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8 年 7 月

談Uber
許瑞蘭

我服務的Scripps Mercy Hospital是一個有七百病床,一百三十年歷史的天主教教學醫院,每週週二有Medical Grand Round請專家學者演講。今年五月初,我在Medical Grand Round 聽到 Dr. Leon S. Moskatel的「EMS vs. Uber」 (比較救護車與優步)的報導,很有意思。雖然我不認為Uber會讓救護車失業,但這是有趣的數據對照。據我所知,在經濟學或醫學文獻中沒有討論Uber進入市場後對救護車使用數量的影響,希望在這邊分享他們的研究和想法。

研究報告的作者 Leon S. Moskatel (Scripps Mercy Hospital醫師) 和David J.G. Slusky (University of Kansas 經濟系教授) 參考國家緊急醫療服務信息系統(NEMSIS) 中的救護車數據與配合Uber公司自己的數據,分析了從 Uber 進入各區域之日起,至2015年底的數據信息統計研究。在2017年10月 27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目是「Did UberX Reduce Ambulance Volume? 」(UberX有沒有減少使用救護車的數量?) (註:作者用UberX蓋括Uber)

“http://www2.ku.edu/~kuwpaper/2017Papers/201708.pdf“

他們發表的研究顯示,在Uber營運的43個州的767個城市,救護車使用率平均下降7%。此外,2017年的一個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可負擔醫療法案(Obamacare) 」推出後,增加更多醫療保險者,使救護車響應時間慢了19%,平均增加一分五十三秒,加劇了對傳統救護車替代品的需求。在分秒必爭的危險病況下,減少幾分鐘救護車的等待,可以大大提高重病的存活率。這項研究肯定了Uber可以取代部分救護車的服務 ,他們的研究特別選擇Uber品牌是因為它是第一也是最大的「乘車分享服務公司」。

對於選擇Uber而不是用救護車前往急診室的人來說,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快速和便宜。演員Jaime King 在「Tonight Show」中表示,她在分娩時選擇使用Uber,因為她知道用Uber只要幾分鐘的等待,但她不知道救護車響應9-1-1的時間,而且她不想招來可能上千元的救護車賬單。同時她可以在Uber App應用程序上看到的Uber只是三分鐘之遙。另外,救護車通常前往最近的醫院,但Uber的服務可讓患者選擇更適合的醫療機構,因為不同的醫療機構,對同一疾病,可能有不同的治療結果。但Uber司機不能替代醫療專業人員,如果在接送的時間,發生任何醫療緊急情況,救護車上有專門救護人員。權衡輕重,我們鼓勵高風險嚴重的病人們撥打9-1-1叫救護車。

去年我去芝加哥幫女兒坐月子的時候,友人問:是誰帶我從機場來的?我告訴她是Uber。她聴了非常困惑,一再問:「什麼? Uber是誰?巫婆?五伯?」

Uber是第一個廣泛使用的乘坐共享服務,2009年在舊金山成立公司,當時名為「UberCab」。Uber在2010年6月正式於舊金山推出服務,同年8月Ryan Graves就任執行長。起初Uber模仿學習倫敦計程車的風格,司機穿著西裝,駕駛清一色黑頭的Lincoln Town Car、Cadillac Escalade、七字頭的BMW或S級的Mercedes-Benz等車系,提供豪華轎車服務。之後擴展到乘坐共享行業。在2012年後,Uber推出(UberX)的服務,加入更多不同系列的車型,宣布擴展業務計畫,包括可搭乘非計程車車輛的共乘服務。到2012年5月達到了50億次乘坐,遍及76個國家。在倫敦就有320萬Uber用戶和45,000名司機。

Uber公司美國地區正在推出一項新服務,與醫療體系合作,協助病患(乘客)預約車輛接送服務。此項名為Uber Health的預約接送服務,主要針對需要定期返回醫院追蹤病況的患者,或是年長人士所打造,讓醫療人員可在完成相關檢查、治療後,同時協助為其預約下一趟回診時間的車輛接駁服務,並且透過文字簡訊即可完成預約,讓使用一般功能手機的年長人士,也能輕易地透過簡訊或電話,確認乘車接駁的服務。

去年夏天,我陪女兒帶著五個月大和兩歲蹣跚學步的孫子,搬去Stanford時,因為我的車子,沒有辦法坐四個人、裝八個箱子,只好叫超級大旅行車Uber。很幸運,司機非常有耐性、笑咪咪的、和藹可親、可敬可愛。花了10分鐘的時間裝箱,談一會兒才知道他是服務40年退休的藥劑師,我們認識很多共同的朋友; 他的兒子是兒童醫院臨床藥師,我的女婿也曽在兒童醫院工作過,年輕的他倆,彼此是熟悉的好朋友,世界真小,有緣千里來相會。他說住聖地牙哥近五十年,當了Uber 司機後,每天載不同客人到不同地方,接觸各行各業的人,才開始見識到世面,因此重新發現San Diego 城,很興奮。在San Jose 坐的Uber,司機也是七十多歲的俄羅斯人,英文不很好和我差不多。退休後無聊、沈悶、沮喪。加入Uber 司機陣營後,天天很快樂。他以兒為榮,三個小孩都是矽谷的工程師,年薪都有六位數字。

Uber司機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各種不同個性類型,通常水平很好,因為Uber會對司機進行嚴格的刑事犯罪和背景調查。然而去年聖誕節前,牽手要回台灣的時候,等了Uber近一個半小時後,才接到司機簡訊說行程取消,改叫計程車到機場時,飛機已飛,添加一個沒有趕上飛機的大笑話。另外一次,因為一位女司機機場輸入錯誤,差一點把我們帶到相反方向的Palomar機場,也許這些都是個案。

搭Uber下車後,不久就會收到Uber Email ,詳細記載出發點到達目的地的里程數和信用卡的付費,同時Uber會請您在線上表達自己意見,評估司機的服務態度,推薦幾顆星。跟不同的Uber司機聊天,悠哉遊哉的聆聽司機親口以第一人稱說的多彩豐富經驗的人生哲學故事,也是蠻有意思的。

欣賞李白詩「將進酒:但願長醉不願醒,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牽手,羨慕朋友家有Tesla, Mercedes, Lexus, Jaguar..心癢癢,常常想要給他自己一份禮物,買一輛夢想中的汽車…我想還是叫 Uber最合算,不要繳車稅、不要保險費、保養費、停車費、油費。去球場、音樂會,也不要擔心到達目的地是在哪?有沒有停車的地方?不要擔心吃警察罰單,家裡有沒有停車的地方?十幾萬美金的車子,總是捨不得,擔心被偷、被刮傷,也不要擔心醉酒駕車造成傷害的困擾。

女兒一家四口在芝加哥住了一年,沒買車。她去西北大學敎書全靠Uber,女婿騎鐵馬上班,風雨(雪)無阻。英雄所見略同,紐約時報曽報導千禧年代的大半年輕人都不要買車,他們喜歡吉普西式的自由。較少的車,減少公路上的擁擠,減少汽油空氣的汚染,生活環境品質安全健康。每日24小時,隨時隨地有Uber待命,不要買車的選擇,值得考慮。簡化日常生活,沒有執著牽掛,生命多麼美好,一步步慢慢修行,走上幾乎到達「空、無」生命思想精神情境,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