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4 年 2 月

浮沈巴拿馬運河
施賴美惠

每年歲末,要做二件事:傾聽蘇格蘭名詩人Robert Burns 在1788年用蘇格蘭方言Gaelic寫的辭歲歌Auld Lang Syne (中譯成"驪歌"或"友誼地久長存")。再則回味2018年末,渡上巴拿馬運河的經驗,那個"渡",是度過歷史的長河,涉入地理的奇蹟及分享到人類毅力的偉大成就。

遠在十六世紀,人類開始探索世界以來,西方探險家就一直想發現在中南美及歐洲之外,是個什麼樣的世界?1523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做了對巴拿馬地峽(isthmus)的測量,提出了幾個建造運河的方案都胎死腹中。在美國,十九世紀中葉的美西淘金熱,促使美國積極尋求由東海岸到西海岸最便捷的海上途徑。以避免必須繞道南美尖端Cape Horn 那條自麥哲倫發現以來一直都在使用的水道。

巴拿馬是地峽 isthmus,介於太平洋和大西洋二個大洋之間,(有別於海峽,介於二塊陸地之間),由於美國缺乏建運河的經驗,巴拿馬運河的建築,被曾經建過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 的法國公司de Lesseps Campagnie捷足先登,法國這個公司,負責工程設計的,是建巴黎艾飛爾鐵塔的Gustavo Eiffel,他是工程上的奇才,但是巴拿馬熱帶雨林的天然地理障礙及各種疾病(虐疾,黃熱病)是他始料未及,公司自1880年開始挖掘,到1889破產,共損失了二萬二千名員工,整個工程被放棄。1902 年以四千萬美元代價把開發權賣給美國。善於權術的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 知道這條運河對於美國經濟和軍事的重要性,在背後鼓動巴拿馬在1903政變,自哥倫比亞獨立。隨後巴拿馬與美國簽署Hay-Bunau-Varilla 協約。同意美國付巴拿馬一千萬美元,取得無盡期租約(perpetual lease),美國每年另加付二十五萬美元租金。

自1904到1914年,十年開鑿,美國動用五萬六千名工人,超過十分之一以上的員工犧牲性命。花費了三億七千五百萬美金(375 Million)。1914年八月十五日,美軍艦SS Arcon 首航過這個運河,至今已有一百萬隻船航行過這條運河,運河貫穿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縮短了由紐約到舊金山7800 英哩的距離,從1914到1977之間,美國因為這條運河帶來的鉅額財富,成為世界首富。老羅斯福總統的功名簿上,巴拿馬運河的建築排行第一。我們在2018年從聖地牙哥搭荷蘭美輪上下運河,由太平洋進入大西洋,船長告訴我們,航行過這個五十英哩長的運河,我們這個中型航輪的單程過河費是六萬五千美元。目前最昂貴的過河費是由 Maersk Dellys 航運公司付的$249165 美元。最便宜的是1928年游泳家Richard Halliburton 付的游泳過河費,三角六分美元。

1977年是美國在運河航線主權更換的關鍵年,無能的卡特總統經不起多年來自巴拿馬的壓力,和巴拿馬幕後老闆de facto 的Omar Torrijos 將軍簽署了二項協議Torrijos-Carter Treaty,放棄1903年老羅斯福總統取得的無限期租約,同意在19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把運河控制權交還巴拿馬政府。這個協議,在美國國會勉強通過。但是美國保留以軍事防衛巴拿馬中立的權利,以至引發了後來巴拿馬獨裁者Manual Norriega 的故事。

和卡特簽署協議的巴拿馬實權領袖Torrijos 將軍在1981 年,死於不明原因的空難,他部下的Noriega 在 1983-1987 之間逐漸取得政權成為獨裁者,一方面與美國合作交換情報,一方面販毒,洗錢,從事政治暗殺。雷根總統曾經要他自行放棄權力,向美國投案,這是美國人的白日夢,到1989 年十二月,布希總統終於遣兵進佔巴拿馬,史稱Invation of Panama,在美國軍方,這個小戰役稱為 “Operation Just Cause"。被美軍逼得走頭無路的Noriega,躲進教廷梵蒂岡在巴拿馬的Nuncia(教廷大使館的專稱),堅持不出來。美軍給他開了個小玩笑,不分晝夜,24 小時用大型擴音喇叭猛轟熱門音樂。十天後,他受不了疲勞轟炸,終於出來投降。押到邁阿密受審。監禁十七年,後來死在巴拿馬。這是有趣的一個篇章。

1999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美國依約,把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交還巴拿馬政府。其後巴國政府在2007年到2016 年之間加建了平行的第三條河道,並加建數個閘口,以容納更大的船隻。曾有一度,巴國成為世界首富,比產油國更加富有。

由於我不是水利工程學家,對於巴拿馬運河的建築,只能做淺薄的敍述。據我了解,是在地峽上利用二條河道各自有三個閘口(locks)的原理使船隻浮沈,調整船在水面上的高度,駛入湖上,來進入大西洋和太平洋二個大海。地峽上原有二個湖泊,大西洋邊,比較大而高的Gatun 湖,和太平洋邊比較低而小一點的Miraflores 湖。除了二湖、還有羣山及小島,工程建築不僅牽涉連結二個湖泊,還要鑿山來連結湖泊(這一段山路,稱為Culebra Cut 類似九轉十八彎),這三個閘口由東向西分別名為Gatun Locks,Pedro Miguel Locks 及 Miraflores Locks。舉個例,若由大西洋進入巴拿馬運河,Gatun 湖面比大西洋高,船由大西洋進入Gatun Locks,閘門關上,開始在閘內放水提高船高度,以便進入Gatun 湖。駛在Gatun 湖上,到達中點的Pedro Miguel 閘口,閘門關上,開始緩緩放水,準備進入第三閘口,水位比較低的太平洋邊的 Miraflores Locks,如此進入太平洋。巴拿馬運河之所以成功、是美國工程師設計了閘口Locks 這個原理。法國人失敗是因為他們強要建築一條和湖面等高的水渠道(和他們建築蘇伊士運河同一個模子)。所以必須掘得很深,掘到深處,上面已掘的部分已經cave in。法國人以建蘇伊士運河的經驗,自稱老大,花了九年時間,一無所展,功虧一簣,他們沒有想到蘇伊士運河的地峽幾乎和連結的二個海洋(地中海和紅海)等高,所以不需要使用閘口來控制水位的高低(其實他們也不一定知道閘口的原理),人類可以克服自然,但是,是否成功,也必須比智慧的高下。原始巴拿馬運河建築時,是二條河道的雙行道,一條往太平洋,一條往大西洋。二個不同方向使用各自的閘口控制水位高低、每個方向有三個閘口、所以共計是六個閘口、第三條河道的加建,費時九年(2007-2016),閘口的原則照抄。這個第三條也是雙向河道,每一個方向共有六個閘口,所以總共有十二個閘口,擧個例由我們聖地牙哥太平洋這邊進入巴拿馬第三條新河道,在太平洋這邊是Miraflores二個"不同高度" 的閘口(two flights),中間的Pietro Migual 仍維持一個,但是到大西洋就有三層"不同高度" 的閘口由Gatun 湖緩緩降低水位進入大西洋(這是因為此地為Gatun 湖的最高點),這個有十二個閘口的雙向第三河道,可以容納更大型的船隻來回,(也帶來更多財富,因為過河費以船隻大小及噸位收費)。有一點有趣的細節是,若在雨季,Gatun湖及Miraflores 湖水位高於89公尺時,所有閘口必須全部打開,以使湖水流入兩個大洋。這就是洩洪,過去曾經發生多次。

住在聖地牙哥,得天獨厚,十五天的運河行程,可以用聖地牙哥為起站或是終站(在太平洋這邊),以佛羅里達州的Fort Lauderdale 為大西洋上的起,終點。同鄉一定多人有遊覽過運河的經驗。寫這篇文章,正值年末,配合每年年底巴拿馬運河的回歸巴拿馬紀念日。班門弄斧。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