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9 年 4 月 | |
鄉情 2019年3月8日婦女節,我的小弟正忠在LINE上傳來畢神父回歸天家,安息主懷的消息。 畢神父 (Mr. Anthony Pierrot,中文名字「畢耀遠」) 1923年8月9日(與家母同月同日)出生於荷蘭的小鎮,長大後到比利時就讀天主教的魯汶大學(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euven) ,修哲學和神學,並加入由雷鳴遠主教 (Bishop Frederick Lebbe) 創辦的「傳敎輔助會」(Société des Auxiliaires des Missions (S.A.M.) ,29歲晉鐸為神父。 1954年 (民國43年) 32歲的他,拎著鐵皮箱,從義大利附近的海港搭貨船,經過一個多月的航行,來到陌生的海島台灣,從基隆上岸,就此展開在風土民情不一樣的傳教的異鄉生涯。 剛到台灣時,畢神父奉派到嘉義教區服務,那時他還不會講中文,無法派到堂區當主任司鐸,但他的英文、法文程度不錯,就在教區擔任牛會卿主教(Bishop Thomas)的外文秘書;同時到雲林、嘉義各個鄉鎮放映電影,非常受歡迎的電影片名叫「萬王之王」 ( King of Kings),描述耶穌受難故事。那時候,鄉下沒什麼娛樂,電影很新奇,吸引不少人來觀賞,他就以這部影片開始傳教。 1950年代,台灣剛經過戰亂,民不聊生。牛會卿主教來到斗六(嘉義教區公署所在地),有意創辦教會醫院,以改善雲嘉地區的醫療。1954年底,虎尾鎮上有一間婦產科診所,蓋了一半,該診所醫生卻車禍往生,於是牛主教就承接了診所,把籌建醫院的重任,委請畢耀遠神父和教友周長鳴醫師兩人負責。 1955醫院完工後,牛主教將之命名為天主教若瑟醫院 (Catholic Saint Joseph's Hospital),畢神父推荐一位有醫療背景的松喬神父 (Rev. Georges Massin)來當院長。 松喬神父 1916年9月2日出生於比利時。1935年加入雷鳴遠神父所創立的「傳教輔助會」,1938年畢業於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系,隨即攻讀神學,1942年在魯汶晉鐸為神父,1947年自願申請到中國傳教,於江蘇省海門從事醫療傳道工作,1953年遭共黨迫害被迫離開中國。1955年應嘉義教區牛會卿主教聘請來台,擔任雲林縣虎尾鎮天主教若瑟醫院院長。他一生勤儉刻苦,非常熱心公益,在1968年獲頒好人好事代表。他曾擔任雲林縣民防隊隊長,達25年之久,一遇火警,總是跑第一,捐血紀錄近40年,贏得活動血庫的雅稱。1993 年獲第三屆醫療奉獻奬, 2002年是松喬神父晉鐸60周年,他榮獲中華民國永久居留證,並獲頒雲林縣榮譽縣民,2007年10月2日安息主懷。 1955年若瑟醫院開始時只有外科、婦產科、內科、急診等十五床的診所。1956年底,當若瑟醫院營運穩定時,嘉義教區牛主教請畢神父到美國募款擴建醫院經費,剛好美國有一項「傳教合作計畫」。畢神父二度赴美國,日夜四處奔走,尋求各方資源,努力募款共10年。1970年回台即全力參與了數度的若瑟醫院擴建工程,他親自監工,巡視工地,仔細查看材料品質、數量,非與建築藍圖一樣不可。每根柱子使用的鋼筋,他要求銜接時要重疊,所用材料雖貴,但穩固。1999年921集集大地震,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震毀許多道路與橋樑、堰壩,堤防,工業、醫院公共設施,但若瑟醫院毫髪無損。 畢神父逐步擴展若瑟醫院的規模經營。經過6期的擴建工程,到2002年若瑟醫院完成了地上10層,地下4層,擁有600個病床的敎學醫院。 高大的畢神父與渾圓的松喬神父,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畢神父是松喬院長的最佳輔佐。畢神父除了負責醫院與嘉義教區間的行政協調工作,也管理醫院的財務、事務,擔任副院長的他以醫院為家,曾住在辦公室17年。 1961年有一美國婦人捐款三千美金,指定做為蓋教堂的資金,但要求把教堂命名為「聖奧德堂」。募款的畢神父被指定負責該教堂建造及管理堂區事務,於是他一方面傳教,一方面蓋教堂。由美籍墨西哥裔藝術家Fracisco Borboa融合東西方哲學神學思想,以馬賽克拼貼藝術及「祈禱之手」特殊造型的「聖奧德堂」被嘉義市政府列為文化資產,被譽為南台灣最美教堂。 喜愛攝影的畢神父用相機紀錄雲林的變遷,將台灣視為他的家鄉。他最喜歡拍攝牛隻在耕田、拉車及孩子的放牛的照片。他90歲時,出版一本《荷蘭來的台灣人—畢耀遠神父攝影作品輯》(Folkways of Taiwan from 1954 to 1984 through the eyes of Rev. Pierrot)。書上說:「1954-1984年間的台灣風情,1950年代的台灣人,用他們赤裸的雙手與他們的水牛夥伴,一起創造了台灣奇蹟」。畢神父照片輯用五十年前的老照片述說故事,這些老照片包括早期的庶民生活、虎尾住居周遭和若瑟醫院的演進,貫穿了荷蘭、台灣和的時空,每張照片是一個個的時代故事,為歷史做見證。 畢神父長期為若瑟醫院奉獻,有口皆碑,於1995年榮獲第五屆醫療奉獻獎。他於2007年創立若瑟社會福利基金會,2011年他獲得內政部頒發「傑出永久居留外僑終生奉獻獎」,2015年獲總統頒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2017年獲得吳尊賢文教基金會「慈善服務類愛心獎」。 2017年陳建仁副總統到若瑟醫院探望畢神父時,95歲的畢神父在加護病房病榻上,畢神父念茲在茲的是「台灣的長照」。他說:「過去一點一滴、一步一步把台灣撐起來的這些人都老了,變小了,變彎了,變弱了,他們現在很需要被照顧…… 請副總統一定要為若瑟醫院祈禱,在發展照顧長者的這項服務上多幫忙。老人需要被照顧,請不要忘記」。 畢神父2019年3月8日安息主懷。五十多年來,畢神父和松喬神父是若瑟醫院的駐院神父,也是若瑟醫院的忠心管家。畢神父與松喬神父長眠在嘉義民雄天主教聖山墓園--在台灣這塊他們奉獻一生的土地。 若瑟醫院成立時,和釋迦佛同生日的忠弟還未出生,1989年剛滿三十歲的他,毅然決然的由台北馬偕醫院轉回虎尾若瑟醫院服務。鄉下的父母年邁寂寞,忠弟的抉擇,譲長住海外的兄姊可以在異鄉安心全力奮鬥,無後顧之憂。親友為他的犧牲感到不捨,他卻説:「感謝和父母緣深,陪伴爸媽一輩子是福氣」 起初忠弟一家和兩位神父都住在若瑟醫院員工宿舍,和藹可親的神父喜歡孩子,和孩子在一起,沒有語言隔閡的問題,孩子會來找他要糖果,學習英文,就像自己溫馨的家人。姪女在若瑟醫院出生,從小到大都叫神父「爺爺」。行醫的家父年齡介於兩位神父之間,很親近,談得來,情誼不錯。神父退休後住在若瑟醫院附設的安養中心,小弟時時去探訪,視為至親。 若瑟醫院的院訓是「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可敬可佩的兩位神父都是若瑟醫院院訓的實踐者。一燈照破千年暗。哲人其萎,風範永存。盼望我們都能繼承不渝的慈悲,堅持信念,以傳愛的情懷,讓世界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