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23 年 4 月 | |
Dust Bowl 的兒女 去年十一月份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的通訊「鄉訊」,刊出唐望博士寫的「一個錐心泣血的故事」,提到諾貝爾文學獎得獎人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在1936年夏天訪問加州Central Valley農場,寫的7篇有關當地農工的困苦慘況,發表在San Francisco News的報導(後來著成「憤怒的葡萄」 Grapes of Wrath一書)。1930年代因為大旱災,農田變沙漠,加上經濟大恐慌,許多美國大平原區以及德州北部的美國農民,爲了求生,流離移居遷到加州的中部一帶,淪為奴工受到當地農莊主人慘無人道的欺壓,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憤怒的葡萄」,寫到被剝削的葡萄園工人,赤手空拳,用血肉人,起來抗爭的慘烈鬥爭,其中所寫的事實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幾年。這本書影響很大,也拍成電影。後來國會立法,給了農民-些保障。但是出書之後,「憤怒的葡萄」被加州資本家認為是鼓吹共產主義,曾經在許多教區被禁、被焚。 很巧,去年春天我到馬里蘭州探親,在蒙哥馬利郡圖書館借到一本Kristin Hannah寫的大河小說「The Four Winds」。小説是寫北德州一位農家婦女,1930年大旱災及沙塵暴毀了她的農田,為了求生,帶著女兒、兒子逃到加州,落腳加州中部San Joaquin Valley 的農村,掙扎求生的故事。這本小說的女主角是一位在北德州美國大平原地區農莊的一個中年婦人,在1935左右,經濟大恐慌、美國大平原乾旱加上人工過度開發造成農莊變成一片的大沙漠” Dust Bowl”。在沒有水,無法生存的情況之下,這家人由母親率領,子女三人駕著一部老爺車,由北德州經過奧克拉荷馬往加州中部求生。他們到了中加州,當地人歧視他們,罵他們「Okies」。這些難民搭帳篷擁擠住在河邊,完全沒有衛生設備。一陣大雨,溪水高漲。他們的破碎家當,全被大水冲走。他們爲了求生,只好住在農莊主人經營的集體宿舍,雖然有地方可以住,但是他們仰望主人施捨,給他們工作機會。每天工作12小時在艷陽高照下,採棉花,賺到幾分錢,付房租及向主人買生活必需品都不夠,只好任由農莊的主人和他們的爪牙壓迫、剝削。這個婦人忍無可忍起來反抗,加入地下農運團體。他們竟然成功的發動當地前所未有的罷工。後來資本家在地方勢力的支持下,用武力鎮壓,她在一次罷工的現場被農莊的主人所帶的爪牙射殺身亡。當時,她的女兒才16歲,她帶著母親的骨灰從中加州輾轉回北德州的農莊。她把祖父母及母親埋葬好了之後,自力更生帶著小弟重建家園。因為政府推行新的屯墾、灌溉及水土保護方法,在她的努力下,農莊終於漸漸恢復元氣。她也重新拾起書本,力學不惓,進入大學,大學畢業。完成了她母親生前的一個夢。 這個故事的重點像「憤怒的葡萄」一樣,在描述這些由外地來中加州求生的邊緣人,受盡到歧視、虐待,過著非人的日子。但是也可以看出,當年,在這麼困苦的日子美國的大平原區的許許多多農民,他們的堅忍不拔對來面對橫逆,不屈服的奮鬥的精神。這也是美國立國的精神之一。希望我們台美人能夠去研究這一段凝聚美國精神的歷史,相信一定可以給我們得到一些啟示,那就是:土地的故事就是人的故事。非常難得,唐望博士用了那麼多時間及心血把史坦貝克「憤怒的葡萄」的歷史背景及1930年代,加州農工的掙扎介紹那麼詳細。今天許多人迷戀粗俗不堪的抖音等影片,「一個錐心泣血的故事」實在是令人深思、非常的寶貴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