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與中文之比較(九)發音之變化
陳瑞祥
三年前曾在鄉訊發表「台文與中文之比較」裡提到“ㄍ”,“ㄐ”之變化與“ㄉ”,“ㄓ”之變化,十多年前突然起了好奇心「佇」(ㄓㄨˋ)這個字為什麼台語讀成“ti
7”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終於發現中文��許多發“ㄓ”的音,在台文裡發“ㄉ”( t )的音。後來從洛杉磯素美老師得知,還有“ㄍ”,“ㄐ”之變化,台語發“k”的音在中文發“ㄐ”的音。去年又發現“ㄏ”,“ㄒ”之變化,就是台語
h 音變化為注音符號“ㄒ”的音。這樣的改變可能是發生在遼、金,元朝,胡人統治期間。
A)ㄉ”,“ㄓ”之變化
河洛話無捲舌音,後因外族入主中原,而有“ㄉ”,“ㄓ”之變化,河洛話
“ㄉ”音變化成卷舌音“ㄓ”,例如「追」ㄓㄨㄟˉ台文音「tui 」,「墜」台文音「tui7 」「住」台文音,文讀音「tsu3」白讀音「tua3
」,「豬」台文音「ti/tu 」(ti漳州音,tu泉州音);「重」這個字在台文有三個讀音,1)「tiong 7」,嚴重 (giam5-tiong7),2)「tang7
」如體重(the2-tang7),3)「ting5」,重來(ting5-lai5)。「振」台文音「tin2」,振動(tin2-tang7 )。「珍」台文音「tin」,八珍(pat-tin),等等。台語界人士找尋「住」ㄓㄨˋ「tuà」該用哪個字,有人寫「帶」這個字,有可能某個時代用「帶」這個字,如果從發音變化來看,台語
t 音轉換成華語是發ㄓ的音,這樣看來「住」台語發音同「帶」tuà,掛慮kuà-lī/kuà-lū,掛ㄍㄨㄚˋ同樣有ㄨ(u)的音。
B)“ㄍ”,“ㄐ”之變化
例如「君」ㄐㄩㄣˉ台文音「kun」,郎君(long5-kun);「加」台文音,文讀音ka;白讀音ke」,加倍(ka-pue7),加添(ke/ka-thiam
);「金」台語音「kim 」,現金(hian7-kim),金錢(kim-tsîn);「據」台文音「ki3/ku3」,收據(siu-ki3/siu-ku3);「焗」(ㄐㄩˊ)台文音「kok8
」,廣東話發音相似「gok」,台文鹹焗雞(kiam5-kok8-ke),中文鹽焗雞。ka 加ㄐㄧㄚ,kà教ㄐㄧㄠ。kiat 桔ㄐㄩˊ,[甘字典]寫「水果
名」。ko̍k焗ㄐㄩˊ 有台語字典寫「焗」是替代字,從發音變化來看,焗是ko̍k的本字。
C)“ㄏ”,“ㄒ”之變化為
去年初發現「嚇唬」的「嚇」ㄒㄧㄚˋ 台語音hánn,也就是台語 h音轉變為華語注音符號ㄒ的音,例如:「學」ㄒㄩㄝˊ台文音「ha̍k」,學習(ha̍k-si̍),「蝦」ㄒㄧㄚ台文音「hê
」,「戲」ㄒㄧˋ台文音「hì 」,「享」ㄒㄧㄤˇ台文音「 hiáng 」「現」ㄒㄧㄢˋ台文音「hiān」。
hánn嚇,這字有台語字典寫「嚇」是替代字,從發音變化來看,嚇是hánn的本字。
外祖母吿訴我她親身經歷的一個笑話,早年她在長榮女中就職,當時有幾位外國女宣教師在學校教宗教課程、英語和音樂課程,1960年代之前宣教師以台語講課,她們台語講得很流利,只是少數聲調抓不準,那天有一位女宣教師上宗教課,內容是
“耶穌佇山頂教示人”,她說:「耶穌愛情人(眾人),耶穌佇山頂咬死人」,全班都笑出來,她講:「有什麼通痟(tshio ),毋通痟。」全班同學愈是哄堂大笑,她受氣講:「查某囝仔人,上課得愛端莊,毋通痟。」全班同學愈是笑得大聲,一時阻止不住。氣怫怫
(phut4-phut4)走去投(中文用“投訴”二字)我ê 外嬤,外嬤聽 ê時嘴中的茶水- -噗- -噴了歸個桌面。
向各位同鄉祝新春快樂
瑞祥淑櫻祝新年(nî)
祥光明華福份添(thinn)
淑媛賀禮甘蜜甜(tinn)
櫻花盛開好景緻(tì )
祝您平安大趁錢(tsînn)
新春快樂心歡喜(hí)
年節得意人團圓(înn)
蛇年足吉全順利(l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