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2 年 5 月

《各行各業(三)》生活座談會
劉武鴻 報導

四月份的生活座談會,由陳正茂教授主持,三談「各行各業」。陳教授請來了四位講員,分別在他們開講之前簡單介紹每個人的背景和經歷,再由他們與大家分享在自己專業方面的見聞和心得。每位講員都使用內容豐富的幻燈片來幫助大家了解,真感激他們的用心。他們所講的內容大要如下:

【彭武見 -- 藥廠經驗談】彭先生來自桃園新屋,台大畢業後到華盛頓州 Pullman 的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深造,在那裡娶得了夫人松美女士,也拿了博士,之後就與製藥結緣。先在 NI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研究,後來任職 Upjohn 藥廠,經過幾次公司的合併和改名,公司歷盡滄桑,自己卻穩坐同一研發職位,一直到五年前從San Diego 的 Pfizer 退休。積數十年在製藥界的經驗,深深感到開發新藥的困難,除非是人才和資本都很雄厚的大公司,否則經不起風險。但由於專利制度比較周全,能夠保障新藥開發者的權益,比起歐盟和日本,美國算是目前新藥開發和行銷比較理想的地方,但同時也是世界上新藥奇貴的地方。由新藥的發現、研發、臨床試驗、上市,到專利期滿,彭先生逐項舉例解釋這些過程的概況以及牽涉到的問題。他也隨機提了一些 Aspirin, Lipitor, Penicillin, Steroids, Viagra 等藥品的趣事,原來醫藥研究沒有想像中的枯燥。

【朱國龍 -- 放射物理師是什麼?】去除腫瘤的方法,開刀和化療之外,就是用放射線來摧毀不良的病變細胞。所使用的是昂貴複雜的加速器,雖有電腦控制,但還是要由特別的技術員來操作。而這類技術員的操作根據,則是一份依照病人病情量身製作的放射治療計劃,包括儀器的調試和決定照射的位置、劑量、角度、護罩形狀等等。朱先生就是擬定這種計劃的幕後英雄,他就是一位放射物理師(Radiation Physicist)。他來自宜蘭,清華大學畢業,曾任職台大醫學院,後來到 UC Berkeley 拿了 Biophysics 的博士學位,1998年到 San Diego 。目前就職於 Genesis Healthcare Partners 。他用不少照片,回顧放射治療技術的演變和進展,也介紹了一些放射治療的儀器,由最早的 X 光,鈷60,到電腦刀、伽瑪刀等等。手術不用刀,開刀不見血,隔空發招,猶如武俠小說中的醫術,真慶幸有朱先生前來介紹這些高科技的醫術。

【黃芳媛 -- 生物統計師對醫藥研究的貢獻】黃女士是上一位講員朱先生的夫人,彰化人,在台北念一女中,輔仁大學畢業後,1983年到UC Berkeley 。當年接受學長的建議念生物統計(Biostatistics),找到了自己的專長,以後一直在這方面發展至今。她現在任職於 Vical Inc.,主要的職責是新藥臨床試驗步驟的設計,數據的採樣,結果的分析,並整理各種報告。買賣藥廠股票的人都知道Phase 1, 2 & 3等等,這是新藥在獲得 FDA 批准之前,規模由小而大,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每個階段都須要有實質的試驗結果來印證它的藥效、安全性、副作用等等,才過得了關。負責這幾個試驗階段的統計分析之外,她工作的範圍還包括對外協調試驗的進行,熟悉藥品管制的法規,還要應付管制單位的政府官員。大家在買藥廠股票之前,你說要不要先調查一下該藥廠有沒有高明的生物統計師?

【陳坤木 -- 理工科教授對研究基金的掙扎】陳教授用「掙扎」這個字眼來形容教授的生涯,乍看令人難以置信,但經過他的解釋,覺得並不誇張,尤其是在一般偏重研究的大學。大致說來,想做教授的博士學子,有幸當了三年的助理教授之後,如果他們看你順眼,會要你再「助理」三年,磨練過後如果他們還喜歡你,才給你副教授當,開始掙扎的生涯。掙扎的是在爭取政府提供的研究基金,用來給自己薪水,與學校分紅,支付研究費用,並養一批研究生,陳教授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他1955年台大電機畢業,到哈佛拿博士學位,在 University of Michigan 教過書,最後落腳在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直到2000年退休。雖然辛苦,收穫卻相當可觀:著作等身(一本書,六章專文,三百多篇論文),桃李滿天下(46 個博士學生),也為大家拿了不少錢(54項研究基金)。陳教授在學術界先以自己的一條積分方程式出名,研究的項目包括天線性能(通訊為何出問題)、雷達辨認目標(來的是敵機或友機)、超音波尋找生命跡象(地震後尋找倖存者),相當實際。但最滿意的成就是當了大學裡三百多個台灣留學生的大家長,有機會照顧鄉親。

這次的座談會由黃伯賦、余富美夫婦贊助,謝謝他們對台灣中心生活座談會的支持。田土嫂陳真美女士照例帶來了自己園裡的蔬菜,送給各位講員。會後的米粉湯等點心是由黃素梅、林和惠、劉素珍等女士準備的,謝謝他們的辛勞。他們的幫忙,不僅讓大家增長見識,也帶給了大家一個交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