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3 年 6 月

歌仔戲 「七品巧縣令」 觀後感
陳清風

聖地牙哥台灣中心歌仔戲俱樂部, 在五月十一日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也是 2003 年台灣傳統週節目之一,演出 「 七品巧縣令」 戲碼,在演員與觀眾大多熟識的氣氛中,達到演戲的目的與效果。

評一齣戲演出的成功與否,有許多角度可衡量。專業與業餘當然是兩個層次不同的演出。看朋友上台演戲,演得有模有樣, 從心底就感到有趣而高興,絕不會以專業演員的標準去評頭論足。有時候有點荒腔走調,反而更「心色」,更會引起觀眾朋友的哄堂大笑。這就達到演戲看戲同樂的效果了。

俗語講:「做戲狂, 看戲戇」。看戲的戇人,人人會做,做戲的狂人卻需要有點勇氣,有點天份與耐心,才上得了台。更何況上台演歌仔戲,又要演又要唱,身段,台步,唱腔,扮相等等,都要達到「無歌不舞,又歌又舞」的地步。俱樂部演員能夠演出歌仔戲的味道出來,是可圈可點的。這是我所看過業餘同鄉演歌仔戲,演出最有歌仔戲「款」,演得最好的一次。

去年十一月間,我有機會從芝加哥到聖地牙哥訪問台灣中心,承蒙歌仔戲?樂部部長石秋菊女士的安排,與成員們談論台灣歌仔戲的治革與文化意涵。從一個戲劇研究者的角度,我可以高談闊論台灣傳統戲劇 -- 布袋戲與歌仔戲急需本土化,現代化與精緻化的種種問題。但是要將理想中的表演形式與內容搬上舞台,那是理想與實際條件或能力,能否配合表現的另一問題。

「 七品巧縣令」的戲文,改編自楊麗花的電視歌仔戲。電視歌仔戲本來就不得不牽就電視「話」劇的對話形式。改編到舞台上表演,就有話多於歌之感。但重點並不在話多歌多,而是在這齣戲的故事背景,要傳達的是什麼樣的主題意識?能不能在娛樂中多少表現出本土文化的意義?如果採用台灣民間故事或傳說做劇情骨幹,如何演都能演出台灣的本土味。

至於歌仔戲現代化的層次,台灣專業劇場,多少已做到跟上時代的地步,可供業餘演出者參考模仿的地方甚多。比如場景的轉換,燈光的照射與音響效果等等,都可量力而為。

為了避免長篇大論,報喜也報憂,再三看過演出實況錄影帶之後,簡要提出幾點可供參考改進的地方:

(1) 為了避免冷場,場與場之間,可以鑼鼓音響連接上下場的時空轉換,觀眾看戲的情緒才不會中斷。
(2) 口白對應,以講話的內容,配合身段動作,可稍停頓,不必急於應答,仰揚頓挫的聲調,更可增加戲劇性效果。
(3) 舞台表演,手提麥克風,或與故事時代背景無關的道具,個人用品 ( 如眼鏡,手指,手錶,皮鞋等 ) ,應避免上場,儘量不亮相。
(4) 對白與故事內容,在傳統戲劇表演中,最忌不合時空的「插話」。如清朝的縣令,既不懂英語,也不會到 San Diego 來。突然插入不相干的口白, 雖會引起笑料,卻會將努力經營的戲劇聯貫氣氛,一「語」道「破」。
(5) 歌仔戲的開場,與任何戲劇都同樣,需要以動作,音效或口白交待清楚人時地等背景。劇情的收場亦同。否則會讓觀眾有草草開場與收場之感。
(6) 引起觀眾歡呼喝采的演出,謝場時更有畫龍點睛之妙。以舞台慣例,配角先謝,主角後謝,多動作少說話,讓觀眾最後也留下美妙快樂的印象。

「 七品巧縣令」以全體(包括演員, 後台工作與音效操作人員等)的演出效果而言,是我在美國看過的最佳業餘歌仔戲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