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8 年 7 月

六月份生活座談會:銀髮族的規劃
劉美娥 報導

六月份的【生活座談會】由蕭奕義主持,主題是銀髮族的規劃。舉目四望,黑髮、白髮、濃髮、疏髮,全場幾乎全是銀髮族,可見大家都很關心這切身的問題。

〈銀髮族的斷捨離〉,斷捨離是透過收納整理放下,騰出更大的時間和空間給自己,你才能輕鬆向前行。講員Sunny Juan 阮洋洋,她講--怦然心動,美好人生。一個人生活環境的髒亂,反映內心的亂。譬如有個人新交了男友,男友去她家,她的家像個垃圾屋,當場與她分手,即使屋後面有桃花源,情絲卻已斬斷了。

要將生活物品減至最低限度,把雜物收拾乾淨整齊,例如親友長期借放的東西,瑣碎的小玩意,無用的數位資訊,超出實際需求的腦中/心中的雜物等等,都應該清除乾淨。

有些人有囤積物品的習慣,以前是因物品匱乏而囤積,據統計每五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患有嚴重的囤積症,在美國有5%的民眾可能有此症。不要留下一堆多數人認為沒有用或沒價值的東西,那將會弄得房子又髒又臭卻難以打掃。年齡在50歲以上的獨居者,特別是老年人和家庭有強迫症病史者為囤積症高危險群。

囤積與收藏最大的差別,是有沒有對「生活的舒適度」造成影響?有些人喜歡收藏名牌鞋子、機械錶、名牌包、或美國車牌等。

囤積帶來的問題及隱憂:1.健康與衛生問題;呼吸道疾病、過敏、皮膚等問題,嚴重者甚至廚房水槽、馬桶都無法使用。2. 安全問題;受傷、壓倒、容易發生火災、救災困難、獨居老人生病救援困難等等。3.人際關係問題;容易因囤積而與家人產生問題。

『斷捨離』這字彙已在日本風行多年,這源自於日人山下因子上瑜珈,課中稱為「斷行」「捨行」「離行」,已改變30萬人的史上最強人生管理術,是讓人放下心中執著的教導,使心靈上去蕪存菁。

「斷」不需要的東西;
「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降低物慾。
取捨的標準=現在的自己;時間即現在;主角是自己。

三種捨不得丟的人,1.逃避現實型,惡性循環 2. 執著過去型,隱含過去美好時光; 3.擔憂未來型, 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心,杞人憂天。

造成囤積的原因:匱乏的焦慮;難捨的愛/執著的恨,遭遇重大的生活波折;未完成的夢想/買一個希望。銀髮族更需要「斷捨離」,是因為體力有限、時間有限、及收入有限。我們離開人世後,能留給家人最好的是甚麼?愛?雜物?紀念品?

好東西放著不用是浪費,珍惜善用才是惜福惜物。捨不得用就不要買,買了就不要捨不得用。有捨有得,不捨不得,大捨大得。放著不用的東西就是廢物,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了物品。

Just Do It. 不要想在哪一天在哪情況下才做,不要想等到…開始整理就對了。要學會愛自己,不要把物品看得比人還重要。物品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每一天活著都是禮物,永遠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列出你的願望清單,並且逐項去實行,找到自己的價值,學習給予,利他,助人為快樂之本,有自己的生活圈,不再把重心放在物品或孩子身上。

學習放下,放下對物品的執著,寬恕他人,放過自己,讓心自由。整理環境,就是整理自己。面對物品,就是面對自己。能夠擁有放鬆的空間,才是愛自己的表現。

第二位講員蕭奕義,他說「處理嘉子身後的經驗」,嘉子得的是巴金森症,服藥後會有幻想症。兩年半前她每次吃東西就咳嗽,看UCSD神經內科,醫生說她一邊的肺臟已失去功能,她沒胃口。往生前,女兒、兒子回來看她。

處理台灣的財產不容易,很難做到讓子女每個人都滿意。有時甚至鬧到兄弟鬩牆,怎麼分?最後決定讓第二代去解決。

座談會接近尾聲,學習到「斷捨離」,的規劃,要徹底擺脫雜物循環 讓自己置身在煥然一新的空間。讓自己過得更健康。

感謝講員的熱誠。感謝劉武鴻用心準備多樣水果及點心。感謝游美智準備精緻餐點。感謝黃獻麟、陳麗津夫婦的熱心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