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座談會「東方碰西方」報導
郭蘇翠娥
我們都是七、八十年代以來,跟著流行仰慕西方文化,負笈美國後定居下來,或跟著一窩蜂帶小留學生移民美國來,生活之甘苦,所遇新奇逸事,層出不窮,對今天的題目也就倍感興趣,參加者有六、七十人。貌美的主持人吳美華女士甜言蜜語的致開場白後,且看下面我們的數位優秀講員如何道來。
第一講員莊輝美女士在熱烈的掌聲中上台,她是大家所熟悉的的鋼琴伴奏拿手,平時默默無語,今天一鳴驚人,講「我的女婿」。
我的美國女婿長得高頭馬大,是football高手,拿大學四年獎學金讀完法律當律師,我女兒在東部讀醫學時和他認識,當初我們不贊成他們結婚,一因他年紀較大,二因希望女兒和本國人結婚。後來因他們情投意合,我們只好接受。婚後見他人很好,也就認為人好最要緊,哪一國人都沒關係。他人緣很好,在加州結婚時,有一百多人從東部趕來參加。現在分三點來講:我們東方碰西方的生活經驗:(一)教育方面,美人注重孩子的興趣,若是運動打球,也鼓勵培養去Olympic比賽,得了冠軍很高興能增加他的自信心。他們18歲就獨立,可以工作,若要讀書,可申請貸款,畢業後分期付款還。自己作決定,不怪父母。東方人只重孩子讀書,以免耽誤升學,自己省吃儉用,供孩子進最好的學校讀最熱門的科目,如醫師、律師等,只為未來的生活保障,不注重孩子的興趣與否。(二)食物方面,中國人喜歡煮,美國人喜歡烘烤,作法不同,用具亦異。美國人切肉大塊,沙拉太油,desert太甜,中國人切細肉與菜共煮,對健康有益。他們先上湯,我們是後上湯。(三)生活習慣方面,東方人進屋須脫鞋,美人不脫。美人不重男輕女,常生兩個女孩就不生。東方人為了要生男孩,甚至生了七個女孩,到第八個才得男孩,每次生女孩每次哭。對太太美人很尊重,我上班時常見男人送花去辦公室祝太太生日。在公共場所和太太很親熱,如Hug、Kiss等,在家裡幫幫做家事,洗盤煮菜等。東方人則對人常介紹太太說「這是我煮飯的」或「我的柴拔」一點也不尊重太太,有否同感?希望能改進。
第二講員Mr. Jim Hazelton,是我們主持人的老公,他用英語以和氣的,催眠曲般的嗓音,講了很多「生活逸趣」的點點滴滴。
1968,我的公司派我去台北任職,第一次端來熱茶,杯子沒有把柄,我沒辦法起來喝。我的司機上敦化南路橋時關掉air condition,原來車子連過橋的power都不夠。有一個新職員Mr.
Su,我說要作的他卻說好,好,結果並沒做,原來是聽不懂英語。有次我從downtown叫Taxi回家,我說去敦化南路,說了很多次他才懂。有次來了個女秘書,她喜歡打保齡球,我說「Let’s
go balling」她說「Let’s go to play ball」。有次上街買泳衣,見到一件我說好,買它,Lily她說「keep
walking」,稍會兒店員出來喊,她說「Keep walking」,店員又出來喊,她又說「Keep walking」,稍會兒,店員又出來講價,她說「Turn
back round」,原來是討價還價,她買了。有次與我Client打golf完後去吃飯,來了一個desert叫「One Thousand
Years eggs」(皮蛋)。我看看那麼黑不敢吃,George吃了幾口,吃完還說「Test like a hot boiled egg!」。我們結婚及回美國時,她家人來機場送行,穿西裝領帶整整齊齊,我只穿這便裝,彼此看來看去都笑了。當她父母第一次訪美,Lily翻譯累的逃去洗澡,我和她母親輪流敲門問她,她氣得把門鎖上了。有次我帶他們去Las
Vegas看dinner show,當美麗的bare breath women上台表演,她的父親好奇地傾向前注視,被她母親推回,他又傾向前,她又推回,哈哈!當我們叫車要回家,司機出來開門,並有禮地手示她上車,她媽媽那麼高興地也走進邊說「Oh!謝謝你!」。35年前,有次我帶她們去看High
school football game,她(Lily)看了還害羞遮嘴。有次和蔣夫人(那時她已很大年紀)及蔣經國一起吃飯,大家吃吃已經飽時我說「太胖了」,Lily偷偷的告訴我「太飽」不是「太胖」。有次我帶他們去Pasadena
的Huntington Hotel吃飯,是一個老式的Hotel,Lily父親有關節炎不能穿鞋,慢慢地也走了進去。回到台北,我們去Grand
Hotel。他們卻不讓他進去。有次要帶他們去Universal Studio,我說「下午」去,發錯了音成「上午」,害他們提早準備到很晚。在Universal
Studio Lily媽媽見到台北來的鄰居說個不停,忘記回家時間已到。有次她媽來加拿大訪我們,我們去機場接回來,在車庫前使她下車,剛好鄰居有個男士,經Lily介紹後,他過去kiss她媽,她媽竟臉全紅了,說她從未被kiss過,包括她的丈夫。有次我媽去台灣拜訪,和她媽一起去旅行,彼此都不能說話,只靠卡片上的中文、英文、日文。有次她媽來美國,一起去Department
Store買布,她見有人買很多塊剩最後一塊,她說她要那一塊布free。我們告訴她美國不比台灣,沒有free的,她說要叫manager談,結果她得到了。
第三演講:邱銖寬先生是中心的年青董事,現自營貿易公司,講「留學生生活」
1990年我26才來美留學,因文化上的差異,頭幾年很苦,從衣、食、住、行來講:(一)食、吃沙拉無法適應,甜食又過甜,只好跑去同學家學煮飯滷肉。有次請同學來聚餐,拿Paper
Towel當Hand Towel,弄得外國人啼笑皆非。(二)衣,出國時,岳母好意送我運動衫,和她(太太)各一套有上衫、褲子、鞋子上面各有Play
Boy的字號,穿出去遭外國人投以好奇的眼光,不像在台灣習以為常。(三)住方面,Apartment還不錯,常One bed room 擠住5人。(四)行方面,買單車常因忘記鎖而被偷。第一次上銀行開戶,支票不知怎麼用,須問來問去。叫我們研究生的老師(年青)叫名字,我主修生化,常在實驗室忙,週末也工作,也都是台灣、中國的留學生。有次參加開會,師娘載我回家,我請她進Apartment坐,我母親不知如何招待、泡茶、她說不需要。有次在圖書館因太累睡著了,醒來時空無一人,門全上了鎖,只好叫911請校警來開。剛到美國學校時,先遇到的是中國學生,一聽講話就知道,一般相處很好,保持井水不犯河水,只有一次弄得事情很大,因學生間意識型態出現了幾次衝突,將「中國同學會」改成「台灣同學會」,此事驚動了台北TECO,其副主任前來干涉,也驚動了學校管理階層。
以上留學生生活當時很苦,現在回憶起來也滿有趣呢!
第四講員:吳得民教授是我們長輩組的組長,他在日本生長住過14年回台灣讀初、高中、大學住了十年1958來美國負笈6年,教學35年,退休6年,除去赴日講學三年,他在美國共住44年,其間他ㄧ向對台美人社會熱心接洽,支助不間斷,今天給我們講了一篇內容充實、分析明皙、幽默動聽的完美演講,講題是「東方歸東方,西方歸西方,難道兩者永不相逢嗎?」
東方碰西方到底會變怎樣?有兩個說法:(一)東方是否會漸西方化,變成Globe Village地球村,形成東西不分。(二)是英國有名的作家Kimpling
的說法“Oh,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and never the two shall meet”即東方歸東方,西方歸西方,兩者永不相逢。
現在以我個人為例,以我的年代,及我所接觸的日本,台灣為東方,所接觸的美國為西方來講,先說東西方的不同,以出名的美國日本通,又做過日本大使的Rischauer
Harvaid 再1997所說的“One obvious contract between Japanese and American Society…is
the much grater Japanese emphasis on Hierarchy…American have a strong
sense of Equality。”很明顯的說出來東方重視上下關係,美國則注重平等。現在分三方面來說:(ㄧ)稱呼的不同來講;家庭方面東方長幼有序,兄弟間叫大哥、二哥等不能馬虎。美國兄弟間都叫名字。這方面我無法美國化。工作單位以大學為例,東方ㄧ定叫某某教授,某某主任,某某院長等,西方則一律平等叫名字。我在美國社會完全美國化,在台灣社會還是保持台灣的稱呼。學校方面的師生關係,東方老師永遠叫老師,西方叫名字,只一些老教授才叫某教授,但考完資格考試則叫名字。朋友方面並無上下之分,但仍有年紀大小之分,東方叫某醫師,某教授,某兄,某姊…。西方則只叫名字(First
Name)。我在西方社會完全美國化,在東方社會半美國化,我在Kansas的台灣人同事,當美國人和我們在一起時,他叫我「得民」,美國人走了,他叫我「吳教授」,可見在台灣社會很難將美國的習慣搬過來。(二)溝通方式的不同,東方人客氣含蓄,西方人直接了當的說。柏楊在「醜陋的中國人」中寫到;「很多外國朋友對我說,和中國人交往很難,說了老半天不知他心裡想什麼」。可見西方人不喜歡客氣含蓄。這點我很早就美國化。我岳父來訪吃飯時我問他喝酒好否,他客氣的說「不用不用」我就不開酒,後來他告訴我太太其實他要喝。(三)感情方面的表示不同,西方以握手、Hug、Kiss表示,也直接說I
love you, I miss you, 或I am sorry,東方人則握手或行禮,至於Hug, Kiss則認為太隨便,也不直接說Love
you,都以行動表示。
Fiddla on the Roof的故事說一夫妻一起住20年,有一天丈夫向太太說「Do you love me? 」太太回答:「我替你煮飯、洗衣、理家20年,你不知我愛你嗎?」這是以行動表示。又從Peggy
Post:「Asians avoid body contact, so it is a good idea not to offer a
spontaneous hug or kiss」即東方人不喜歡身體接觸,最好不要Hug或Kiss。這方面我在美國社會完全美國化,在台灣社會則是稍微美國化,在家中我對孩子們完全美國化,對太太則說love
you不多。對外面female的Hug要考慮三點。(一)與她熟否?(二)對方能接受否?(三)周圍人能接受否?所以在台灣社會我按照Peggy
Post,唯一我去參加北美洲台灣人婦女會,她們都很開放,認識的我都能Hug。台灣社會在這方面則很少西方化。最後的結論是你的西方化否,與你的環境有關係,像我在美國社會則完全美國化,至少90%美國化。東方社會則完全無可能美國化,或只一部份美國化。這表示台灣社會目前還未能很西方化之意。
第五講員劉明祝女士是同鄉所熟識的有名心臟內科醫師Dr. Westing house的太太,她待人誠懇,人緣很好,替我們講「異國婚姻」。
美國人喜歡娶東方女性,認為東方女性Attractive,聰明老實,能任勞任怨,節儉助夫。我先生常說:「太太made in Taiwan
are the best.」。台灣人嫁美國人多半是與個性、背景有關。像我自小喜歡自由自在,又有個性,看不慣我父母間,男人至上,女人卑微犧牲服侍先生,出門時又得不到照顧,常見女人跟在男人後面跑。台灣婆權又大,可打罵媳婦,我如受驚之鳥,不敢嫁台灣人。另方面看不慣當時國民黨社會的不公平,工作須靠背景,須巴結上司,我是沒有背景的人。1968我在外國機關作事,見美國人的爽直,平等互惠的習性,工作不須靠背景或巴結上司,只要自己能認真,能幹而表現好,就有機會重用而升職。蒙上天有眼知我心,為我安排了這條路嫁了美國人。於是我這東方就碰上了他的西方。依我的經驗下面講異國婚姻的優劣點:優點是美國人Romantic,
Sensitive, Humor,開通(open),開化、助人,台灣人有傳統但呆板,中西文化的融和可增添生活的多彩多姿,吸收西方新文化、新潮流、新科技日新月異,不斷的求進。台灣女性應保持傳統美德,讓先生認識東方文化,學台語、吃台菜,我先生好比被我同化了。缺點是對小孩教育的看法各異,東方家教嚴格,小孩應順從父母,西方較尊重孩子的個人、個性(Individual),興趣讓孩子自由發展。另一缺點是語言的障礙,難與家母溝通。總而言之;異國婚姻優點多,缺點少,最重要的是愛心,愛能征服一切。夫妻須常溝通,虛心學習,培養共同嗜好,則海枯石爛,愛不止息。如英皇愛德華,不愛江山愛美人,可見
“Love makes all the difference”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若遇異國婚姻難題或有興趣參加者請洽Cross
Culture Club,電(858)4957313 in La Jolla,負責人Dr. Nancy Lo(台灣人),每月活動一次,歡迎參加。
精采的演講於是結束,由主持人的報知,大家不約而同的邁向廚房吃點心,把場所讓給了下場的演講。
「我們都是東方身處西方,有外交官般的責任,為人進退取與,一言一笑,要表現東方的優點及友誼,促進東西方的融合…」我一邊走一邊默默的鼓勵著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