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8 年 4 月

健康專題講座
主題:骨質關節炎及骨質疏鬆症
主講人:曾毓安醫師
報導:陳榮昌

曾毓安醫師﹝Patricia Tsung, M.D.﹞,係前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會長曾俊隆﹝Jerry﹞醫師之長女。衛斯里女子學院﹝Wellesley College﹞生物學學士,紐約州立大學石磯醫學院畢業。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院復健醫學受訓四年。現任職聖地牙哥Kaiser醫院 – 物理復健科主治醫師。

曾毓安醫師﹝Patricia Tsung, M.D.﹞於二月十日﹝星期日﹞下午假台灣中心大禮堂以「骨質關節炎﹝Osteoarthritis﹞及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為題,發表一場精闢的特別演講,吸引將近一百位鄉親前來聆聽並且引起聽眾的熱烈迴響。

茲將曾醫師的演講內容分為骨質關節炎及骨質疏鬆症兩大部份,介紹她多年來對老人常見的關節疾病之研究與臨床心得,以饗讀者。

骨質關節炎﹝Osteoarthritis﹞

【前言】
最常見於因關節軟骨退化及外力傷害而導致關節軟骨缺損的疾病。
高達三千萬美國人罹患此症。男性與女性的發病率幾乎相等。在台灣,估計也有上百萬患者。
超過80%的患者屬於75歲以上的老人群。
膝蓋骨關節炎乃為最嚴重的病痛。

【風險】
肥胖:體重增加會導致骨質關節炎的發作風險之提升,尤其是年輕的成年人。
外傷及持續性壓力:較嚴重的外傷可導致骨折,例如:關節半月板﹝Meniscal﹞或是前側韌帶﹝ACL:Anterior Collateral Ligament﹞的撕裂。目前尚無資料顯示運動,例如長跑,會增加骨質關節炎的致病風險。但是憑手工的勞動型工作具有提高罹患此病的風險。
遺傳因素也可扮演推升骨質關節炎的致病風險之角色。

【症狀】
初期:正常的動作會使病人捱受疼痛,休息時則能舒解痛覺。
後期:輕微的動作或是休息時均會感到疼痛。夜間也能發作而引起病痛。
關節腫脹,骨骼增大,關節軟化,動作幅度﹝Range of Motion﹞減少。
X光檢驗:關節間隙狹窄,脊椎骨因老化及長年磨損而骨骼增生突出如刺,俗稱「骨刺」﹝Bone Spurs﹞。

【病理】
早期關節軟骨增厚,隨後因軟骨缺損而關節表面變薄導致骨刺曝露。

【種類】
醫學上,骨質關節炎分成四類:
(1) 手骨關節炎 (2) 臀骨關節炎 (3) 膝蓋骨關節炎 (4) 肩骨關節炎。

(1) 手骨關節炎
《前言》
關節腫脹
最常見於拇指的基底部位
《治療》
熱敷、石蠟油、消炎藥、關節注射、開刀手術及使用保護拇指的護套﹝Brace﹞等。

(2) 臀骨關節炎
《前言》
走路、爬梯、蹲站、穿襪穿鞋、上車下車的動作困難受限。
鼠蹊、大腿、屁股等部位均會引起疼痛。臀部的動作幅度也減少。
《治療》
減輕體重,使用手杖或輔助走路的架子步行,服用止痛藥﹝Tylenol﹞及消炎藥。藉物理治療作為增加動作幅度的運動,臀部關節注射,水上運動。
外科手術:置換整個臀部。
手術後物理治療:做適當的臀部運動,增加動作幅度,依賴手杖或輔助走路的架子移動或行走,手術後四至六週可開始操作日常作息﹝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諸如上下床、盥洗、吃飯、上廁、洗浴、開車…等。

(2) 膝蓋骨關節炎
《前言》
僵硬、鬆脆、疼痛難捱。走路、爬梯、蹲踞、以及從坐椅起立的動作皆有困難。
膝關節局部軟化。膝部的動作幅度少於正常值,因此引起疼痛和僵硬。膝部腫脹,關節變形。
《治療》
熱敷 / 冷敷、止痛藥﹝Tylenol﹞/ 消炎藥、手杖 / 輔助走路的架子、減輕體重﹝飲食及運動﹞、水上運動、騎腳踏車、戴護膝器具以避痛及輕揉。
施用四頭肌肉的強肌和伸展運動,以及輕微的有氧體操﹝每週3至4次;每次20至30分鐘﹞。
膝部注射類固醇﹝Cortisone﹞或黏度補充劑﹝Viscosupplementation﹞。黏度補充劑具有消炎和促進軟骨生長的效果。若有腫脹現象時,可將關節滑液從膝部抽除,藉以消腫減痛。
關節內腔鏡檢法手術 / 切除膝部的手術效果不良。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膝關節表面敷蓋含有金屬成份的膜。
手術前物理治療:強化肌肉﹝尤其是四頭肌肉﹞。
手術後物理治療:控制痛覺,操練強肌運動,手術後24至48小時內開始步行,5至10天內使用手杖或輔助走路的架子行走或移動,增加膝部的動作幅度。
應於手術後4至6週接受門診物理治療以增加動作幅度,步行,獨立操作日常作息。游泳及騎腳踏車。手術後6週可駕車。

(3) 肩骨關節炎
《前言》
高齡患者的軸轉肌袖口衰竭。
肩部的動作幅度減少,礙於疼痛而影響穿衣、伸展、舉起等日常作息,睡覺時受傷處的一邊會有痛覺現象。
《治療》
接受物理治療的活動以增加動作幅度。
服用消炎藥。
肩部注射類固醇。
置換人工肩部。

『骨質關節炎療法的概論』
止痛藥:Tylenol﹝每8小時服用650mg;每天不超過4 grams﹞。
消炎藥:定期服用4至6週。具有引起出血性潰瘍以及傷害腎和肝臟功能的副作用。
注射類固醇:阻止局部發炎。
麻醉劑 / 鴉片劑:控制疼痛。
Glucosamine Sulfate:人體組織包括軟骨含有此成份,可促進軟骨的生長﹝每天服用1500mg﹞。
Chondroitin Sulfate:具有消炎效果﹝每天服用1200mg﹞。
Methylsulfonylmethane﹝MSM﹞–每天服用1500mg。
Glucosamine and Chondroitin –至少需要服用3個月。
針灸療法:是否適用於所有患者,尚未有定論。
鈣:保持骨的質量﹝男性及停經前女性每天服用1200mg;停經後女性每天服用1500mg﹞。Vitamin D –每天400國際單位,可促進鈣的吸收。
抗氧化劑:Vitamin C 及 E具有減緩老化作用的效果,Vitamin C對軟骨的生長和維持,也扮演關鍵的角色。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

【前言】
骨質疏鬆:骨的質量以超過2.5的標準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低於同性別年輕成人﹝30歲﹞的平均值。
骨量不足﹝Osteopenia﹞:骨的質量以1.0至2.5的標準偏差低於同性別年輕成人﹝30歲﹞的平均值。
在美國,估計有四到六百萬婦女和一至兩百萬男人罹患骨質疏鬆症。

【風險】
年齡增大、白種人 / 亞洲人 / 拉丁美洲人,嬌小身材﹝體重少於127磅﹞、家族歷史、女性、吸煙、攝取高咖啡因、過早停經、喝酒、低鈣 / 高磷 / 高鈉 / 高蛋白的飲食、不善於活動的生活方式。
藥物:類固醇、抗驚厥劑、過量的甲狀腺賀爾蒙。

【症狀】
身高減低﹝40至80歲減低2至3英吋﹞。脊柱側凸和脊柱後凸﹝駝背﹞。臀部脊椎斷折﹝壓縮斷折﹞。
8%的白種婦女在80歲之前脊骨斷折。
15%的白種婦女在80歲之前臀部斷折。
5%的白種男人在他們的一生當中臀部斷折。

【診斷】
可用DEXA儀器檢試骨質密度藉以測定骨的質量。超過65歲以及停經婦女皆有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治療】
Alendronate﹝Fosamax﹞或Actonel。
Evista﹝作用於雌激素的感受體﹞。
降鈣素﹝Calcitonin﹞用以降低血中的鈣質。
鈣﹝超過50歲的患者每天服用量1500mg以上﹞以及Vitamin D﹝每天400國際單位﹞。

【運動】
負重運動﹝Weight Bearing Activities﹞如走路、慢步、爬梯:每週3至4次;每次45分鐘。
舉重運動﹝Weight Lifting Activities﹞:每週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鐘。
增加骨的質量、伸縮性、強度及平衡以避免跌倒和斷折。

最後謹在此提出有關骨質關節炎及骨質疏鬆症的兩則最新訊息供讀者參考。
其一,根據日本政府宮內廳的最近報告,現年74歲的日皇明仁因為罹患前列腺癌,在接受手術並長期進行荷爾蒙療法治療後,出現了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副作用。
其二,又據報導,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劉華昌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五年研究,自骨髓中分離出間葉幹細胞,成功地在體外培養出大量軟骨細胞,上個月並進行全球首例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的臨床試驗。此項試驗一旦成功,可望改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或軟骨缺損的醫學紀錄。
關節軟骨無法再生,一旦過度磨損、退化,最終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未來若能以自體軟骨細胞移植取代傳統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將可造福許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