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7 年 6 月 | |
E=MC2的啟示 愛因斯坦在1905年推導出質能互換公式E = MC2,這是他發現相對論的一個直接結果。有趣的是愛因斯坦又推論出 "Time is but an illusion." 時間只是一種錯覺(不是幻覺,畢竟我們精神都是正常的),他說我們對未來、現在、過去的感覺就是一種幻覺,因為時間是不存在的。前者論空間,後者論時間。愛因斯坦對宇宙的這兩個大問題推論出答案以後,對於時間和空間的奧秘人類繼續挖掘到,基本粒子、次粒子、乃至於場,甚至於已實驗證明物質的根本不是粒子組成,而是由一些所謂的「性質」,如質量、電荷和自旋等組成的。近年更有實驗發現宇宙微粒子有一種超越空間及時間的連結,甚至人類的細胞的也有實驗顯示出超越時空的連結。人和人之間所謂的心電感應,所傳遞靠的又是什麼媒介? 令人驚奇的是約在二千六百多年前這些訊息就已經就有古籍宣告了,很多人可能都聽過,甚至也會背誦。《金剛經》有一句名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有關人心與時間的關係; 而《心經》內有一句話:「色1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甚至於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則是對空間的詮釋。從這兩句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事實上都是在講智慧的。我們先講一下這兩部經流傳幾乎是最廣的經典,究竟有什麼不同? 《心經》全經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卻是有六百卷之多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精髓或「心」要,所以稱為《心經》,全名應該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摩訶」是大的意思,「般若」是是譯音字,超絕智慧,「波羅蜜多」是譯音,到對岸的意思,也就是圓滿成就的意思。全名若意譯是《大圓滿成就超絕智慧心經》。 柯文哲醫師天天讀誦的《金剛經》又有什麼不同?《金剛經》是600卷《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第577卷〈第九能斷金剛分〉的單行本,全稱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意譯是《圓滿成就超絕智慧能斷金剛經》一般簡稱為《金剛經》。所以比較起來,《心經》既是精髓,專有名詞就比較多,也比較不容易了解。 人類在不同的領域追求理想人生,有人為「財」,有人為「情」、有人為「名」、有人為「權」,有人為「真」,當然有人墬入「色」而不自知。但求「真」的動力讓人類慢慢地了解宇宙萬物的真相。化學讓我們知道有元素、有微粒子;生物學讓我們了解物種、基因、不同生命的關係;物理學呈現萬物一元的力。面對深邃無限的宇宙,萬化的第一因仍然吸引著求「真」的人們。 追求最小的共同因子是探求真理第一因的最大公約數。基礎科學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要用簡單的公式解釋這複雜的宇宙。探究宇宙真理的佛經也是一樣,要找出人生宇宙最基本的因子,從而解決痛苦達到彼岸,得到永恆的快樂。這些有關智慧基本的定律及因子都在《心經》裡講述了。《心經》像現代電腦科學的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客體導向程式設計) 一樣,有objects, 有classes;一個object有自身也就是體(本體)、 manifestation相(展示)、functions用(功能)等。 《心經》主旨在描繪在超絕智慧(般若)下宇宙萬物的情狀,它就是「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性狀。「五蘊」是色、受、想、行、識,這是組成這宇宙萬物的五種積聚。這和物理、化學、生物等基本科學把「人」和「物」視為對立的立論不一樣;五蘊把「人」和「物」合一,萬物和人不只是物質也是精神的,色是物質的,受、想、行、識四者則是精神性的,佛教把「人」和「物」視為一體來觀察、來研究,這是科學將來要走的路,否則很難探究到真理。因為我們知道,觀察者會影響到受觀察的人或物,這在量子物理和行為科學都是已知的事實。 《心經》接著介紹證得超絕智慧的情狀下,宇宙萬物的體性一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而宇宙萬物的本質的「相」是空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所以宇宙萬物基本元素在超級智慧內的「相」狀是不存在的,所以由五蘊、六根2、六識、六塵3、十八界4、甚至於十二因緣5、四締6所組成的宇宙萬物及運行原理也都是沒有的,乃至於證道的智慧也是無所得的。 那圓滿般若智慧的有什麼用?「功能」是什麼?因為依著般若波羅蜜多的關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得入平和、清淨無煩惱的境界。圓滿超絕智慧也是成佛之因…「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藐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最後又再肯定圓滿超絕智慧的功用像咒語一般,真實無欺能除一切苦…「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心經》開演就是就是一部600卷的大般若經,不是本文三言兩語就可以講明白的。個人建議讀《心經》前先讀《金剛經》。《金剛經》有許多睿語是人生成長的良藥,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等。貪婪、愚痴是痛苦的根源,超絕的智慧好像最堅硬的金剛鑽石,能破除難斷的煩惱及痛苦。 所以真正的佛教是佛之教,"The teaching of Buddha"是強調智慧和慈悲一體的教化,許多的經文都是在分析人類心理的問題,目的在追求永恆的快樂,無關乎宗教。《金剛經》英譯本也已經有十多本,不論是多神論一神論或無神論者都應該讀《金剛經》和《心經》,以增長自己的智慧每天過得快樂無憂。 後記:劉武鴻博士和唐望博士一再催稿,一再要求才有此文,謝謝兩位。 1 所謂的「色」是包含所有有顏「色」及形狀(form)的客體。英文翻譯為f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