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9 年 6 月

從日本新年號談起
唐望

日本是現今全球唯一使用年號紀元的國家。85歲的日本明仁天皇登基30年後,在2019年4月30日舉行退位儀式,完成其歷史任務,並由皇太子德仁於次日(5月1日)凌晨零時即位,成為日本第126代天皇,在此之後,年號就會由「平成」改元(意思是”改為元年”) 為「令和」的新時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這個新年號宣布後的記者會解釋「令和」的寓意說:希望每個日本人,都能如度過寒冬、在春日中盛開的梅花一般,在對明天充滿希望的同時,各自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日本政府周一(4月1日)公布新年號為「令和」,「令和」的出處是《萬葉集》。日本共同社指出,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而非中國古籍。

「令和」是日本一千三百多年來的第248個年號,在此之前的247個年號全都引據自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35次)、周易(27次)、文選(25次)、漢書(21次)等。而「令和」這個新年號源自約1200年前編纂而成的日本古籍 - 「萬葉集」中的梅花之歌三十二首的序文:「初春の令月にして、気淑く風和らぎ、梅は鏡前の粉を披き、蘭は珮後の香を薫らす。」雖然這是日本在文化上去中國化的一小步,個人相信未來日本年號的出處,會完全擺脫中國的痕跡,而朝向從日本古籍尋找。

年號這個制度始於中國西漢時期,由漢武帝時代建立年號「建元」(公元前140 - 公元前135年)開始,每隔幾年,就會換一個新的年號,從此以後絶大多數的皇帝都有兩個以上的年號,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武則天在位21年,共用了18個年號,而漢武帝也用了11個年號。一直到明朝開國以後,才正式建立「一世一元」也就是一任皇帝、一個年號的制度。

而日本「年號」這個制度源自中國古代唐朝盛世之時。首位遣唐使名叫犬上御田鍬在公元630年,帶著四丶五百人,乘坐4艘船,穿過對馬海峽,在朝鮮半島登陸,再經陸路到達唐朝首都長安,當時是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貞觀四年。在此之後二百六十多年間,日本一共派出十九次的遣唐使,使得日本大規模的輸入大唐文化,包括年號的使用。更重要的是以漢字為基礎,自行創造的文字叫「假名」,「假」就是「借」,「名」就是「字」,「假名」就是「借用漢字」的意思。用正楷漢字偏旁的稱作片假名,從草書演化而來的稱作平假名,如此一來使得日本文化得以用精確的文字傳承,奠定其本土文化的基礎。日本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文學長篇小說《源氏物語》就是公元1001年到1008年時期的產物,並流傳至今。在「假名」出現之前,日本只有來自中國的漢字。

過去大家公認日本的第一個年號叫「大化」,就是孝德天皇在西元645年開始使用。然而最近日本史學專家經過考證,唯一支持「大化」這個年號的證據「宇治橋斷碑文」很可能是後世偽造。根據其他所有文書、木簡、金石文,比較有充分證據的結論是日本首個年號是「大寶」,在公元701年由文武天皇開始使用。在此之前採用皇帝名號加上干支紀年。譬如: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帝乙卯年。

在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就位之前,何時「改元」並無規則可尋,有新天皇登基後,沿用前任天皇的年號,也有一任天皇使用多個年號。明治天皇睦仁登基後規定「自今以後,一世一元,永為定製。」自此之後一任天皇只有一個年號,而且只有兩種狀況會改元:天皇退位或天皇駕崩。同時也規定天皇退位後,尊稱他為「上皇」,英文稱呼為「His Majesty the Emperor Emeritus」;皇后成為「上皇后」,英文為「Her Majesty the Empress Emeritus」。皇太子稱為「皇嗣」,和皇太子的英文「the Crown Prince」相同。如果「上皇」皈依佛門的話則尊稱為「法皇」。

從秦始皇統一中原後,朝鮮半島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中國王朝的藩屬國,使用中國的年號紀年,並且經常要向中國稱臣納貢,連「朝鮮」這個名字,都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以「朝日鮮明之國」的意義,取了這個國名,並且在他《皇明祖訓》中將周邊十五個國家列為”不征之國”,而朝鮮則是其中之一。朝鮮對明朝的好感由幾件事可以看出:明朝在崇禎皇帝滅亡後,朝鮮君臣對滿清政府陽奉陰違,私下稱清帝為”胡皇”,清使為”胡使”,服飾也堅持大明衣冠的樣式,連「崇禎」這個年號在朝鮮都使用了265年!一直到大韓帝國在1910年被日本消滅為止。在中國歷史上使用最長的年號是「康熙」和「乾隆」,分別用了61年和60年。在日本歷史上使用最長的年號是「昭和」,用了64年。

台灣在荷蘭人、西班牙人統治時期,並無年號,官方使用公元,而民間原住民如何紀年則不可考。公元1662年到公元1683年,鄭成功把荷蘭人趕走後,建立台灣史上漢人的第一個王朝 - 東寧王國,奉明為正朔,以反清復明為終極目標,採用當時明朝的年號「永曆」。

1721年(康熙60年)朱一貴領導第一次台灣清治時期武裝起義。舉事期間,尊明為正朔,定國號為「大明」,立年號為「永和」,並受眾人擁戴為中興王,世人俗稱鴨母王。然而由於內部分裂,遭設計被擒並解送清軍,之後被送到北京。1722年二月遭凌遲處死,親屬一同罹難。事變後一群棄台而逃的人士,均遭清廷押回臺灣處斬於市。台灣知府王珍雖已死,仍遭開棺戮屍示眾。

1787年(乾隆51年),彰化天地會首領林爽文,不滿天地會遭取締,建立林氏順天政權,自稱「盟主大元帥」,攻擊官府,起事抗清,使用「天運」為年號,之後改年號為「順天」。於1788年聚眾抗清失敗被捕,遭清政府送到北京審訊,最後凌遲處死。同時株連屬下及家眷,女性發配邊疆為奴,十五歲以下男童被押至北京閹割為宦官。

1809年(嘉慶14年) ,一名海盜領袖叫蔡牵,號鎮海威武王,並持有「光明正大」玉璽。活躍稱霸於台灣海峽,後來在滬尾(今淡水一帶)建立政權,年號「光明」,長期和清軍作戰,在一次海戰敗陣後,以自己的火炮炸船自殺,享年48歲。

1862年(同治元年)4月,由於清治時期官府鎮壓天地會,身為會首的戴潮春,率眾圍攻彰化縣城。奪得縣城後,自封為東王,組成政府,安撫百姓,儼然在台灣中部自成一國。隔年1月,清軍增援3000官兵,進駐鹽水。8月,清官丁曰健接任台灣兵備道,聯合各路人馬,圍攻駐守在斗六城的戴潮春,1864年1月,收復斗六城,戴潮春投降,但仍被丁曰健命人斬殺。此後清軍以優勢兵力掃蕩戴氏諸王強將,在當年五月收復中台灣。

1895年(光緒21年)4 月17 日,在日本下關簽「馬關條約」,台灣割讓予日本。之後在5月25日,唐景崧被擁立出任台灣民主國大總統,以「永清」(代表永遠效忠清朝)為年號。幾天後( 6月3日)日軍登陸基隆,唐景崧就逃回中國廈門,鬱鬱而終。台灣在二次大戰前有50年的日治時期,使用了三個年號,依序為明治、大正、昭和。在1895年,台灣從「光緖21年」改為「明治28年」,經過大正年代的15年後,在1945年二戰結束,則由「昭和20年」改為「民國34年」。

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成功,隔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廢除年號紀年,改以民國紀年。當時台灣仍是日治時期,「民國元年」那時是「明治45年」。今年台灣是「民國108年」。1997年,北韓金正恩總統改紀年為「主體」,訂立他的祖父金日成出生的那年 (1912年) 為「主體元年」,今年北韓是「主體108年」。很巧兩國都是108年。北韓和台灣是目前全世界唯二不用公元、也不用年號的國家,這兩個國家過去都是國際孤兒,飽受歧視,也都想發展核武,但是北韓成功、台灣失敗。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是:北韓專制獨裁、台灣民主自由。然而這兩國政權都不太穩,北韓最近被美國川普總統盯上,要求廢止核武發展。而台灣則有2020年1月11日的總統選舉,目前大多數的國民黨候選人都主張「急統」,若這些人選上,都會把自由台灣人民的未來交給共產黨習大大,這將會是非常恐怖的世紀大悲劇。而民進黨則有「英德」之爭,任何人出線,都會造成民連黨的內傷。我們升斗小民只能對天祈求:天佑台灣!天佑台灣!風調雨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