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4 年 7 月

『愛的故事第二集』 生活座談會紀實
蘇翠娥

主辦 :台灣中心台語生活座談會
點心準備:廖坤方女士
主持:林幸隆先生
贊助::鄭莉蓉財務計劃師
時間:2004年6月19日

愛能令人喜悅,能令人流淚,也能令人受傷。雖然有人說 『自古多情空遺恨』,有人說『天下本無情,庸人自擾之。』然而,愛仍然令人嚮往,仍然是人生的原動力。沒有愛的地方,生命呈現一片空虛,蘇格拉底說:『愛驅策我們前行,我們因愛而為生命所吸引。』可見愛的重要。

『愛的故事』在上次會談欲罷不能休,這次再派下用場。再度全場爆滿共70人參加。

首先由貌美的LiLy (吳美華)做了開場白,再由幽默名嘴田土伯仔主持,他通曉台灣俗語『娶一個妻, 勝過三個天公袓』『買地要看田底,娶妻,要看腳底』…大家笑哈哈!

第一講員廖珮君女士是大家所面熟的晚會節目主持拿手,美麗大方又健談。身著漂亮的玫瑰裝,滿面春風,笑容可掬,原來此行有先生陪在身旁,她倆是典型的媒妁之言:

『千里姻緣一線牽』。當時我先生在LA讀醫,我在美東讀MBA,同是西螺人。有次,他的阿嬤在西螺辦祝壽,他三十年未回,突然心血來潮回去參加。鄰居的我的表阿姑,見他朗目疏眉,身高體健,並探知他在LA 讀醫,就安排他與父母來LA 我家造訪,我倆並不知情,以為是巧遇。次年,我MBA畢業搬回LA就職,再度見面,繼續交往,發現他十分孝順。每次禮拜六約會完畢,他必驅車回SD見母親,因父親常美、泰兩地返忙於生意,母親獨居十分寂寞。我母親說:『能孝順者必能照顧妻女。』我們兩家又是三代世交,十分熟悉。就如此我倆結成了連理。

我先生姓劉,出生台灣西螺。一歲時隨家離台赴泰,共住12 年。13 歲搬來美國就讀中學,大學,醫學,畢業後就職Kaiser。 對病人常不辭辛勞,不惜花時間,慷慨關懷。雖然下班常晚回家,常收到感謝信。後來離開Kaiser, 應邀與一老醫生合作開業,因意念不合,出來自行開業於Pacific Beach。他精通台、泰兩語, 俱有中西合璧的優點性格,傳統、孝順、溫柔又體貼,凡事喜歡親自動手,如修車等。他是獨生子,恩深情重,婚後願與父母永住,以報答養育之恩。所以我們一直是三代同堂,八年來我對這媒妁之言的婚姻心滿意足。

最後她下個結論:夫妻姻緣前世修來,應互相照顧,也可以說有如一個『合股有限公司』,互助合作,各盡所能。因兩人背景的差異,難免意見不同,只要互相尊重,包容, 就能牽手一世,在轟動的掌聲中,她下了講台。

第二講員是黃正源教授講有關『愛情』:

愛情是什麼?它包括兩種要素:激情和關懷,缺一則不是。它與友情之異有下列五點:一、愛情有意亂情迷的感覺。二、愛情產生占有慾,不要第三者介入。三、激情的產生 即性的慾望,很少人是柏拉圖式的神聖之愛。四. 想買最好的東西送對方,分享好吃的食物。五,保護對方。以上友情則無這些反應。喜歡與愛有何不同?喜歡正如盪鞦韆,自得其樂。愛情正如失戀時翹翹板,需兩人。男女間有友情嗎?一般只有15%的純友情,因有性的衝動。愛情會發瘋,無法秤斤論兩的講道理,失戀時容易傷害對方。但柏拉圖式的神聖瘋狂不傷對方。愛情能創造有價值的事。佛洛伊德說:所有的事脫離不了性與愛,男人看所有的事物都從性出發。事做不順是性不順所致。愛情是犧牲,心甘情願的付出。如Reagan患10年癡呆症,Nancy 始終照顧不離。如英王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愛情的步驟有兩種:媒妁之言和自由戀愛,各有好處。古時候,『洞房花燭夜』很有新鮮感, 婚後開始戀愛,少有離婚者。現代自由戀愛,婚後常感『結婚是戀愛的墳墓』離婚者多。愛情的告白有數字式,在電話中的538138代表我38 你也38。886 代表抱抱你,1314520 代表一生一世我愛你。男人外遇的告白:『給我一點時間,我會盡量使他分手, 妳放心, 我以後絕對給你名份。』『妳即使不愛我,我也要一生一世保護妳。』愛情的分手,有人容易,有人不容易的。不容易的常說『同歸於盡。』容易的只說Bye-Bye, 大家好聚好散。當愛人結婚,新郎不是自己時常說:『沒關係,妳能找到好對象我就滿足。』最後下個結論:愛情是緣份,像兩個弧形板套起來,佛陀說是前世修500年得來的。夫妻相處要有信條:『太太絕對不會錯,太太做不對是我的關係,她錯時是我讓她做錯的。』

黃教授講得非常精采,生動,陣陣笑聲連綿不絕,大家心花怒放。田土伯也來一個妙語解頤,『,有錢再又來,沒錢 , 有錢再又來。』也引起哄堂大笑。他的謎語插曲與花菜的贈送,替會場添色不少。

第三講者劉美齡博士讓她弟弟先講『目前台灣婚姻狀況』:

現代很多人不結婚是整個世界的現象, 中外相同。我是58年生,大學畢業的同學只有1/4 結婚。為何不結婚?由愛情婚姻心理可分為四期如下:一、17 歲 ~25歲是粉紅色時期,是中學大學班對最易進入感情,因此,對異性的憧憬是原始性的愛,無條件,只要喜歡,很容易促成婚姻,成功者20%。二、25歲~30歲是紅色時期,是新的搜尋階段,要條件,要衡量匹不匹配。又認為29歲前該結婚,以免『人老子幼』,成功婚姻者有50%。三、30歲~35歲 是藍色時期,到了30歲豁然開朗,是女生最快樂的時期,工作有職位,經濟穩定,獨立的想法產生。愛的原始本質漸退去,對婚姻的條件與考慮較多, 性的成熟較可能使產生一夜情或短期相聚。找對象亦較有限,只剩30%,Used Car又不想要,所以容易獨身不婚。四、35歲 ~ 是灰色時期, 就更因難了。

其次是劉美齡女士講『異族婚姻』。現在異族婚姻很普遍,因文化背景各異,婚前須做個人的調適,家人朋友的接受,社會的接受。這點較難,因大家都看慣了本族人,都認為應該marry to your own kind。最重要是個人要能調適。因有人發問外籍新娘之事,她讓弟弟來講,台灣娶外籍新娘(印尼,越南,柬埔賽,白俄羅斯)都是中下階層人物,目的是傳宗接代。新台灣之子5年後有1/5 是外籍新娘生的,學習能力較差,母親是外籍無法教小孩。社會機關已在設立外籍學校給此類新娘學習,也常受到她丈夫和家人的反對,因高價買來(15萬、30萬…)怕一旦熟悉法律當地底細後會逃走。

劉美齡博士和令弟從LA趕來, 給我們很多寶貴的訊息,令人感激不盡。

以上因編幅有限,未能詳盡細枝末葉,請諒。

愛既然在人生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值得我們學習。新道德觀跟著時代的演進,正在慢慢的演變。這是人權至上的時代,只要不損人不害己,自然的流露是生活的藝術。只要『發乎情,止乎禮』比起『畫地自限,故步自封』的方式來得有益於身心。我常常憶起聖經中使徒保羅的話:『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 不求自己的益處, 不輕易發怒,不計人之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是包容,凡是相信,凡是盼望, 愛是永不止息。』此金玉名言,常令我深省與學習。

會談畢,照例有點心交誼,感謝鄭莉蓉女士的贊助及財務計劃演講,廖坤方女士的點心,大家過了一個非常輕鬆愉快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