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04 年 6 月 | |
倫敦的春霧 英國是一個歐洲的島國,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最早征服過它,以後,法國人歐洲人陸續移入,英國人自己形成一個強勢的民族與文化,殖民主義就是由英國島嶼文化所發展形成的,英國並沒有很積極地參與歐洲的事務,而歐洲也沒有很積極地要求英國的參與,所以,歐洲共同市場已經擴充到土耳其、希臘以及東歐的許多蘇聯附庸國,英國仍然不屬於歐洲共同市場的會員國,在英國所流通的仍舊是英磅、不是歐元。 長久以來的歷史因素,英國人或外國人都很難想像可以從外國搭火車進入倫敦,英國人或外國人要進出英國或倫敦,所使用的唯一方式只有輪船及飛機,尤其是倫敦,從陸地可以直接進入英國的心臟,而且是倫敦的市中心,這對英國人需要一段時間的心理適應,也必須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親自出面宣告的,英國首相只好閃開一邊站,一九九四年四月歐洲明星號 (EuroStar) 正式穿越英吉利隧道,長驅奔馳地進入倫敦,正式主持通航儀式的就是英國女王及法國的密特朗總統。 在歐洲國家旅遊,入出境的通關檢查,我們的經驗都是意外地迅速、便利的,歐洲明星號在法國起站的時候,法國出境檢查機票及行李,英國入境檢查護照及簽證,一般都是以安全檢查為主要的理由,遊客排隊秩序井然,緩緩前進,很快地就檢查完畢,歐洲明星號進入倫敦的 Waterloo 市中心,出關就好像一個普通的火車站一樣,我們隨著遊客的乘客隊伍,沒有什麼感覺地就進入了旅行大廳,一方面新鮮好奇,一方面渾然無知,反而不知所措,不知道下一步怎麼辦,到了倫敦又要如何? 有一些乘客大概跟我們一樣,第一次來倫敦,東張西望下,很快地就留意到了火車站的服務台,而且,很醒目的標示著免費索取倫敦市區的觀光圖,我們一直擔心要怎樣進入倫敦市區及巴士路線,我們向服務台詢問,可以看出他的表情,有點莫名其妙的胡疑,不曉得要如何回答我們如此白目的問題,我們才領悟到我們已經是在倫敦的市中心,這個Waterloo站本身也是一個觀光購物中心,我們的焦慮沒有必要、也是多餘的。 當然,最好的交通工具還是倫敦的市區巴士及地鐵,這些大眾交通工具的車票是相互通用的,市區巴士還有幾條路線也是專門停靠熱門的觀光景點的。 倫敦的物價比起法國要貴許多,這可以從地鐵或巴士的票價感覺出來,巴黎的地鐵一張一塊半的歐元,約合美金兩元,而倫敦的地鐵卻要一塊六角的英磅,折合美金需要四元,購買十張回數票十一塊半英磅,我們要在倫敦停留一整天,買了三張一日旅遊卷,每張四塊半英鎊,可以隨時上下搭乘巴士或地鐵,我們從歐洲明星號的車站,步行轉去倫敦地鐵,很深很長的地下走道,有一種封閉的感覺,難怪英國人把倫敦的地鐵稱為The Tube。 不過,我們搭乘了一個禮拜的巴黎老舊地鐵,有些髒亂的感覺,此刻看到倫敦地鐵的新穎,有一種一新耳目的印象。倫敦地鐵的通道很順暢光滑,車廂也很乾淨的。 倫敦的地鐵除了比巴黎地鐵乾淨以後,巴黎地鐵可以吸煙,倫敦地鐵禁止吸煙,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解脫,法國講究自由,到處煙霧迷漫,在巴黎地鐵進進出出一個禮拜,都快憋不住了。 而倫敦地鐵的路線雖然多,按行駛的遠近城市做為班次的識別,這對我們外國人或外地人來說,很不容易適應,還好我們很快地認識到有一條倫敦市區的循環線,以黃色車廂做標誌,地鐵電車前後寫著「循環線(Circle)」,班次也很密集的,我們在倫敦是週六,上上下下的乘客不少,大部份也是觀光客為主要,因為這條黃色路線可以到達倫敦所有的觀光景點,當然,有些觀光的地方相隔不遠,走路步行還是可以到達,從地鐵的Tube進進出出,不一定比較快到,只是沒有徒步那麼耗費體力而已。 除了循環線的黃色地鐵以外,倫敦的陸地交通也有許多大型巴士,很多都是觀光客搭乘的,這在各地月台或服務台都有出售車票,不過,這些觀光巴士的票價並不便宜,以英鎊為計價單位,折合美金一日遊大約需要四五十美元,另外有一種公共巴士,跟循環線的地鐵一樣,沿著各觀光點停靠,隨時可以上下車,我們購買的一日地鐵卷,可以接受使用,非常方便。 倫敦的地鐵或市區巴士都是英國人上下班使用的,在一般上下班時間像擠沙丁魚一樣地擁擠,我們刻意避開週一至週五的時間,選擇週末在倫敦觀光,文加做我們的路線導遊,我們坐上黃色地鐵,乘客稀疏,到了一個車站下車,要去白金漢宮,遊客不多,我們反而不敢確定我們是不是走錯車站下錯車站的,我們向文加多詢問了幾句,文加以為我們不滿意他的引導,發了一個小小的悶氣,我們的擔心果然是多餘的,因為,這個白金漢宮的目標大而明顯,從車站走出隨著人潮,不管是哪一股的人潮,都是一樣地要去白金漢宮的。 * * * * * 英國跟日本一樣,是脫開大陸陸塊的島嶼,這裡的居民自然是從歐洲大陸的人民遷入移居過來的,日本的人民是中國大陸在秦始皇的時代,由徐路帶領著五百人追求長生不老的藥,一去不返,留在日本延續到現在的,而英國則是在西元第三、四世紀的羅馬凱撒帝國,征服這些島嶼並移入人民建立起來的,以後,日耳曼民族在跟回教民族長期戰爭,又陸續離開歐洲尋找安定的生活環境,再更多的薩克遜民族遷入,而現代的英國則是在八、九世紀時期,法蘭克民族 (法國) 及一些海盜 (Vikings) 所建立起來的,英國的國會制度事實上也是法蘭克民族採取法國的政治制度設立的。 英國開發得早,羅馬帝國時期就是選擇在泰晤士 (Thames) 河安置屯墾的,並且還建築了倫敦橋,以後英國人都選擇在泰晤士河居住,英國自十世紀以後就是實施國王制,也已經過四十個國王,從諾爾曼的威廉王朝開始到維多麗亞及溫莎以來共有九個世代,大概以現在的伊麗莎白女王在位最久,超過五十年以上,她是溫莎公爵退位以後才傳位也她的,於一九五二年登基。 其實,現代的倫敦市區是十七世紀 (一六六六年) 一場世紀大火後,重新建設起來的,我們從黃色地鐵只搭乘一個車站下車後,走出車站就看到一座聳立的紀念碑,這裡是舊倫敦的地址,這座紀念碑就是紀念這場大火的永恆的碑誌,以石磚一顆顆砌成的,有兩百十英呎高(六十一公尺),內部樓梯有三百十一個石階,大約有二十層樓高,需要有很大的腳力才有可能攀登上去的,因為是十七世紀的建築物,裡面沒有電梯的,如果要進去參觀或攀登,需要四塊英鎊,不過,登上頂層後,可以獲得一紙[征服高塔]的紀念證明。 攀登這座紀念碑最快的世界記錄由荷蘭的Ron Koster以兩分四十秒保持著。 這個紀念碑對倫敦來說,是非常有歷史及紀念意義的,因為這場大火把倫敦的住家燒燬了一萬三千多家,受損四百六十個街道,教堂燒燬八十九間,一連燒了五天五夜,把整個倫敦化為灰燼,而當時倫敦人口有十幾萬人,泰晤士河的河水都無法滿足當時居民的供水需要,一旦發生大火,卻沒有水源可以即時地把它撲滅,造成十萬人的人員傷亡,所以,才有這個紀念碑的建造,他是由當時的倫敦整建官Christopher Wren負責設計,並且把倫敦建設成現在規模的城市。 經過這場大火以後,倫敦政府才開始努力思考泰晤士河用水的重要性,並且積極投入財源及人力整治泰晤士河的淤泥,建築橋樑橋墩,這種整治計畫遷動了整治工程技術及工業需求,並成為以後工業革命及技術輸出的主要項目。 不過,這個舊倫敦是倫敦的倫敦,是英國人傳統的象徵,因為,她經歷過大災難,每次大災難總是最後都起死回生,在Christopher Wren選擇紀念碑所在地的時候,他要求工人找一個石塊做動土的記號,就在這裡有個殘破的石碑,上面寫著RESURGAM,就是[永生再起]的意思,瞑瞑之中就選擇這個地點興建了紀念碑,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經過日以繼夜的德軍轟炸,整個城市滿目嵢痍,多災多難,即使伊麗莎白女王蒞臨這個地區,也不得不以傳統方式在這裡下車徒步,以慰往生者的安寧。 這個紀念碑的高度正是從這個所在地到當年火災的起火點距離,而也是當時倫敦的直線市區範圍,也就是舊倫敦的地域,這個地域現在是倫敦的金融保險中心,世界最大的Lloyd再保公司就在這裡。看到的是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及購物中心。 * * * * * 週六的清晨很安靜,偶而有一群群的觀光客從地鐵出口走出來,偶而也有大型觀光巴士在窄小的倫敦街道穿梭,倫敦的街道靜靜地,淡淡的薄霧覆蓋著,有點清涼的感覺,我們越過了這個紀念碑,不時抬頭仰望,繼續在倫敦的人行步道上前進,看不出是商家還是住家,經過了一兩個街口,人叢慢慢地增加,我們慢慢地跟著人潮,不知不覺間就走進了St.
James公園。 我們在St. James公園的一角穿過,信步的走向白金漢宮的方向,很快地就看到擁擠的人潮。我們到達白金漢宮的時候是上午十一點整,根據白金漢宮的警衛手則,每天早晨十一點半是衛隊交班的時間,很多觀光客都會在這個時候在白金漢宮前面等候,欣賞井然有序而刻板的交接過程。 很可惜我們在倫敦的這一天,欄杆上簡單地寫著「警衛交接儀式本日取消!」,很多人都抱持著一絲的希望,癡癡地在等待著。 我們也擠在這個人叢之中,白金漢宮是一座壯觀的四層樓建築,正面有五個出入口,中間三個門口各有兩個崗哨,我們去看的時候只有中間正門口的兩個崗哨,有穿著皇家制服的警衛在站立執勤,兩個警衛輪流在兩個門口之間拖槍舉步移動,每個動作都是有稜有角地機械化走動,遊客看著他們的舉動,一板一眼地,不時發出聲聲贊美,你可以感受到這些衛士的光榮與驕傲。 在正門口的上方,高掛著英國國旗,聽說這表示著英國女王在白金漢宮內,這個白金漢宮是一八三七年維多麗亞女王正式選擇遷入做為英國皇家的住所的,白金漢宮則是她的祖父喬治四世於十八世紀興建的,做為英國皇家住所有近一百七十年的歷史了。 女王一月至四月間住在白金漢宮,一月在Norfork的Sandringham, 七月在愛丁堡(Edinburgh),九月在Aberdeenshire,每年十一月英國國會議會會期開始,都是由女王宣讀文告開始的,女王的政策主張多半在這個時候以昭示的方式,傳達給英國的政治官員,首相雖然由女王任命,首相的政治主張,女王不管同意或不同意都會在宣告中朗讀,英國女王的六月份生日也是英國的慶祝活動,女王會公開接受人民的祝福,女王的另一項官式活動則是十二月的聖誕節文告,不過,女王暑假期間都會做例行性的海外訪問, St. James 後面的Clarence House即為查理王子的住所。 女王七月份的行宮則在愛丁堡(Edinburgh),這是十二世紀古堡,建在一死火山的花崗岩核心,也是皇家蘇格蘭軍團總部,有宮殿、總督府、阿吉爾砲台及在18,19世紀英法戰爭時監禁戰俘的地窖。這裡有四條古老街道構成的皇家大道,在此大道上可以感受到中古世紀的歷史。英國女皇在蘇格蘭的正式官邸是HOLYROOD HOUSE王宮,有華麗的皇室居家擺飾,蘇格蘭國家藝廊欣賞印象派畫家的畫作。 白金漢宮在暑假八、九月期間,英國女王在國外出巡旅遊的時候開放參觀,需要購票參觀的,提供遊覽的房間有餐廳、書房、音樂廳、辦公室等房間,還可以參觀室外四十多甲的花園。這個花園每年都會舉辦一些皇家派對,只邀請一些對英國有特殊成就或貢獻的人參加,受邀參加的人不能攜帶已結婚的成人眷屬參加,沒有結婚的眷屬則沒有限制。 白金漢宮並不是白金製造的宮殿,這只是中文Buckingham Palace的一般翻譯而已。 白金漢宮的前面即為維多麗亞女王的紀念碑,她是大英國協十九世紀最輝煌時代的君主,英國的極盛在她的任內達到高峰,在美國東部還有許多維多麗亞式的建築設計及傢俱格局,以典雅秀逸為主要訴求,維多麗亞女王也是裸體主義的崇拜者。 從維多麗亞紀念碑往東走就是St. James公園,往西走就是Greene公園,穿越Greene公園就可以到英國的行政中心,像首相官邸的唐寧街十號、以及國會上下議院,也可以看到英國皇家的騎衛隊,我們選擇穿越St. James公園,往西敏寺大教堂以及倫敦大鐘的方向前去。 走過St. James公園沿路可以看到許多倫敦居民在烤肉野餐,天氣陰涼得舒服,許多人在玩飛盤、足球的室外遊戲,我們在寧靜的湖泊上,低垂淡綠的楊柳,枝葉無力地隨風飄浮著,楊柳葉下則是三三兩兩的白鵝及野鶴,很自在地在舒展它的筋骨,偶而也會用它的翅膀,戲弄來往的遊客,我們在這裡悠閒地蕩了半個時辰,並把三明治午餐在公園的座椅上解決,公園也有流動攤販,不過,這裡的物價很明顯地要比法國或美國要高許多,四、五塊英鎊(十美元)還買不到一個三明治或熱狗的。 我們一邊欣賞公園的景色,一邊觀看往來的遊客,我總感覺英國人的行止、穿著缺乏那種自然、浪漫的品味,感覺上就是很正經、嚴肅的樣子,有一種美國式生活的安全感。 走出了St. James公園遠遠地就看到倫敦的地標市容,一座大鐘很早就呈現在眼前,我們趕緊選了街角的地方,找個最好的鏡頭,請過往遊客幫我們全家照像,照完後,繼續前進,越走越近,幾乎每個街角都是最好的攝影鏡頭,這個大鐘一直在我們面前越來越大,我們也一連照了許多張相片,就怕錯過機會,落失美麗的取景。
我們在附近走走,由於大鐘即將指向十二點整,我們刻意地走回大鐘底下聽聽它緩慢遲鈍地敲十二聲響,跟我們一樣想法的一群傻瓜觀光客還真不是少數。 從這個大鐘的廣場走過,就是花費兩億五千英磅興建的國會議員辦公室,還可以看到一些戶外活動廣場,在一座廣場上擺著一尊巨大的銅雕像,這是美國林肯總統的雕像,上面記錄著林肯的簡單事蹟,解放黑人及他的民主、民治、民享的格言,在美國以外的土地上,能夠在主要廣場塑造雕像紀念的,林肯總統大概是唯一的一位。 從這裡慢慢走去就是有名的西敏寺大教堂。 * * * * * 英國是個島國,他的人口都是境外移入的,以賽爾特人 (Celts) 最早,羅馬人 (Romans) 在凱撒帝國時代侵入,日爾曼民族的朱特人 (Jutes) 隨後在五世紀侵入,央格魯人 (Angles) 及薩克遜人 (Saxons) 及北歐的丹尼人 (Danes) 也陸續遷入,一直到八、九世紀的法國諾曼族人 (Normans) 把英國建立起來,這些歐洲民族幾乎都是操用英語的白人,成立自己的國家有語言文化的背景因素,而英國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有色人種,羅馬人統治英國在倫敦建築的橋樑早已不見,他所遺留下來的建築遺址也不復出現,只有諾曼族的英國皇家成為強勢人種以後的建築物被具體的保存維護著。 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在西元七五零年建立的,諾曼族在十一世紀 (1066年) 統領英國後,成立威廉皇室代代相傳,一直到現在,已經有近一千年的歷史,十一世紀在中國的朝代,大約是南宋偏安的時代,這個西敏寺是個英國的皇家教堂,事實上是類似中國人的宗祠祠堂的,因為,裡面埋葬的是英國皇室成員的棺槨,只有英國皇家身份的人死後才可以進駐西敏寺的祠堂。 不過,一九九七年英國王妃戴安那死亡的時候,已經離婚,不具皇家成員身份,無法在西敏寺安葬,由於戴安那的生平引起英國人的同情與懷念,雖然沒有王妃的身份,畢竟還是英國未來國王的母親,英國皇室同意讓戴安那在西敏寺舉行國葬追悼儀式,而王妃的遺體還是移往她的家族墓園埋藏。 話說回來,像西敏寺這樣保持著千年的墓園教堂,在中國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國即使號稱五千年的文化,他的歷史古蹟宮廷建築常常都在改朝換代的摧殘下,焚燒燬滅,把歷代的帝王將相埋葬一起,是不可能的事情。 西敏寺除了教堂外,也是英國皇室舉行冠冕登基的國家慶典場所,歷代的英國國王或女王都是在這裡戴上皇冠的,好像也是跟歷代列祖列先祭拜傳承的意義, 美麗的歌德式外觀,也是英國皇室貴族舉行結婚典禮的聖地,這個建築物的整建設計多半在中古世紀以前完成,所以,建築格局是受諾曼族法國人所引進影響的,自然是採用當時所盛行的哥德式建築,可以感覺出細緻卻壯麗的設計形態,西敏寺的哥德式是改良型的,以粗獷垂直的大圓柱做主體結構,裡外的牆壁都有精緻的雕塑,門窗繪畫講求完全的仔細,西敏寺還保存著英國的重要歷史文獻及善本英文書籍。 西敏寺開放參觀,費用卻不便宜,每人十二英鎊,折合美金約三十元,在西敏寺的旁邊則是一個較小的瑪格麗特教堂,跟西敏寺一樣,不過,只是做為國會議員或國家有貢獻的人的教堂,可以在這裡舉行婚禮,首先征服美國維吉尼亞的Walter Raleigh及英國第一個報紙發行人William Caxton就是埋葬在這裡的,這個小教堂則是免費參觀的。 教堂簡介薄薄兩張紙,卻收費兩英鎊,英國物價之貴,的確不敢領教。 我們順著倫敦的街道隨著人潮漫步,大概是午後的關係,倫敦的晨霧早已散去,街道上盡是流動的人潮,我們在議會廣場的街道在逛了一圈,本想搭乘市區巴士的,路線不熟悉,還是走進地鐵搭乘倫敦的巡迴線,只坐了兩站就下車,我們要前往倫敦橋(London Bridge)及倫敦塔(London Tower)。 倫敦的著名觀光點都是圍繞在泰晤士河畔的,在泰晤士河岸上可以看到倫敦的市容,倫敦橋、倫敦塔及英航公司的雲梯遠遠地就可以看到,我們在倫敦泰晤士河畔慢慢地聊天散步,走向這些地方。 * * * * * 泰晤士河是英國倫敦的生活重心,泰晤士河的中段地域更是倫敦的中心,倫敦橋就是這裡的地標。 倫敦橋有很久遠的歷史背景,早在第一世紀羅馬帝國的統治時期就在這裡建築了第一座倫敦橋,此後的一千七百多年間前前後後在原地整建過五次橋樑,在一一七六年新建了倫敦橋,河道兩側有兩百多家商店及住家,這座橋樑也成為泰晤士河的通行燈塔,有兩岸受益的住家稅收維護,可是,由於泰晤士河的水流原本緩慢,這座橋樑反而變成築堤水壩,加上無法排除兩岸住家的污水,泰晤士河成為臭氣橫溢、衛生缺乏的都市毒瘤,倫敦居民的生活受到嚴重的影響,徹底整治已經是刻不容緩的市政要務。 一直到維多麗亞時代,倫敦橋才整建成現在的設計,成為一八九四年代維多麗亞哥德式建築的主要代表,成為倫敦人的象徵與驕傲。原來的橋樑被拆卸下來以後,於一九七三年運往亞力桑那州的Lake Havasu再重建起來,這就是過去童謠所歌頌的倫敦橋: [London Bridge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London Bridge’s down。] 在英國海運發達的時代,這座倫敦橋每天都要開啟柵欄多次讓泰晤士河上航行的船舶通行。目前每年仍舊開啟達五百次左右,每次開關需時約九十秒鐘,可以電話錄音查詢每天的開啟時間,倫敦橋有豐富的歷史及建築藝術,在一九七六年以前仍然是使用燃煤及人工操作的方式,以槓桿原理、動力馬達把橋樑從中間劈開、再騰空拉起,讓大型船艦順利穿越,通行完畢後,橋樑緩緩降下,棉密接合,又是一座陸面通行的陸橋。 倫敦橋兩端的橋墩猶如宮殿式的高塔,可以搭乘電梯至塔上參觀並鳥瞰倫敦市區及泰晤士河的全景,還可以從連結兩端的空中陸橋 (Catwalk) 騰空步行,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經驗,橋樑每天都開放參觀,每人約十二美元,入門卷和倫敦紀念碑的門票可以折扣使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轟炸機利用倫敦橋做為導航的指標,並沒有炸毀這座倫敦橋,跟許多其它古蹟教堂一樣,能很完整地保存下來。 從倫敦橋附近,還可以看到英國皇家的旗艦,停留在泰晤士河上供人參觀,遠遠地還可以看到醒目的空中纜車,這是英國航空公司所贊助的,有三十六個大車廂,每個車廂載客三十人,形成一個大轉盤,一步一步地緩緩地繞圈子,每一分鐘轉動一次,從進入車廂後要三十六分鐘的時間才會回到地上的原點,最頂端的垂直距離有三十層樓高,讓人觸目驚心的。 我們在河岸一面散步、一面欣賞風景,穿過市政大樓,又通過擁擠的人潮就走到了著名的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倫敦塔位於泰晤士河畔,建造於七世紀,曾是英國王室的居所、寶庫、囚禁政治犯的監獄。倫敦塔參觀,可以見到塔上長久以來居住於此的一群烏鴉,尖厲的叫聲,增添倫敦塔的神秘淒冷,當年當權得勢的王侯后妃一旦失寵,便會淪為倫敦塔的階下囚,而中國皇帝死後或失寵的王妃則多半選擇在佛教寺廟出家,一生以青燈為伴。這裡還有歷代國王之王冠、寶杖的珠寶珍藏。 我們在倫敦市區遊覽了一整天,已經不是一個累可以形容,也不知道從哪裡躦出來的人潮,我們在Oxford的商業區,簡直是寸步難行,人車爭道,卻不會有安全的顧慮,倫敦的物價對我們來說是太貴了,有一個擺地攤的在販售最新電影Passion的DVD,盜版的,卻只要五元美金,這是中國製造的水貨,我們只是看看笑笑,當然不會想買,我們繼續走著,後來,實在有些體力不支的感覺,只好走回倫敦的歐鐵站,提早進入明星號 (EuroStar) ,我們頭腦一片空白,已經迫不及待地等候車上精美豐富的法國晚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