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3 年 6 月

憶往隨筆 (116) - 吳哥遺跡
蔡紀平

人類為了永續生存,發明文字。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不必浪費時間重複設計發明既有的東西,長期保留記事,改善求新是人類進步的原動力。無論是城堡塔碑或是刻劃文字,對歷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記錄。尤其在歐洲,它顯示出文明的世界,走在時代的先鋒,從歷史文物及記載可以看出。一直到12世紀,歐洲各國展現出傑出的創作,是歷史上最極興盛的時代,如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Cathedral)的建造在公元1163年到1250年之間,此項建築造就當代歷史輝煌的新頁。被人忽略的東南亞,有柬埔寨的高棉帝國,也有與歐洲雄偉的遺跡與世媲美的古蹟。吳哥城的發掘使考古學者眼目一新,繁榮一時的吳哥城,尤其它的水利工程值得讚賞。

吳哥是一座高棉帝國的遺址,位於柬埔寨北邊不遠處的地方,是高棉的都城,也是柬埔寨歷史上最重要的古都。現今已闢爲吳哥考古園,包括大吳哥城(Angkor_Thom)和小吳哥窟(Angkor_Wat)。古蹟群集分佈在40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包括高棉王國從9世紀到15世紀各個城池和神廟的建造,聯合國教科文組已將吳哥古蹟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在吳哥王朝鼎盛時期,吳哥城面積近三千平方公里的平原,曾一度是工業革命前全球面積最大的人造城市。當時吳哥已擁有近百萬人口,為供應足夠糧食以及調節旱季與雨季,吳哥地區建立了一套精密灌溉系統,以完善的水渠與眾多的儲水,建造人工湖運用最基本的地心引力,水往低處流的原理來灌水發展農業。

東南亞的氣候非常極端,雨季一來洪水患難。經過數月的季風或暴風雨,雨過天晴乾旱入侵也有數月之久。為了保持穩定的水源供應,水稻的生產水利工程自然因應產生。運河水道,城池水塘,大小水壩一一出現。在吳哥的東西南北都有蓄水池,水霸旁都有精心設計的洩洪道,疏導水流緩和急速高漲的雨水,避免水災和旱災,因此也贏得這地區稻米的豐收。這些設計是緩和大雨和乾旱的衝擊,實在是一件偉大都市設計與規劃宏大雄偉的大工程。

然而複雜的水道工程也必有它的缺失。考古學者從洩洪道的廢墟結構,發現重要的線索,導致吳哥慢慢滅亡及消失的原因。因為歷代工程師應對供水系統出現的問題有所領悟,失敗現象花了大部分時間來修復水壩的缺失,因此修修補補也是維修工程的一項。也因日久缺乏維修使完美的水利工程有崩潰的一天。

曾經輝煌的帝國都城,且已是在垂死掙扎之下,可見吳哥遺址遭受各種破壞包括銘文,寺廟門柱石碑等,學者且找不著文字記載的描述敗壞的原因,或解釋王國崩潰的道理。其實理由很多,有入侵者的鎮壓,宗教信仰改變或轉向海上貿易或其他任何的理由。但是學者認為導致吳哥的荒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王朝間的爭戰。13世紀由於連年暹羅的戰爭使得王室對公共工程越來越疏管理,吳哥地區稻田的灌溉系統一旦沒有維護,生產食糧便不足以應付龐大的人口,經濟規模也隨之減小,導致人口外移。灌溉系統造就了當時的吳哥城,但也因為龐大的系統中,部分灌溉渠道的破損,導致過度開發水資源,造成水源枯竭。而且暹羅逐步侵犯吳哥地區,佔領吳哥後,大肆毀壞城市建設。灌溉系統遭破壞後,賴以為生的田地無法耕種,吳哥王室遂遷都金邊。吳哥民眾部分遷移至暹羅首都大城,部分隨王室搬到金邊,棄守後的吳哥漸漸凋零,直至暹羅再次攻打吳哥王朝,並佔領金邊,令吳哥王朝徹底滅亡。

高棉王國的衰亡並不是世上首次因氣候變化受到文明損傷或破壞。當吳哥城最盛的時期,中南美洲或墨西哥瑪雅文化古城也遭受到氣候變遷的傷害。當時他們興盛時期有過多的人口,因為旱災帶來禍患,這也與吳哥文明有相同的遭遇。吳哥的末日是對人類聰明才智的一次發人深省的教訓。高棉王國改變了他們在世界觀的巨大投資,如果放棄這些投資,王國的統治者會非常痛苦或無力感。

吳哥水利系統是一大台,了不起的水壓機器,是一種應付天候大水,調節水利灌溉供水的系統,也是世界少有的奇觀。它的工程師們,克服困難的創建城池,修築水壩灌溉農田,如此運行一直到15世紀。將近六百年的時間維持運作,修修補補直到最後,似乎沒有更強大艱辛的工程可以壓倒勝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