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4 年 8 月

母語踏腳行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編者按:王泰澤教授 1939 年生於台灣屏東萬丹鄉,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Rice University (Huston, Taxes) 博士。1977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Medicine (Ohio) 藥學細胞生物物理助理教授。專研『速、緩型伸縮肌肉細胞酵素毫秒過度狀態反應比較機動論』。

1991UC College of Medicine 副教授,聘任期中,自動離職,購得美國小教授書局經銷權經營書局業務。1999 年退休,專事寫作與木雕。作品有詩、散文、政論、 自傳小說 (《母語踏腳行》前衛出版社 2004) 。木雕有立體動物、人像浮雕等。妻張喜久(嘉義人)、三女、三孫女。

王泰澤教授新著《母語踏腳行》(前衛出版, 2004 4 月,350 頁)

一、關於《母語踏腳行》
這是一本很有趣味的自傳小說,主題是『台灣福佬話的語音、聲調』。常住美國的作者王泰澤,盡他所能,把一般讀者不熟悉的羅馬拼音字,藉人物對話,解析得簡明透徹。

他覺察到福佬話的存亡,主要關鍵是聽覺的『語音、聲調』。『語音、聲調』如『皮』、『漢字、羅馬拼音』如『毛』,書中從頭到尾,讀者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領會『語音、聲調』一旦消失,皮若不存,毛將焉附?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話無保留的隆仁,不恥下問的茂仕和秀瑰夫婦,專修音樂的嫻妤,以及教過十五年台語的紓秋。每人各有推行福佬話的良好條件。可惜,這些良好條件是分散的:話無保留,但是還沒有都少知音,不恥下問;但是辨認不出日常語音聲調,專修音樂,但是從未注意過日常語音聲調的規則變化;良好台語教學,但是往往不得不沿襲成規。這樣的小說佈局,探討出推行台灣母語著力的重點:音樂教育和英語能力,必須加強。兩相配合,前者有助語音聽音,後者有助因素拼音, 兩者是所有語音認字的基礎。

小說的人物對談,也會讓讀者體會到,一個社會的休閒活動,隨時在左右這個社會的精神文化;群族有健康的休閒活動,才能夠發揚得出優質的群族文化。

二. 『母語踏腳行』序文之一 “回溯就是前航” 李喬

王泰澤先生的《母語踏腳行》是一部奇特的書、好玩的書、苦心的書、深情的書。作者自序說是一部長篇『自傳小說』。文學的界定一直在變,尤其當代文學研究的趨向,捨棄斤斤計較的『文學』-- Literature。而以『文學性』-- Literariness 為著眼站。然則就『文學性』檢視『母語踏腳行』,則是饒有趣味而意義深長的。

一個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南台灣鄉下的孩子,經歷同年代孩子一樣的艱辛童年,苦難歲月。不同的是,這個孩子憑他不凡的意志聰敏,赴美深造,取得學位並在美國成為醫學院教授。這個萬千台灣青年的美夢與理想,作者一一實現。當然還包括娶嬌妻、生養三女兒,擁有甜蜜家庭……

然而,作者美麗風光的背後,是有些惆帳與『空虛』的。那就是,自童稚歲月到高中畢業這段日子,是在兩個殖民者宰制下過的;心靈被封鎖,母語被禁錮。這是一種心靈創傷的隱伏狀態。當『社會我』逐漸實現理想時,隱伏的創傷郤隱隱作痛,『發作起來』。生命的過程猶如溪川河江,往前流淌時,必需『填滿』路程上所有『空空洞洞』,而後乃能往前推進。於是作者開始回溯其成長路程的景觀,於是以心腦也以雙腳,從事追尋那原是豐富多彩,生機盎然,而今生機如縷,魂弱欲斷的母語。這個行程十分辛辣,這個行程卻也令作者收穫十二分豐盛,而驚喜萬分;不但重新發現並擁有原該屬於他的美妙多姿母語,更重要的是,作者終於填滿『空洞』的心田,滋潤了久渴的心靈。

悠悠回首,再欣然前瞻。原來這趟『母語之旅』,是生命行腳前航之始,作者今後的人生是真正無憾矣。我們讀者回到文學層面來看『這個人這本書』--就文學『原 型 』(archetype) 概念來解讀,會發覺『母語踏腳行』的『敘事結構』,正好契合『遍尋』的文學型態!所以作者自許為『自傳小說』,可謂完全正確。在此提醒讀者們, 這部深情的書,需以深情開卷、深情閱讀,才能領受作者的心意與作品中承載的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