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08 年 8 月 | |
馬厝壁宿(Machu Picchu):印加王朝遺址的世紀大發現 庫索克(Cuzco)是前往馬厝壁宿一個必要的停歇城市,可以藉由庫索克的地形高度人文環境調整自己的身體。 我們從來沒有高山症的經驗,也不知道高山症有些什麼症候,似乎每個觀光客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反應,比較輕微的只是感覺空氣稀薄呼吸急迫,走了幾步路就不由得要停下來,調節調節自己的呼吸,比較嚴重的就有胸口悶、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感覺,更嚴重的頭痛難過,呼吸困難,我們從庫索克的巨石城及太陽神殿回來旅館以後,幾乎連爬樓梯的體力都沒有,進了房間,趕緊打電話給在美國的文德。 我們來秘魯以前就準備了預防高山症的藥物,醫師給我們四十天的藥份,我們沒有使用,想用我們自己的體能自然地去適應高原地形的變化,我們還是被自然所擊敗了,文德要我們立刻按時飲用藥物,一天一次,並且去旅館詢問急救用的氧氣筒,我即刻到樓下櫃台詢問,旅館的服務員立刻提著氧氣筒到我們的房間,文德用西班牙語跟他們對談,他們並幫我們戴上氧氣罩,不稍幾分鐘,我們身體的血氧濃度馬上增加,我們的身體即刻又恢復了體力,我們感覺跟平常一樣。 晚上庫索克的天氣有點冷,我們只好早點入睡補充體力,準備明天去遊覽馬厝壁宿。我們有兩天的行程要去馬厝壁宿,旅行社幫我們安排的行程說明是這樣的: 第二天:攀登馬厝壁宿及偉納壁宿(WAYNA PICCHU) ***** 我們的導遊跟我們約好七點整在山上入門口等候,我們上了巴士以後,巴士即慢慢離開山腳下的車站,因為要攀登三千英呎的高峰,山路彎彎曲曲,從山腳到山頂呈之字形的爬升,巴士每轉個彎,我們不由得地驚呼馬厝壁宿山脈的壯麗及烏魯巴馬河晨曦的寧靜。我們經過一個轉折的山澗有幾個步行的遊客,正在延著安地人的步道一步一步地往山上爬,從山腳下到山頂有一千多個石階,一百層樓高,爬行二小時,我們的巴士只需十五分鐘就到了山頂入口,巴士站的一角落也是步行客攀附的石階,我們果然看到幾個登山客真的從山腳下走上來的。 我們稍微等候了幾分鐘就認出了我們的導遊,我們的門票是旅行社退錢給我們由我們自己購票的,購票的旅遊服務中心卻是在山下的市區的,我們很慶幸我們很意外地居然前一天就預購門票,門票很貴,每人美金六十五元,學生票二十元。 我們算是很早就到馬厝壁宿的入門口了,如果是中午以後,庫索克的火車抵達載來馬厝壁宿一日遊的旅客,遊客會更多,而海爺納璧宿山脈有入區管制,為了遊客的安全,一天只能允許四百人進入,而且需要身體健康、有能力、腳力攀登的遊客才能入山,我們在導遊的引導下進入了馬厝壁宿。 馬厝壁宿屬於印加王朝的領域,進入的時候除了門票以外,還可以使用護照,請馬厝壁宿的入園管理處加蓋入境簽證,我們的護照自然地也加蓋了馬厝壁宿的簽證戳記。 我們隨即進入一個二公尺寬左右的步道,這裡的山路或步道當然沒有柏油路面的,大約走了四五十公尺,就有兩個岔路,一條直行往前,一條左轉往上,我們選擇直行前進馬厝壁宿的農墾區,當然往上的也是農墾區,直行的路線進入下區,左轉往上則進入上區,直行的路線是進入馬厝壁宿的主要棧道,也是從外面的世界進入馬厝壁宿唯一的步道,迎面而來的就是一個曾經失落的馬厝壁宿村落,早晨的陽光照射在山上,幾隻山羊靜靜地在覓食並守護著這塊地方,我們的時間就像停止在歷史的漩渦裡。 馬厝壁宿是世界七大奇蹟,是印加王朝Pachacuti所建造的休假及祭典的聖地,大概在十五世紀的中期開始起建,王室家族(安地人稱為panaca)陸續增建,一直到一五三零年代印加王朝被西班牙人滅亡後才廢棄破壞。西班牙人也許知道這個馬厝壁宿的存在,卻沒有記錄記載他們曾經到過這個地方,不過,馬厝壁宿有些巨石有被破壞過的痕跡,依舊原樣保持著。 經過幾世紀的自然發展,風雨吹襲與滋潤,三百多年來森林密佈,古木參森,雜草叢生,馬厝壁宿好像一個睡美人一樣,靜鏡地躺在這座山頂上,一直到一九一一年才由一位美國的探險家Hiram Bingham順著烏魯巴馬Urubamba聖谷嗍溪而上,賓漢由安地人的協助與代路所發現的。我們所搭乘的火車由庫索克到馬厝壁宿就稱為Hiram Bingham賓漢號。 賓漢在美國地理雜誌首次發表馬厝壁宿的文章及照片,一個失落的古文明即刻成為二十世紀的叢林大發現,自此以後考古學家、旅行家、作家、攝影家或畫家都以造訪馬厝壁宿為人生的一個主要夢想,也解開了馬厝壁宿迷樣的謎團。賓漢成為耶魯大學的教授,馬厝壁宿以及許多秘魯的考古遺址都是耶魯大學慢慢發掘出來的。 馬厝壁宿座落在馬厝壁宿山脈及海爺納壁宿山脈之間的一個窄狹的高原平台,海拔高度約八千零四十英呎(約二千四百五十公尺),南緯距赤道十三度,馬厝壁宿平台兩側高聳直落的縱谷深一千五百英呎(約四百五十公尺)就是聖谷的烏魯巴馬河(Urubamba River)的源頭,這條烏魯巴馬河把馬厝壁宿三面環繞著,從馬厝壁宿可以遙望山腳下的烏魯巴馬河及聚集住家,烏魯巴馬河一直流向亞瑪遜河出海,由於馬厝壁宿低於庫索克的海拔高度,接近亞瑪遜河熱帶雨林,馬厝壁宿的天氣比庫索克潮濕及溫和,讓人感覺較為舒暢。 在印加王朝的時代,從庫索克要步行前往馬厝壁宿,經過順著烏魯巴馬河谷前進,從首府庫索克到烏魯巴馬需要一個禮拜的登山時間,中途在小站(印加人稱為Tambos)休息,最後進入太陽門(Intipunku)後才往下坡的方向進入馬厝壁宿,一眼望去,果然美麗壯觀,遠比庫索克的太陽神殿的平台草地更美麗壯觀,馬厝壁宿有三個明顯的區塊型聚落、梯田式的農地草原、石磚石頭建造的城市住家,成百成千的石牆草瓦及圓頂的廟宇,幾乎在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讓你忍不住地佇足沉思,山峰的脊嚴猶如一幅自然圖畫呈現在眼前,太陽的光芒順著山間的裂縫準時地一格一格的移動,在海爺納壁宿山脈慢慢地消失,這些山脈的背後還有更遠更高的遠山,山頂終年積雪,白白的雪景好像一顆顆美麗的鑽石掛在天邊上。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烏魯巴馬河的微霧,朵朵白雲飄浮著,掩蓋著或隱或現的住家城市,馬厝壁宿這個地方沒有不上鏡頭的景色的。 安地人的印加王朝是沒有文字的民族,在馬厝壁宿看不見任何的文字表述,甚至圖騰符號都很少看見,雖然馬厝壁宿已經有非常完整的發掘與研究,我們(甚至科學考古學家)只能憑自己的想像力或生活經驗去揣摩自己在馬厝壁宿所看見的事物。馬厝壁宿的整建是由巴勒斯坦人所提供經費的,從馬厝壁宿的人文遺址可以想像出安地人印加王朝的繁榮與民族性,他們是一個可敬的民族。 馬厝壁宿大約有兩百個住家,每個住家以四口計算,大約有八百至一千人居住在這個地方,馬厝壁宿分農墾區市集聚落區祭壇區及外圍運動休憩區,高原的平台呈東南朝西北的方向,海爺納壁宿在正北的方向。 馬厝壁宿的市集聚落結構跟歐洲的中古世紀建築完成不一樣的風格,在歐洲中古世紀的城市都以一個廣場為核心,廣場即是教堂或主教公署,城市住家街道以廣場為中心呈圓圈式地一步步往外擴展,馬厝壁宿卻不是這樣的,而是精密的規畫地,完整地按圖設計出來的,市集聚落區和農墾區就有一道圍牆間隔開來,農墾區在市集聚落區的兩側分成東區與西區,每個區又分成上區與下區,一方面便於居民進出,一方面便於栽種不同的作物,讓人不得不佩服思考的細膩。 * * * * * 馬厝壁宿的建築是按照自然地形地勢 配合自然地形地勢設計的,在這兩座山谷之間隆起的高原平台按照石頭的大小,就地取材,一磚一石,一區一塊,一房一舍,慢慢堆砌建造起來的。 農墾區的石頭石塊撿拾起來,加以整理,做為建築房舍住屋的建材,有的加以切割整齊,有的原樣保留,在按照斜坡的地勢,一個區段一個區段地做梯階式的用石頭堆疊起來,再加以整地整平,即成為肥沃的農墾區,每個區段的外側還有灌溉用水的水溝,把各區段連結起來,這些水溝也是用石頭石磚精緻地興建起來的,我們剛進入農墾區的入口有一間工寮式的住房,住房是典型的印加住房,石磚石牆,梯形的石門,梯形設計有預防地震的功能,每面石牆各有三個窗戶,這個工寮住家又做為警訊遼望台,因為他的位置及窗口正好直接對視著市區太陽神殿的窗口。 太陽神殿是一個圓柱形的建築,四週有更大的巨石牆環繞著,神殿的中央有個太陽儀,圓柱石牆有兩個大窗口及三個小窗口,一個大窗口對著太陽的日出,一個大窗口對著太陽的日落,太陽移動的投影直接照射在太陽儀上面,可以用來推測日出日落及四季的變化,這個神殿是他們神聖的地方,非常神密與神聖,周圍的石牆比其他的地方要厚重,進入的地方似乎非常的隱密。 旁邊是一個巨大的石頭,石頭前面一片小平台,平台上一只光滑烏黑的石塊及一只圓錐形的小石塊,看起來不甚顯眼,很容易就錯過,但是,站在平台稍後一角,把地面的石頭和背影的大石頭連鎖起來,就是一隻展翅飛揚的大禿鷹,裂開的大石頭像極了展開的大翅膀,這個禿鷹殿的周遭的石頭都是自然的形勢,大石頭下方一個只能容身的縫隙,從縫隙穿越過去又是另一個房間。 這一區大概是王室或宗教輔導的住家,每一面石牆或石磚都要比一般的房室又大又厚,這些房舍的後面一扇設計完美的石牆,石牆外面是石板鋪設的地面走道。 王室區屬於住宅東區,這裡還有亂石區,保留著原有地形地勢的模樣,每個巨石可以想像出他們的類物圖像,亂石區可以前往Intiwatana,也是梯田式的聖地,考古學家推測這裡是他們的祭壇,有一個大石壇,下方有三個階梯,代表著天地人,石壇有個圓滑的石柱,是真人祭呈獻的祭壇,這裡的房間要比一般的房間大,似乎可以容納更多的居民停宿。 我們在馬厝壁宿這裡走走看看,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仔細的觀察,也很自然地看到步道旁的排水溝,每個住家平台之間也有儲水池,我們自然不能放過馬厝壁宿山脈的風景,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我們大約走了三個多鐘頭,然後開始排隊準備攀登偉納璧宿,這是一千五百公尺長的高山步道,步道垂直昇起,並且只能容納一個人的寬度通行,山區有安全管制,只能允許一天四百人入山。 我們大約在十一點即進入,在入山口登記姓名及時間,我的號碼是326,大概是最後一批入山的遊客,門口警示牌說明上山時間單程約為一個鐘頭,高困難度,我們憑著勇氣闖了進去,一個石階一個石階往上爬,一邊靠山、一邊縱谷,這裡是自然步道,當然是沒有欄杆的,想要看看兩側的風景,必須一手抓住樹枝、一手扶住石頭,慢慢地側身往下或回頭看,每隔一個段落,我們即停下腳步,一方面喘氣休息,一方面欣賞讓人窒息的美景。 大概四十多分鐘,我們終於走上了梯田狀的平台及住屋,又是一個平台一個平台的往上爬去,越往上爬,鳥瞰山下的馬厝壁宿,馬厝壁宿的景觀越顯得微小,猶如一幅彩色的風景油畫,這裡也有巨石區,我們在巨石上坐下沉思,好像這個世界只有屬於我們一個人的。 我們在山頂上停留二十多分鐘,下山快些,大約三十分鐘就回到入山口,時間是十二點四十分,距離入山關門時間只剩二十分鐘,我們很慶幸自己成功地攀登了偉納璧宿的山頂。 在偉納璧宿入口排隊的地方有兩座石磚房舍,做為遊客停留休息的地方,房舍中間是一個平整的地面,大概是印加人聚集作樂的地方,平台前面朝東的方向是一個一層樓高大的巨石板,切割得非常平滑,石板的邊緣輪廓由人想像,有的說像女人的頭髮,有的說像女人的身材,不過,從遠處往背景的山脈望去,又像是遠山上下曲折的陵線,有的導遊會說這是印加人的許願石,撫摸這塊石牆可以帶來好運,我們看到一群一群的遊客就這樣兩手撫摸著它,振振有詞,形成一個有趣的畫面。 我們又在馬厝壁宿的幾個步道散步,到處走走,偶爾看到幾隻山羊,他們不怕生,在草地上或蹲或立地,懶洋洋地覓食,我們跟他照了幾張相片,才慢慢地離開難忘的馬厝壁宿。 入園門口處的巴士站有速食店,一個牛肉或雞肉漢堡,秘魯幣十五元,生意很好,巴士也是隨到隨開,客滿發車,非常的方便,我們上了一部巴士,選了我們的座位,又是在山路一彎一拐地下山,如果有巴士交會,因為路小,還需要在比較寬的地方等候互相讓車,大概是下山煞車多,我們的巴士在山路邊讓車以後,引擎過熱,無法發動,我們只好下車,等候另一班替換巴士,我們反而很幸運地可以停留在山中的步道欣賞另一類的景色。 秘魯的工作效率很好,我們只等了十五分鐘左右,一部空車巴士就來接駁我們上車了。 我們在四點多些就返回我們的旅館,我們回程庫索克的特快列車是五點十分,搭火車也是很舒適很美好的經驗,四個小時的車程,很快地過去了,大約九點鐘我們就回到了庫索克,我們的導遊已經在出口等候我們的出現,這讓我們非常的放心。 從火車站出口有許多叫客的計程車,我們看到一個約五六十歲的遊客,跟計程車在討價還價,這個遊客一副紳士模樣,戴著高帽,筑著拐杖,有錢的歐美遊客,計程車司機開價六元,這個紳士遊客一口回說三元,馬上把車費殺成半價,司機說五元,這個遊客絲毫不讓步,神情若定的重覆一遍三元,司機再說五元,這個遊客還是堅持三元,還說你不載,自然有計程車會載,一付吃定當地印加人,我好奇地繼續偷聽他們的對白,這六元車資還是秘魯的幣值,不過美金兩元,這個時候司機再說四元好了,滿臉乞求的樣子,這個遊客還是堅持三元,我們終於領教了有錢人吝嗇或殺價的功力,我們幾乎看不下去,想到替這個遊客付給司機二元,我們開始心情放鬆了許多,我們一直付出的小費,果然不會太小氣了。 從庫索克到馬厝壁宿的高山鐵路,本身就是一個難得的經驗,在火車站返回旅館途中,我們不時地回憶著這條藍調火車的浪漫,跟馬厝壁宿一樣。是我們人生美好的一段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