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5 年 7 月

科學與信仰
莊明哲教授
彭武見記錄
4月16日2005

科學與信仰(宗教)的關係,現在常常分開研究,認為宗教不能用科學研究,學科學的人又認為宗教是迷信,科學與信仰的討論可能會很長,我就用一個例子來說,2005年Templeton Prize的得獎人是Dr. Charles Townes,他在1964年拿過諾貝爾物理獎,Templeton Prize是1972年由Sir John Templeton(Templeton Mutual Fund的創始人)設立,目的是鼓勵獎賞對精神靈性(Spiritual Reality)的研究,因為各種科學,醫學,農業,交通的研究對人類社會有極大的益處,Sir Templeton認為精神屬靈(Spiritual)的研究可能對人類影響更大。Dr. Charles Townes今年89歲,Templeton Prize獎金是美金一百五十萬元,五月將在英國白金漢宮頒獎。Charles已決定將獎金贈給他的母校Furman University以及Pacific School of Religion, The Center for Theology and Natural Sciences, The Berkeley Ecumenical Chaplaincy to the Homeless和First Congregational Church of Berkeley.

我今天要與大家討論的是Dr. Charles Townes在1966年在IBM雜誌THINK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與宗教的輻和(The Convergence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Charles主張說科學和宗教不一定不一樣,雖然科學要知道宇宙之物及其功能,包括我們人體的結構和機能,而宗教則追求宇宙之物的目的和意義,包括我們人類以及人生的意義。但科學和宗教也有相同或相成互輔之處。如果宇宙的存在有意義和目的(For what purposes),這是宗教要追求的,而科學想知道宇宙之物及其功能(What and how does it function),傳統醫學是要瞭解身體的結構及功能,如腦和腦的功能,而沒有去瞭解我們有這身體和功能的目的在哪裡。Dr. Townes的推理是如果我們要知道我們存在的意義,我們從身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開始,進而追求人生的目的,所以我們需要瞭解科學和宗教,我們需要用所有的聰明,智慧,資源,哲理來瞭解身體的結構和功能而應驗我們存在的意義和目的。這點我自己從事科學研究有多年經驗。科學研究不是不需要信仰,科學研究需要假設(Assumption),你要相信你的假設,再去做研究追求,假設很重要,如果沒有假設,就沒有辦法作研究,做研究需要很多金錢,精力和時間,但如果你對你的假設沒有信心,你沒有辦法作研究,以上是Dr. Charles Townes的論文的概要,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

有人認為科學是絕對的,但研究科學的人都知道,科學常常不是絕對的,甚至常常變來變去。我以前在醫學院所學的和現在的醫學相比,很多是過時的(out of date)。在學術界做科學研究常要申請獎助金(Grant),申請需要假設(Hypothesis)和證明假設的方法,製藥公司也是類似如此,用很多金錢人力作第一,第二和第三期(phase I, II, and III)的臨床研究,但常常做不出結果,所以科學研究,不一定都有結果,常常是做研究之後才發現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好的科學雜誌發表的論文通常結論是,在這些條件和環境下這些是我們所知到的,但我們發現更多我們還不知道的,所以科學研究是不能達到絕對的目的。

另一個例子,以前科學認為光是波(Wave)或是微粒(particle)現在知道兩者都不對,量子物理(Quantum Physics)證明光是波也是微粒,兩性都有,伽利略(Galileo)發現地球是繞著太陽轉,違反當時天主教的主張,太陽繞地球轉,現在根據愛因斯坦(Eistein)的相對論,兩者都對的,所以我們知道科學不是絕對的,從19世紀至今,科學可以研究的是我們可以看見的,現在進步到看不到之物,科學也可以做研究,但是可見之物的原則和看不見之物的原則不一定一樣,像Baseball在飛時,看起來像是有直線上高速飛行,但現在研究出來,Baseball像一粒一粒球,往前推行,急行的火車也是如此,所以我們不能太信任科學。

我們住的地球的溫度是在一個固定的範圍之內,如果溫度稍微離開這個範圍,我們都不能生存,地球上生物的生理區(Physiology Zone)的範圍很有限的,在宇宙中是否有別的星球像地球一樣的環境,可讓人生存,現在還找不到答案,Dr. Townes是第一個人用Laser Wave去尋找有沒有像我們一樣,在尋找別的星球,在設法想與地球的人聯絡交通,也許有一日科學可以找到另一個可以讓人類生存的星球,但現在還沒找到,科學包括醫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有很大的益處,科學在變化,不是科學有問題,而是我們不夠精明去瞭解科學。

有人以為科學是絕對的,其實科學是相當不確定(Uncertain)。科學研究原子和分子,非常複雜,同時也發覺不確定原則(Uncertainty principle)。從醫學上說,DNA內有幾千個基因(gene),只要其中有一個原子(Atom)突變一下,整個的功能就可能失落。英國女皇Queen Victoria和皇族有血友病(hemophilia)就是一個基因突變而來,歐洲皇族聯婚,所以西班牙和蘇俄皇家也受到影響。科學不確定,是機遇(Chance),或然率(Probability)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愛因斯坦也說不能預測未來之事,科學不是絕對的,是不確定的,是不能預知未來的,如果認為科學萬能,這只表示我們對科學的無知(Ignorance)。科學只追求研究地球和地球環境如何,宗教則追求為何如此,這宇宙為何如此,人為何被創有身體有基因。Physics在日本和中國翻成物理,所以東方人研究物及其理,而西方科學從物開始,注重研究物,而不注重理。

所以研究科學需要有信心(Faith),這是絕對需要的,有信心才能作研究。有人也許認為科學是有固定的原則,科學的發現是依據理論而來,其實不然,在醫學上許多發現都是在理論之外,意外發現的,你想去找新藥,通常都找不到,有時聽說某種草藥對某種疾病有效,去研究一下,很可能就找到了新藥,這是意外發現(Accidental Discovery)。據說Dr. Townes在研究Laser時沒有成就,找不到新的計策,有一次去Washington D.C.在一個公園裡,不在想Laser的問題,突然有個新的計策(Idea),照著去做,才研究出來,許多科學的發現和突破是類似如此,可能是一種啟示(Revelation),我們常說他有個好主意(He has a good idea),這個好主意(good idea)可說是一種啟示,我自己做科學研究,很多主意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醫學院的學生和醫師問我問題,我不知道答案,就和學生去查文獻,也查不到答案,從這兒再去做研究,所以我有些發表的論文的主題是從學生問問題而來的。

科學研究不都依據理論,也要靠啟示。所謂好主意,其實是運氣,科學和宗教的基本原則是一樣的,需要信心,科學要找證據,證據越多越好,靠做實驗去找證據。宗教則不能做實驗,啟示和經驗的證明是只有一次,一次之後,就變成歷史(History),不能重複重演,宗教是個人或社會的經驗,個人和社會環境一直在變化,不能重複做實驗,但宗教和科學相同的是兩者都需要假設和信心。研究宗教或衛護宗教的人及傳教的人不能將科學當為魔鬼,敵人,不能用科學解釋宗教,如用科學,就沒有照聖經的教訓,科學和宗教原則很多一樣,只是目的不同而已,科學和宗教有很多相同之處,只是我們在兩方面都不夠瞭解。雖然科學進步,我們知道很多我們周圍之物,但根據統計,我們只知道宇宙的5%,5%之外我們不知道,地心引力和日出日落,我們以為會繼續長存無止無限,但這不一定,科學是不確定的,我們還沒有找到像地球一樣,可以支持生命的星球,但尚未找到,並不表示這種星球不存在,Dr. Townes是第一個學者主張科學和信仰是輻和(Convergence)的,而不是完全對立的,這觀念對科學和信仰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