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1 年 7 月

吃的省思 - 十三、「餓」的省思
吳昭芳

「甚麼時候吃?」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不過這又好像不是個問題嘛!餓了就吃不就是了嗎?其實,現代人有很多是「照錶吃」,也就是「時間到了就吃」。說是餓了,其實是時間到了。「現在不吃等一下會餓」也是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我們也常常聽到有人在說﹕「好餓喔!」。不過,現代人生活富裕,真正瞭解甚麼是「餓」的人恐怕不多。大多數的人頂多少吃一餐,甚至只是晚了一、二個小時用餐就說是餓了。其實這只是「假性餓感」,並不是真餓。因為,一般人只要稍微忍耐一下,或稍為忙一下就可以輕易的「忘了」它。下次你感到餓的時候就可以好好試探一下,先喝杯溫熱的水,然後專心的去看一本書或作點事,之後再仔細的觀察一下到底剛剛是真餓還是假餓。

早期的餓,其實只是一種感覺,是身體給大腦的一個訊號,意思是說﹕「可以補充養料了。」其實,這時候距離威脅生命的匱乏狀態還相當早,嚴格的來說根本就還不能算是餓。可是,一般人大概都是在這個時候就去補充養料了,因此失去了瞭解甚麼才是真正的「餓」的機會。

人體都有儲存備用能源的設施。第一層是肝醣。量不多,可是,轉換容易。當直接從食物攝取、消化、轉換而來的能源用磬後,肝醣就馬上被轉換成熱量而用掉,大約可以維持數小時。第二層的儲存設施就是油脂。但是油脂轉化成熱量的程序比起肝醣則複雜多了。人體可以儲存相當大量的油脂,依各人體形與身體組織結構的不同,可能可以儲存從一、二日到幾個月的消耗量。第三層則是身體的本身。當油脂消耗到相當程度之後,身體上「次要的」或「多餘的」組織(如癌細胞)就可能被認出而被轉化成熱量去供應主要組織的運作所需。之後,才會輪到更為重要的正常組織。斷食療法的原理就是在妥善控制這第二層和第三層的轉化作用而達到排毒或治病的目的。至於斷食的詳細理論與實行方法則可參考姜淑惠醫師的著作和錄音帶。

因此,健康的平常人幾頓飯不吃是不會立即有生命危險的。反而,週期性的少吃幾餐在生理上一來正好可以讓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得到「停機保養」的機會,其次,備用的油脂也才有機會被「出清存貨」因而讓身體內的備用能源經常維持在最新鮮的狀態。一般人家廚房的炒菜油大概都不會存放超過幾個月的,然而,卻有很多人不經心的在身體各處儲存「陳年油脂」,而且,可能一放就是幾年,甚至幾十年,若是放到發霉、發酸、發臭、或是發毒都還不知道,那就慘了。在出清存貨的同時,平常累積在油脂中的毒素也就因為油脂被分解掉變得無處藏身而被迫排出體外。

週期性停機保養的頻率當然是依各人的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以一般正常健康的人來說,每週一次小休(一日)每年兩次大休(五至十日)的頻率應屬正常。

心理上來說,既然幾頓飯不吃不至於餓死,那麼,早期的餓的訊號勿寧是慾望需要去滿足的訊號,而不是生理上真正需要「馬上補充養分」的訊號。所以,這種餓感正好讓我們有機會去審察我們的慾望是如何昇起,如何在左右我們的意志,乃至最後竟然成為我們身體的主宰來指揮我們身體的行動。餓感昇起的同時,心理上也開始產生了焦慮感(也就是所謂的「飢火」)。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的去觀照這飢火是如何的昇起,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我們若能經常有機會練習這種審察、觀照的功夫,則我們對自己的心理運作過程就會有比較深刻的瞭解。不管是喜、怒、哀、樂,就在那感覺即將昇起的剎那,我們就有了警覺,因而也就有了控制它的機會。我們就比較不會有不當的情緒性的反應。這種訓練,對個人EQ 的提昇必然大有助益。不是嗎?

總之,不管是從生理上或從心理上來看,適當的讓身體處在饑餓狀態都是很好的事。處在物質匱乏的時代,能吃飽就是一件好事。可是,處在富裕環境的現代人卻可能要作個逆向思考,也許,經常餓個一天半天的才是好事哪!想想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