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8 年 4 月

平凡與創新、我執與輪迴
吳昭芳 2018年3月 寫於桃園

多數人都很平凡,而平凡的起源是「對自我的執著(我執)」。因為認為自己所知道的 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就侷限在自己的認知裡而無法突破。自己的認知是根深蒂固的,多數人都無法輕易突破,所以多數人就都很平凡。

我執起源於自信心,平常過生活必須培養和依賴足夠的自信(如:認路),自信心變得強烈的時候,所面對的事、物、人的認知就逐漸形成而成為各種知識。這時,以學習的角度來看,是成功的,然而就在同時,事、物、人的其他面貌(包括真相)就會開始被忽略或被掩蓋而形成偏執,記得「瞎子摸象」的寓言故事嗎?當知識在日常生活裡一再被確認之後(如:走同一條路),我執也會逐漸穩固。從此,如同牛頓運動定律所指出的,行為就會遵照某些模式而一再的出現,形成種種習慣。有形的行為模式,如: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作息習慣、等等,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從更深的層次和更廣的角度來看,由於無形的行為模式的形成,如:待人處世的習慣,導致命運也會遵照某些軌跡在進行,甚至延續到這一期生命結束之後,使得輪迴或轉世也會有跡可循。

生而為人,最可貴的是讓自己不平凡,而能因此帶領社會進步。這需要有創新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有創新能力,然而創新能力跟其他的能力一樣,除了與生俱來之外也是可以由後天的努力而開發出來。開發的原理和方法也不難理解,只是做起來並不容易,因為這牽涉到習慣的改變,而改變固有的習慣對一般人來說都會有相當的難度。尤其是改變思考的習慣,而思考習慣跟創新能力息息相關。

開發創新能力的成功關鍵在於培養改變習慣的勇氣和毅力。這並不深奧,平常生活裡就可以培養。一旦碰到需要去做或需要去解決的事時,不要習慣性的馬上展現自我的認知而立刻順著一向的習慣去做,反而應該重新檢視看看可否用不同的方法去做或去解決這件事。勇於挑戰自己的所知,也勇於改變自己的習慣,創新才有可能。多年前有位前輩教導:「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y to work in an innovative environment is “to unlearn”.」、「First, break the rules.」、「Think beyond the box.」、等等。

有點弔詭的是:不能妥善利用(leverage)已知的知識和技能,卻也是創新失敗的原因之一。因此,努力學習和運用新知,卻能不侷限在已有的知識裡,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態度。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鍛練成不平凡的機會。以下這個簡單的方法每個人應該都可以自行鍛鍊:在吃飯的時候,多數人都不清楚「咬碎食物」這個連串動作到底是如何完成的。如果能夠利用舌頭攪拌食物的同時去觀察和重新學習這個動作,運用足夠的專注力,把每一口食物都充分嚼爛到舌頭都偵測不到任何顆粒時,再吞下。如果經常都能這樣專注的咀嚼每一口食物,最明顯而立即的好處是踏出了邁向健康的第一步。因為,被充分嚼碎的食物才能被完全消化,裏頭的營養也才能被有效的吸收和利用。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動作也已經開始建立了擺脫被習慣束縛的信心和能力,「讓自己不平凡」也開始變得有可能。由於咀嚼的習慣是自小養成而平常不會察覺的,能這樣作,代表自己已經開始在突破長久以來由習慣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無形牢籠。這個專注力如果能夠應用在改變跟他人互動的習慣,那時就會開始脫離人生既定的軌跡,自己未來的命運也會開始改變。

總而言之,如果專注力能運用在破除日常生活和身體運作的習慣,健康指日可待。如果專注力深入到能改變思考的習慣,創新發明變得妥手可得。如果專注力增強到連所有心、意、識的運作習慣都能改變,我執會逐漸鬆脫,命運會開始改變,跳脫輪迴的束縛也就不再神秘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