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7 年 3 月 | |
一場豐盛的音樂饗宴 2016年12月12日,在洛杉磯橘郡賽格斯仲音樂廳(Renée and Henry Segerstrom Concert Hall),有一場有「台灣愛樂」之稱,來自台北成軍30年的國家交響樂團,首度在美加巡迴演出的最後一站,當晚落幕後,全體團員就要搭機返台。他們在美加各大城巡迴演出時,均以Taiwan Philharmonic之名出現,以突顯它的主體性,同時也讓美國大眾知道,台灣有個世界水準的交響樂團。 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會長張明淑女士,得知他們這次的訪問行程後,不遺餘力的促銷面值不菲的門票,同時也努力地配對共乘車輛,以減輕鄉親來回數小時車程的壓力。如果能夠賣到20張以上入場券,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就能正式成為這次巡迴演出的共同贊助團體。皇天不負苦心人,有29位鄉親共襄勝舉,使得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的名字,能夠登在巡迴演出的海報上,出現在演出的各大城市。感謝她的努力,在此獻上誠摯的掌聲致敬。 這次的演出由樂團總監呂紹嘉擔任指揮。第一首曲目<<最後一哩路>>,是一位27歲的年輕作曲家李俊緯的作品,取材自台灣原住民的古老旋律的傳說,這也是該曲目的「世界首演」。旋律幽美,能夠在現場聆聽,真是有幸,也希望這位作曲家,日後能夠繼續努力,為台灣音樂發光發熱。 第二個曲目則是我們所有鄉親仰首企盼的重頭戲:蕭泰然的<<D調小提琴協奏曲>>,這首曲子被許多知名人士稱為「台灣人的史詩」,由林昭亮擔任小提琴獨奏,再配合他那把價值連城1734年製造的Guadagnini,別名「甘保斯里茲公爵」的古董小提琴的琴聲,全世界都找不到比林昭亮更適合的人選了。其實這首曲子的世界首演,是1992年11月13日,在范淑雲女士的奔走推動,由林昭亮與日裔指揮家大山平一郎合作,和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在柯普萊交響樂廰(Coply Hall)舉行,相信許多鄉親在當年都曾親身參與其事。事後林昭亮也不遺餘力在世界各地,多方推薦這個作品,他幾乎成為蕭泰然的代言人。 近年來,數度來台灣中心演講的文化評論家林衡哲醫師,也曾兩次在寒舍小住,他送過我他主編的一書<<深情的浪漫一蕭泰然音樂世界選輯>>,並親口講述他如何催生蕭泰然<<D調小提琴協奏曲>>的故事。1988年他去參加林昭亮的音樂會,會後他到後台找林昭亮,問他是否能夠演奏一些有台灣風味的曲目,林昭亮說他不是不要,而是找不到適當的。林醫師聼了非常震撼,於是他就以南加州台灣人聯合基金會會長的身份,提供一個獎助(Commission),邀請蕭泰然譜出一首有濃厚台灣味的小提琴協奏曲。蕭泰然不負重望,每天工作18小時,以三個多月的時間 ,在當年年底完成<<D調小提琴協奏曲>>。蕭泰然説:我是用給台灣人寫遺囑的心情,一氣呵成地完成此曲的。之後蕭泰然陸續完成<<C調大提琴協奏曲>>及<<C小調鋼琴協奏曲>>。 <<C調大提琴協奏曲>>由大提琴家Felix Fan范雅志(台灣中心創始人之一范清亮的公子)與聖地牙哥交響樂團合作,1995年在加州聖地牙哥柯普萊交響樂廰舉行世界首演。<<C小調鋼琴協奏曲>>1995年11月13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由彌敦·史坦博士擔任獨奏,亨利·梅哲指揮台北愛樂管絃樂團舉行台灣首演。 除了這三首廣為人知的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協奏曲之外,有兩首作品我要特別介紹一下。第一是<<一九四七序曲>>,1994年蕭泰然在創作<<一九四七序曲>>時,因為大動脈血管瘤破裂,必須開刀,幸好遇到貴人,經過日本外科醫生橫山大夫的救治後,得以康復。然後以大難不死之身完成<<一九四七序曲>>不朽巨作。<<一九四七序曲>>不僅讓人憶及二二八事件的歷史創傷,更是一部台灣人四百年的音樂史詩。林衡哲醫師曾說:「蕭泰然教授的<<一九四七序曲>>,儼如柴科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序曲>>,以及西貝流士的<<芬蘭頌>>,都是以重演歷史使命感的情懷寫下對祖國的摯愛。」而蕭泰然本人這樣描述<<一九四七序曲>>:「曲子一開始就鋼管齊鳴,有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開場,呈現波濤洶湧的音樂氣勢,向世人昭示過去台灣人悲情的歷史…,接著以如詩如畫的音樂,道出台灣曾經有過的美麗山河,並在最後合唱<<愛與希望>>(詩人李敏勇作詞)和<<台灣翠青>>(鄭兒玉作詞),將音樂帶進一片光明的台灣遠景,全曲才結束。」現在已經有人主張將<<台灣翠青>>變成台灣國歌。另一首是受「陳文成文教基金會」委託,為台灣民主先烈所寫的<<啊~福爾摩沙-為殉難者的鎭魂曲>> (<<Ilha Formosa · Requiem for Martyr of Formosa>>),在2001年於「島國旋律-陳文成博士殉難二十週年紀念音樂會」舉行世界首演。只要一看到它的中文歌名或英文歌名,都會讓我熱淚盈眶。個人首次接觸到蕭泰然的音樂,是在1978年,當時在Iowa State University唸研究所。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向同學陳義懋、林淑英夫婦借到一卷台灣民謠的録音帶,其中有首歌叫<<出外人>>,歌詞歌曲我都深受感動,於是就把整卷錄音帶拷貝錄製一份留用。它的歌詞如下:「咱攏是出外人,對遠遠的台灣來,雖然我會講美國話,言語會通心未通。咱攏是出外人,對遠遠的台灣彼,有咱的朋友與親人,不時互相在思念。人人在講美國是天堂,使人真欣羨,若是問你講是怎樣,天堂不是在此。」 1991年,我擔任聖地牙哥中華文化聯誼會會長,想辨一場以台灣歌謠為主的音樂會,於是連絡當年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會長黃炳華,希望能夠合作,他立刻首肯,並決定音樂會的主題是「出外人-家園的回憶」。當時我們兩會平常辦活動時,都是借用學校的敎室或禮堂,辦大型音樂會似乎不夠正式。當時Powa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剛剛完工,於是我們就向在Poway擔任財政主管的宗才怡申請租用場地,她滿口答應。節目方面,我們找到一位著名的女高音及她選定的伴奏。當時對她們唯一的請求是第一條歌一定要唱<<出外人>>,其它的歌,由她們自選。一切的安排似乎很順利,沒想到最後還是出了一個小紕漏,那天伴奏到了的時候,問説鋼琴有沒有調音,我儍住了,因為根本就没有想到幾乎全新的鋼琴要調音,幸好場地的主管有份調音師口袋名單,等到調音完成,距開幕只剩下十分鐘了,真是謝天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