11佔了城,毀了神殿。過了一段時日,希墨利安人被趕走了。這裡又繁榮了,有人寫詩,有人畫畫,有人討論哲理,有人把很多人治好。

幾十年過去了。從北邊攻來了利第安人。他們的王12佔了城,幫忙重蓋了神殿, 豎立大理石柱在神殿前獻給人們。城漸漸移到神殿邊13。他們鑄造錢幣,交易更方便了。人們的事該由人們治理的想法從對岸傳過來。

沒多久,從東邊攻來了波斯人14,以此為據點拿下附近的城市,成立了艾歐尼恩城邦15,這裡成了這城邦的首都。城繼續擴充,人們與遠地的交易頻繁,文藝興盛,人們喜歡黃金、象牙、琥珀的精緻藝術品。喜歡運動,喜歡乾淨,在運動場邊還蓋了水盆以便洗渧。

過了一陣子,人們受不了波斯人暴虐的統治,聯合其他城邦的人反抗,一度獲勝。 但被艾歐尼恩海軍擊敗,波斯人夷平這些反叛的城鎮16,所幸這裡沒被完全摧毀。

過了一百多年,神殿被一個瘋子燒毀了。當晚對岸麥希尼亞的一個王子出生了, 他長大後稱帝統一邊疆,攻到這裡,打敗了波斯人。人們熱烈歡迎這來自故鄉的救星17 。他要贊助已在重蓋中的神殿,人們沒接受,因為人們認為神不該為另一個神蓋殿。

他過世後,他的幾個將軍統治這裡。幾十年後其中一個18統治時,為了易於防守,在兩山之間河谷的海邊蓋了新城19,整齊規劃了街道,還規劃了馬車的競賽場。為了強迫人們搬到新城,他堵住下水道淹沒了舊城。改城名為他第二個太太的名字,這城名跟他都沒維持多久。

過了一百多年,歷經不同統治者後,來了羅馬人。這裡成為他們在這片大陸上的首府20,內陸的東西經由這海港運到各地,這裡迅速發展,更繁榮更進步了,有幾十萬人住這裡,有耕田的,從外地來交易的,羅馬來的,航海的,打仗的,畫畫的 …。

城裡有大廣場 ; 有市政廳,裡面點著不熄之火 ; 有小劇院21,人們來聽詩人吟詩、樂師表演 ; 人們重蓋了那露天大劇院22,來看戲劇、鬥士角鬥 ; 城裡有體育館,年輕人來此上學、運動 ; 有競技場。從港邊有大理石大道23,直通劇院,兩旁是大理石柱,石柱後面是商店,天黑時人們點燃大道上的油燈。 有人24蓋了大圖書館記念他父親,裡面收了一萬兩千卷書。人們蓋神殿來討好來訪的皇帝; 還蓋了酒神的神殿。富裕的人在城中心,沿著小丘蓋華麗的房子,裡面有暖氣設備,有浴室,有大理石柱圍繞的亭園,牆上有精美的壁畫,地上有小瓷塊鑲嵌的美麗複雜圖形。人們造了好幾座高大長長的水道橋,運水到城裡不同的地方,在水道口蓋了噴水池。人們造了更講究的公共沐浴場所,可將熱氣熱水、溫氣溫水傳到不同的房間; 還蓋了整排大理石的公廁,可坐在上面討論事情,天冷時要奴隸先來坐暖,下面通著流水。大理石街道下有入水道與排水道。城裡到處都是雕刻,有的是雕像:天神、皇帝、哲學家 … ,有的敘述發生過的事。25

人們仍信他們的天神、女神。有人信他們希伯來的神耶和華。有人開始信耶穌,祂一個使徒26來此傳教三年,信耶穌的人越來越多,引起做女神像的人恐慌,在大劇院聚眾喧嘩,使徒被迫走了。與此同時祂一個門徒27避難來到這裡傳教,他帶來祂託他照顧的母親,把她藏在山上28,天天去照顧她,她死後把她葬在那山上。 他一度被放逐,回來後仍不能住城裡,人們在山丘上29蓋了小屋給他住,他在這裡寫了他的福音篇章,死後就葬在那山丘上。

幾百年後,從北邊攻來了哥德人30,幾乎毀了這城後被趕走了。

幾十年後,一個皇帝31重蓋了城的大部分,他信耶穌,也要人們信耶穌。後來的統治者蓋了教堂記念耶穌的母親32,在那門徒葬的地方也蓋了教堂,命令把那女神的神殿毀了。

河沙一直持續堆積,海港不太能用了,交易大大減少了。幾百年後,城已難以防守,人也已少很多。皇帝33拿神殿廢墟的石柱雕像來擴建那山丘上的教堂34,人們在那四周蓋了城堡,搬到城堡裡住35。人們全信耶穌了,也拿神殿廢墟的石柱雕像來蓋房子。

接著幾百年阿拉伯人攻來幾次,山丘上的教堂也被破壞不少,人越來越少了。再過幾百年,土耳其人攻來了36,他們信阿拉,把山丘上的教堂改成他們與阿拉溝通的地方。原來剩下來的人退到另一個山丘上,蓋了個小城37。沒人住這裡了,城也被掩埋了。

幾百年後,有人記起這地方,到這裡38東挖挖、西挖挖。後來更多人來挖,挖到女神的雕像,整片雕刻的屋簷,全運回他們國家,擺在博物館裡39。更多人來挖、 來拿。終於統治者不准亂挖亂拿了,開始有計畫的挖掘與整修。漸漸有人來瞻仰這些遺跡。

有天遠處的戰亂波及這裡,統治者不要這些不信阿拉的人住這裡了。那山丘上小城的人,在他們的祖先在此住了幾千年,蓋了五座城,留下無數的文化遺產後,連同這一大片土地上所有同一信仰的人,被趕到對岸了40

八十多年後,一個從遙遠的東方來的旅客,試圖理解這一切的一切,她能嗎 ?

1. 以弗所:Efes (土耳其文),Ephesos (希臘文),Epheseus (英文),是位於土耳其西南海岸非常重要的古希臘、羅馬文化遺址,每年有一百多萬人來參觀。
2. 約紀元前六千年。
3. 約紀元前十四到十三世紀 (麥希尼亞人:Mycenaeans 是紀元前一千六百到一千一百年的古希臘人)
4. Ayasuluk Hill
5. 學者認為這就是希泰Hittite文獻中提到的Aphasas。希泰帝國存在於紀元前一千九百到一千二百年,版圖涵括今大部分土耳其與敘利亞北部。
6. 傳說阿波羅神殿的神諭告訴雅典王子Androklos 一條魚與一隻山豬會指示他該造城的地方。他航過愛琴海,有天燒火烤魚時,一隻山豬衝出來,他就在追到山豬的地方建城。此時約紀元前一千年。
7. Ionian League:艾歐尼恩聯盟 (艾歐尼恩人源自麥希尼亞與其他希臘地區) 。土耳其人稱此為Efes 第一座城。準確城址仍未找到。
8. Homer (荷馬) 的 Iliad (伊里亞得) 與Odyssey (奧德賽) : 吟唱特洛伊 (Troy:在今土耳其西北部) 之戰及戰後的敘事詩。一般學者認為紀元前第八世紀希臘字母開始使用前是用吟唱的,之後就被寫下來了。
9. 女神Artemis 是希臘女神Artemis (主神Zeus (宙斯) 的女兒) 與當地女神Kybele 的合身。羅馬時代稱之為Diana。
10. Temple of Artemis 是七大古文明奇蹟之一。傳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物,有雅典Parthenon三倍大,幾乎全是大理石,長三百七十七呎,寬一百八十呎,總共有一百二十七根六十呎高的大石柱,前面三十六根有浮雕。據說最早蓋於紀元前第七世紀,被毀重蓋達七次之多。現只剩一根斷柱。
11. 約紀元前六百五十年 (希墨利安人:Cimmerians 據說是來自今東歐、中亞、蒙古的遊牧民族,擅長騎馬)
12. King Croesus (Kroisos希臘文) 約紀元前五百六十年 (利第安人: Lydians 住今土耳其西南部)
13. 土耳其人稱此為Efes 第二座城。?未挖掘。
14. Cyrus the Great (Kyros 希臘文)。他建立Achaemenid Persian Empire (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紀元前五百五十年 --- 三百三十年。版圖及於中亞、小亞細亞、埃及、伊拉克、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約旦、黎巴嫩、阿富汗、巴基斯坦。)
15. Ionian States: 艾歐尼恩城邦,時為紀元前五百四十六年。
16. 紀元前四百九十四年
17. 時為紀元前三百三十四年。Alexander the Great:亞歷山大大帝 (紀元前三百五十六年 (傳說他出生時女神Artemis去助產,不在神殿,神殿才會被瘋子燒毀) --- 三百二十三年) 是個很成功的軍事家,所向披靡,擊敗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版圖除希臘半島外,及於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國的疆域,遠至印度。影響深遠,把希臘文化、語言、人民帶到各地。據說蓋的城有七十座之多,包括埃及的Alexandria。所謂的Hellenistic period 就是從那時開始。後來羅馬帝國盛行希臘文化,整個帝國通行的就是亞歷山大的希臘文。
18. Lysimachus (Lysimachos希臘文)。
19. 紀元前兩百八十七年。土耳其人稱此為Efes 第三座城,現存古蹟主要就是這城的遺址。
20. 時為紀元前二十七年。Emperor Augustus :奧古斯都大帝 (紀元前六十三年 --- 紀元十四年) 是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他登基那年訂Efes為羅馬帝國亞洲的首府。一般認為是羅馬帝國最好的皇帝。羅馬帝國持續一千四百年,全盛時版圖及於幾乎全歐洲、小亞細亞、埃及、伊拉克、巴勒斯坦、敘利亞、約旦、黎巴嫩、塞浦路斯、以色列、利比亞、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
21. Odeon:音樂廳,也用做參議院,可坐一千四百人。
22. Grand Theatre: 大劇院,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劇院,可坐兩萬五千人。這劇院保存的還算完好,是羅馬人來之前就蓋了。音響非常好,從舞臺上發出的聲音可傳到最上面的座位。仍可見到噴水池、更衣室與很多雕像的遺跡。
23. 有一千七百四十呎長,三十六呎寬。
24. Gaius Julius Aquila 於紀元一百三十五年蓋圖書館記念他父親Tiberius Julius Celsus Polemaeanus,後世稱此為 Library of Celsus,是當時大圖書館之一。
25. 有次大地震後,重蓋或新蓋的多為羅馬式的。
26. 紀元五十三年 St Paul 來到Efes。
27. St. John
28. Mt. Bulbul 。後代的人在那裡蓋了紀念堂,人們稱之為House of Mary,是基督教天主教聖地之一。近代有三個教皇去朝聖過。
29. Ayasuluk Hill
30. 約紀元兩百六十二年 (哥德人: Goths 住今東德)
31. Emperor Constantine I:康斯坦丁大帝。他是第一個信基督教的羅馬皇帝,在位時 (紀元三百零六年 --- 紀元三百三十七年) 把國都搬到今伊斯坦堡 (原來叫Byzantium (拜占庭) ,Constantine遷都來此後改叫Constantinopolis (康斯坦丁堡) 後世學者稱這之後的羅馬帝國為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國) ,持續約一千年。
32. Church of Mary:是第一座以聖母瑪利亞為名的教堂。是基督教聖地之一。
33. Emperor Justinian (在位:紀元五百二十七年 --- 紀元五百六十五年)
34. St John Basilica:是基督教聖地之一。
35. 約第六世紀,土耳其人稱此為Efes 第四座城,最主要的遺跡為St John Basilica。
36. 先是Seljuk (塞爾柱王朝:於十一至十三世紀統治中亞及西亞),再來是Ottoman Empire (奧圖曼帝國) 。大致來說Ottoman Empire 是Byzantine Empire的回教繼承者) ,由Osman I創於十三世紀,全盛時版圖包括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瓦解。
37. Sirince:土耳其人稱此為Efes 第五座城。城還在,住著土耳其人,教堂傾頹了。
38. JT Wood (英國考古學家) 最先到此挖掘 (1863) 。
39. The Vienna Ephesus Museum and British Museum
40. 所謂的 Exchange of Greek and Turkish population of 1924。 Ottoman Empire的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土耳其的建國,促成土耳其國父Ataturk淨化國民為回教徒的決心,與希臘達成協議,交換各自境內對方的後裔,只要是信希臘正教的就被送到希臘 (估計前前後後有一百多萬人被迫離開土耳其) ,信回教的被送到土耳其 (估計有六十萬人) 。

本文主旨在以說故事的方式,發抒近日目睹Efes遺址的感觸,而非學術創作。提到的事蹟、年代是根據就近取得的資料,其中有的是根據部分學者的推論,有的是傳說,尤其是史前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