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4 年 6 月

五月份生活座談會「代溝」
孫淑玲

這個月的生活座談會主題是「代溝」,由蕭維莉女士主持,原來安排的時間是五月中旬,由於跟一年一次的台灣週撞期,生活座談會臨時提前在五月一日下午兩點準時舉行,這個時間的改變無法配合許多同鄉的時間,加上「溝通」這門學問,只要會講兩句話,誰都可以是專家,所以,五月一日生活座談會出席的同鄉較以往的人數要冷清一些,不過,在美麗的主持人的運籌下,絲毫不減主講人的熱情與精彩演出,每個主講人以實地的生活經驗、幽默風趣的方式,把「代溝」的藝術以生活事例一一跟同鄉分享,與同鄉交換心得。

首先,季小圓女士以自己撫養一對兒女的經驗,認為解除代溝最好的方式就是溝通,溝通不是誰聽誰,只要別人聽我的就行,有時候同樣的父母,小孩子並不見得都一樣的,有的靜靜的,有的愛哭;愛哭沒關係,只要不要讓他以為哭可以得逞就行,靜靜的小孩也不能不理會他,不然疏離會變成自閉的習性;跟小孩建立良好的關係,長大以後就不會有溝通的問題。

季小圓也以小孩學鋼琴的經驗,即使大學畢業後仍舊喜歡彈鋼琴,來疏解壓力,而父母子女的溝通聊天最好的機會就是在車內,常常一車子的小孩子在車內,大人不必講話,只要用心去聽,就可以得到很多的訊息的,至於,吃飯的時候不必講些太嚴肅的話題,這樣才不會在不愉快的氣氛下吃飯。

如果,高中小孩帶女朋友回家,家有家法,女孩子必須單獨睡,白天可以在同一個房間,但房門須打開,至於,小孩上大學以後,學校宿舍則都是男女同棟宿舍,男女房間分開,共用客廳,可以訓練小孩異性相處的知識。

有的小孩選擇伴侶過於天真,女兒男友有心臟疾病,勸其放棄不必照顧他一輩子,結果,結婚後搬家男的只能坐著,不能旅行、不能曬太陽,可見,小孩有自己的想法,勉強不得,只要隨小孩一起成長,吸收外面的新知識,父母子女就不會有代溝出現,也不會有緊張的關係存在。

第二個主講人是黃彩鳳女士,也是一位有經驗的媽媽,認為代溝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一) 態度問題: 父母台灣教育出身,子女西方環境長大,小孩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父母不能規定「小孩只能聽、不必說」,大人要有心胸承認錯,不能為了自尊心而不願認錯。
(二) 事業目標: 以前我們都一步一步來,大學、留學、就業,只希望每個階段都能順利,在美國沒有安全感,不敢冒險,而小孩在這裡環境長大,這是他們生長的地方,不會產生不安全感,只要有學位,不一定要好成績,畢業後照常能夠找到工作的。
(三) 金錢態度: 父母沒有安全感,省吃儉用,存錢買車、買房子、讓子女唸大學,而小孩子沒錢花,先用信用卡刷卡,再找工作去賺錢;
(四) 休憩方式:小孩聽音樂喜歡節奏快的樂曲,才會有活潑動力,否則會想睡覺,如果,小孩同學在一起,像放寒暑假,我們覺得吵雜,他們卻自得其樂的。
(五) 對小孩約束力: 小孩在家裡房間零亂,還可以啐啐念的,在大學宿舍,太整潔反而會被笑弄,不管我們如何管、如何期待,上了大學就管不了了,父母要學習放開,給他們支持,關愛他們,小孩子有問題回來向父母求援,要感覺幸運,因為,只有父母有影響力存在,他們才會回來找父母的。

這次的生活座談會由陳秋山先生贊助,陳秋山先生希望大家多多愛護台灣中心,廖妙智女士準備點心,黃正源先生負責報導記錄,由於黃正源先生以「一英哩九分鐘」的速度,剛跑完 Del Mar-La Jolla 馬拉松,體力還沒有恢復,報導的事宜委由孫淑玲女士代筆抓刀。范少達先生介紹預告傳統週活動後,座談會繼續進行,有的同鄉晚來,座談會的座椅也陸續的坐滿,有三四十位參加。

第三位主講人是劉武鴻先生,一向以「讓小孩教、不是教小孩」的態度來看代溝,就以男女交往的情形來說,就跟我們從前不相同,劉武鴻先生也舉了一些讓人大驚小怪的事情,例如,中學生開舞會,門口有老師看門,裡面黑漆漆的,學生在跳慢舞、貼身舞,我們以前上大學也不過在跳土風舞的;在美國的大學宿舍都是男女同棟宿舍,共用浴室或洗手間的,我們以前的男女宿舍都分開,女舍圍牆還有玻璃片防止攀登; 還有在大學畢業後有朋友來過夜,有男的、有女的,本來是男的住樓上打地舖,女的住樓下房間,結果,隔天天亮,有的女生從樓上下來、有的男生從樓下上來,成雙成對的男女讓你跌破眼鏡。

他們對男女朋友的定義也不一樣,男女朋友就比較正式而正式的關係,如果,分開以後向朋友圈宣告一下,就變成普通朋友了,男女朋友、普通朋友、男的朋友、女的朋友、男女之間有沒有普通朋友,這一切要如何拿捏,就不是很容易的了,也許這不是一個「代溝」一句話可以說明的了。

第四位主講人是陳立人先生,以引述的故事做起頭說明「溝通的藝術與智慧」,有效的溝通在於正確的資訊與認識,如果不清楚的地方不要為了面子問題,不敢或不願意詢問清楚,吃虧的往往就是自己,逃避問題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認知不同,參加派對穿錯衣服,出洋相的還是自己的無知;男女朋友之間的溝通則要講求「包容」,容忍雙方的缺點,發掘雙方的優點,互相欣賞、互相勉勵,就能「善解」,時時心存感激,因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能「知足」就能快樂,以「感恩」的心境多替對方著想,耐心冷靜就能解決所有溝通的問題了。

陳立人先生還強調在生活上最需要溝通的是自己,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儘量縮小自己,就能有效的建立人際關係,跟子女小孩溝通也是一樣,如果能學習小孩的運動球賽嗜好,記住球隊球員的名字,就會有共同的話題,代溝就不會出現,所以,要「溝通」必須從自己做起,才能家庭和樂、生活圓滿。

最後一位主講人是侯聰智先生,以個人的家庭經驗、有感而發的,跟聽眾同鄉分享「親子溝通」的許多小故事,並且,把自己的難得經驗做了一些結論:

(一) 不要期望小孩的課業成績,只要小孩有個平安、平凡的生活就可以;
(二) 儘量讓小孩自己有成長的空間,發現小孩的嗜好及內心的需要,幫忙他、鼓勵他,而不是批評他、漠視他。小孩喜歡吉他,再貴也值得花錢買它。有時候,小孩的暴力、反抗或激動傾向,是一種受長期壓抑的反應的。
(三) 儘量盡自己的力量提供小孩的需要,不必一定要跟小孩對抗,變成一個緊繃的關係,要學習做小孩青少年期的朋友,做不到的地方找人幫忙;
(四) 對小孩的關懷要付出愛心,不要求回饋,也不過分的期望,常常一個簡單的動作或親子互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的。

這次的生活座談會在蕭維莉女士的完好主持下,順利結束,下個月的生活座談會主持人林幸隆先生特別趕來在這裡做預告插播,講題是「愛情故事」,一定精彩可期的,出席聽眾最後享受了廖妙智女士準備的精緻素食點心,這是一個收獲豐富的下午,聽得專心、笑得開心、吃得稱心,大家在依依不捨的驪歌聲終離開台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