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8 年 5 月 | |
重遊花蓮(一):砂卡礑步道、布洛灣及錐麓古道 台灣東部花蓮我們去過多次,每次都有許多驚豔意外的發現,好像永遠看不完的秘境。上月底我們返台走走,朋友陪我們再去花蓮,我們一行六人,兩部小客車,四天三夜美好又難忘的溫馨假期。 三月二十日我們從台北出發,九點出門,交通順暢,經過雪隧不到一個小時即到了宜蘭,我們到了宜蘭蘇澳,聯絡另一部車的朋友,他們在車內聊天聊得太起勁,從台北國道上新店交流道後,不知不覺往南下高雄的方向開去,一直到台北三峽才發覺開錯方向,我們已到宜蘭,他們才從三峽調頭轉往花蓮方向,我們沒有在預定集合的蘇澳超市會面,先行前往蘇花公路,這樣我們反而有充份的時間穿過蘇花公路,並在清水斷崖駐足欣賞不一樣的東海岸太平洋。 清水山、高2408公尺,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清水山東側清水大斷崖地勢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幾成90度角拔起於太平洋,高度均在800公尺以上,氣勢雄偉,非常壯觀。構成斷崖的岩石主要是綠色片岩、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岩磐性質不易風化崩落,造就雄偉險峻的清水斷崖,我們的車子在這個路段,上有千仞巨壁,下是無痕汪洋,驚險無比。現在的蘇花公路清水斷崖路段,大部分重新建過,以截彎取直及開鑿新匯德隧道來拓寬道路,隧道長約1460公尺,是蘇花公路上最長的隧道,而原來臨海舊道,多數路段因屬落石頻繁危險區封閉,改成為寧靜優美的觀景步道,依舊可以看著寧靜的山脈,感受陣陣的海風,俯瞰海浪拍打岩石激起的波濤,景觀道路終端臨海路段徒步區,設有「臺灣十景—清水斷崖」石碑及觀景臺,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崇德步道則從崇德隧道北口觀景平台的石階下去,一條短程步道。步道終點的平台,遊客可以在此處欣賞白浪拍岸的壯闊景象。這裡休息區可以看到巴士客客運的交通資訊及站牌,是一處很美麗的景點,我們在這裡停留並等候我們另一部朋友的座車。 大約十一點多,我們一起會合後,又開了一個小時即到了太魯閣牌樓入口,路邊幾家餐廳,我們就近選一家休息吃午餐,我們午後的行程是砂卡礑步道。 * * * * * 砂卡礑步道屬於景觀型步道,海拔 60 公尺,步道單程長度 4100 公尺, 步行約三小時。 午餐時間下起午後陣雨,我們大約一點多些,才從停車場出發,從公路鐵橋端的升降梯或樓梯,走下立霧溪河道邊的步道,雨勢似乎突然停止住,空氣清新,我們把雨傘收合起來,開始我們下午的步道健行。 砂卡礑步道主要是為了發展立霧溪的水力發電而建造,1940年日本臺灣總督府在太魯閣興建立霧發電廠,溪畔建水壩,並開鑿輸水隧道,輸水隧道在砂卡礑溪谷上方,以大型水管銜接溪谷兩端,引立霧溪水至發電廠發電。由於立霧溪水含沙量大,在砂卡礑溪上游另建一座放流式水壩,先將水引至發電廠,作為發電機的冷卻水,因此砂卡礑步道最初是為了維修水壩和大水管而建。太魯閣國家公園成立後,將這條路規劃為景觀步道,加強沿線安全設施、增設休憩平台與解說設施。 砂卡礑步道原名神秘谷步道,步道沿途過去曾有多個原住民聚落,讓砂卡礑步道兼具景觀生態與人文之美。在砂卡礑溪上游有一個太魯閣族的「大同部落」,部落舊名為「砂卡礑」(Skadang)。距步道入口約1.5公里處的五間屋,舊名為「斯維奇」(Swiji),太魯閣語指大型葉片的榕樹。砂卡礑步道走到盡頭的「三間屋」,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4.1公里,倚傍著砂卡礑溪而行。太魯閣族人的聚落,太魯閣族人稱為「柏拉耀」(Brayaw),是「姑婆芋」的意思,陽光並不充足,陰濕的環境適合姑婆芋的生長。五間屋或三間屋多成為遊客休息購買原住民手工藝或烤番薯的小草店,遊客不多,只有我們幾位台北來的遊客。 砂卡礑步道海拔約60公尺,屬於陰濕的河谷地形,坡度較緩的地方,土壤堆積較厚,生長高大且層次豐富的林木,樟科楠屬及桑科榕屬的植物是優勢樹種,例如樟樹、大葉釣樟、大葉楠、稜果榕、幹花榕、雀榕等。坡度較陡的地方,只見低矮的岩生植物,緊抓著岩縫而生,以台灣蘆竹和沿階草居多。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水,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動植物生態豐富,魚、蝦、蟹、水生昆蟲及蛙類是溪中的主角,溪床上則常見到鉛色水鶇、紫嘯鶇、河烏等溪流鳥類流連覓食;步道上可見昆蟲、蝶類、蛇類、山鳥,偶而還可見到台灣獼猴等哺乳動物,使砂卡礑步道處處展現生機。 砂卡礑溪16公里的流路中,形成峻秀的峽谷,清澈的溪水、美麗的岩石褶皺及蓊鬱的森林;砂卡礑溪溪床上鋪滿大大小小的壘石,以大理石與片麻岩最多,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溪水把岩石琢磨得圓滑柔美,褶皺在兩岸山壁和溪中岩石上形成一幅幅抽象壁畫,任人欣賞想像。步道平緩易行,步道全線有設置觀景平台,供小憩賞景。 我們走完發電廠門口、步道盡頭後,原路折返,運氣很好,快回到停車場的公路橋,天氣居然轉壞、又下起雨來,還好沒有把我們淋濕,我們即坐上車前往布洛灣的山月村民宿。 * * * * * 太魯閣山月村由一位海軍士官長退役後開發經營,完全雇用當地原住民,以保育、環保、原味、藝術、文化為主軸,綠草如茵的山谷,山月村包圍在四周高聳的山壁之中,如詩如畫的美麗景緻,帶動許多喜歡自然生態及藝術文化的觀光客來這裡住宿,尤其以住過的客人口碑相傳,回流的旅客特別多,不禁稱讚這裡是「離星星最近的地方」、「坐在山月村小木屋的陽台,也許連發呆都是一種享受!」 這裡是遺世獨立的台地,台地四週完全被青翠的山嶺包圍,時間在這裡緩漫下來,天空燕群啾啾聲與蟬鳴,是悅耳的背景音樂,天氣乍晴,飄著幾朵白雲,世居此處的原住民生活在桃花源裡。山月村以村莊聚居的整體規畫以及獨棟雙拼的小木屋,除了濃濃的原住民風格外,還帶有一點點傳統的懷舊味道,房間內原住民織布吊燈及布畫,都是純手工製做的成品,客廳移至室外,白天可以乘涼欣賞周遭美景,晚上可以與家人談天觀星。太魯閣族美食招牌餐烤山豬,晚餐中有太魯閣族勇士出菜秀,帶給用餐客連連驚喜,晚餐後太魯閣迎賓晚會,展現全國唯一的太魯閣族舞蹈樂器及歌唱表演,每每在住客的歡樂聲中體驗到太魯閣族的獨特文化。 這裡住宿、環境、飲食、晚會活動,的確十分雅致,讓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就詳細列出山月村的住宿與交通資訊給大家參考。 房間型態有景觀山月套房、景觀部落套房及景觀頭目套房三種。景觀山月套房計28間,室內6坪、含室外陽台共約8坪、有兩張單人床(可住1至4人,超過2人以上須另加舖墊)。景觀部落套房計8間、室內10坪、含室外陽台共約12坪,每人一張單人床,適合六到八人住宿,適合家族及學生團體。景觀頭目套房僅1間、室內15坪、含室外陽台共約20坪,內分為主臥室及起居室兩間,兩套衛浴設備,主臥室為一張雙人床,起居室可另加舖墊提供親友入住。 山月村的吃,除了有原住民風味外,融合了原住民及花蓮特色的食材,並巧妙地融合中西式的料理廚藝,原住民風味套餐外,還有多道同樣『原』味十足的美食,提供遊客品嚐。中西式自助式早餐費用$250+10%(大人) / $160+10%(小孩) ,太魯閣族風味午餐套餐費用$430元起 / 簡餐費用$280元起,太魯閣族風味晚餐費用$630+10%(大人) / $378+10%(小孩) 。每客630/套的菜色內容有:太魯閣燒烤豬肋排(附特調醬汁) 、開胃小米酒、梅子野菜沙拉、野菜排骨湯盅、涼拌山豬皮、彩椒山野菜、部落香烤地瓜、剝皮青辣椒、原味竹筒飯、香料烤鮮菇、鹽烤季節時蔬、部落手工甜點(地瓜小米甜湯) 、山泉水梅子汁/咖啡/茶IDAS。部落套餐每客530/套的菜色內容則以中式燒烤羊肋排為主,山月風情套餐每客430元的菜色以醬烤鯛魚排或蒜香豬小排為主,山月素食套餐每客430元菜色內容有:開胃小米酒、梅子野菜沙拉、金針香菇湯、醬燒蔬菜串、彩椒山野菜、部落香烤地瓜、彩繪南瓜盅、剝皮青辣椒、原味竹筒飯、香料烤鮮菇、鹽烤季節時蔬、部落手工甜點(地瓜小米甜湯) 、山泉水梅子汁/咖啡/茶。 山月村飯店提供定時接駁:花蓮火車站→山月村飯店 (時間 10:00 13:00 16:00)費用$250元/人;新城火車站→山月村飯店(時間 10:30 13:30 16:30)費用$150元/人;山月村飯店→花蓮火車站 (時間 09:00 11:00 15:00)費用$250元/人;山月村飯店→新城火車站 (時間 09:00 11:00 15:00)費用$150元/人;需於入住前二天提前預約;僅提供10人以內之散客接駁;交通計程車車隊:花蓮火車站→山月村飯店(費用$800元/趟) ;新城火車站→山月村飯店(費用$450元/趟) ;代訂遊覽車花蓮火車站→山月村飯店(搭乘人數 大巴40人/車、中巴 20人/車)單程接駁費用約$4500元起/車;花蓮客運及台灣好行:花蓮火車站→布洛灣休憩區 費用約$142元起/人臺灣好行時刻表(07:00 08:00 09:10 10:20 11:30 12:20 13:20 14:20 15:00);新城火車站→布洛灣休憩區 費用約$65元起/人台灣好行時刻表(07:30 08:30 09:40 10:50 12:00 12:50 13:50 14:50 15:30) 我們六人住景觀部落套房寬敞舒適,環境清幽安靜,十分享受,一夜好眠,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八點多就離開山月村,準備避開可能的遊客人潮,即早前往錐麓古道。 * * * * * 錐麓古道屬於登山型步道,海拔 765 公尺,步道單程長度 10300 公尺,步行約1天時間。錐麓古道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管制承載量,平日96人,例假日增加至156人,如果颱風、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封閉古道路線,已申請許可證自動失效,如需進入需重新申請。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1917年日本人與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鑿洞埋設炸藥。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是立霧溪切穿三角錐山稜所形成的,兩斷崖相距僅有20多公尺,這是立霧溪百萬年來精雕細琢的壯觀成果,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 錐麓古道位於花蓮縣立霧溪北岸,2004年底完成古道自燕子口、巴達崗、大斷崖、紀念碑(斷崖駐在所舊址)路段修復工作,全程也陸續修復,全程共計10.3公里。山徑鑿闢於陡峭山壁,路寬僅約一台尺僅能立地容足,由於大理石堅硬及不含水的特性,使得錐麓古道幾乎寸草不生,由於地勢不斷隆起,立霧溪侵蝕下切作用強盛,切穿了三角錐山東南稜,由於大理岩不易崩落,形成陡峻的斷崖,如果不經意向下瞄望,險峻落差的山壁、加上立霧溪滾滾溪水,更能充分感受大斷崖的雄峻峭拔、驚心動魄,為太魯閣峽谷最令人震撼的景緻。 古道入口處有公共交通的資訊我們也看到許多歐洲來的自由行遊客,有一人獨行也有兩人結伴同行,他們果然充分利用台灣方便又便宜的巴士。我在公車站牌看到了搭車資訊,好像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搭乘花蓮客運往天祥、洛韶或梨山班車,在燕子口站下車即可抵達錐麓古道。花蓮客運為提升太魯閣休憩賞景遊客服務,於中橫公路溪畔服務站(台8線179.3K處)增設招呼站,遊客在這裡借用安全帽,進入錐麓古道購買票券及入園查核,燕子口步道東口小木屋(錐麓古道登山口)台8線178.1K附近,班車相關資訊可以在乎(http://www.hualienbus.com.tw/bus/ticket_info.php)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