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8 年 2 月

新書簡介
翰聲

最近我出版了一本書,在此特別擷取該書〈導言〉之一在此向各位鄉親介紹。並贈一本放在圖書館,歡迎有興趣的鄉親借閱並給予指教。本書主要在比較原梵文名為vajracchedikā nāma triśatikā prajñāpāramitā (金剛能斷名為圓滿智慧三百頌)的十種梵文、漢文、英文等不同文本與譯本的異同。這是原本有十六會共十萬頌的《大般若經》的一小部份─第九會。這本書是梵文權威學者Edward Conze所稱人類的「智慧之書」”the Book of Wisdom”,是人人有機會必讀的書。這是一本超越人類種族、宗教、國家、地域的書。我自二十歲讀了此書就愛不釋手,在人生困難的時候這書像一盞明燈導引我走出迷惑的境地,也帶著我走向人生的三部曲:放下、提起、自在。希望對您也有幫助。本書也將於今年2月6日至11日在台北國際書展展出。敬請指教。 翰聲
﹎﹎﹎﹎﹎﹎﹎﹎﹎﹎﹎﹎﹎﹎﹎﹎﹎﹎﹎﹎﹎﹎﹎﹎﹎﹎﹎﹎﹎

導言

一、 梵、漢、英文本
《金剛經》是《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簡稱。不僅在佛教界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東亞地區各國的文化也有很深的影響,近年來歐美有多種英譯本的出版更顯現出其受西方社會重視的程度。漢傳佛教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以《金剛經》取代《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奉《金剛經》為宗本傳給六祖慧能,開演出一花五葉禪宗的盛世,《金剛經》有一定的影響因素,尤其是鳩摩羅什大師的翻譯本。《金剛經》是一部闡釋『般若』、『空性』智慧的『空宗』的經典,在闡述傳佈佛教的核心教理,《金剛經》有極重要的地位。

已經出土的梵文《金剛經》《वज्रच्छेदिका प्रज्ञापारमिता,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有三個版本,依發現年代簡介如次:

一、1881年由菲德利赫‧馬克斯‧繆勒(Friedrich Max Müller , 1823-1900)於英國牛津大學完成校對刊印本,於本書內簡稱為《繆勒本》。
二、由帕吉特(P. E. Pargiter)根據瑪克‧奧雷‧斯坦因爵士(Sir Marc Aurel Stein)1900年在中亞發現的版本,在1916 年校勘轉寫羅馬字體定稿,簡稱《中亞本》。

三、1931 年於今日巴基斯坦吉爾吉特縣內,也就是那時的英屬印度吉爾吉特特區(Gilgit)發現。這地方是古印度貴霜帝國(Kushan)的一部分,佛教曾在吉爾吉特興盛一時,僧人來往於古印度與中土之間,傳播佛陀教義,其中最聞名的兩位法師─法顯和玄奘,都曾經行腳遊經此處。此本以經典出土之地為名,稱為《吉爾吉特本》。

三部出土的梵文本,以《繆勒本》最為完整,這三個版本比較起來,《中亞本》和《吉爾吉特本》相對簡潔。本書因此以《繆勒本》為梵文本比對代表,以《梵本》代表本經的天成文(Devanagari)體本,以《IAST》代表本經梵文的羅馬字轉譯。舉例如下所列:

《梵本》: वज्रच्छेदिका प्रज्ञापारमिता
《IAST》: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本書所採用的天成體本《梵本》是為維底亞(P.L Vaidya)1961年依《繆勒本》之校勘本: वज्रच्छेदिका नाम त्रिशतिका प्रज्ञापारमिता vajracchedikā nāma triśatikā prajñāpāramitā。 梵文羅馬字母版以《IAST》標示乃取自孔茲(Conze Edward)於1957依《繆勒本》之校勘本: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同時參考Harrison Paul & Watanabe Shōgō (2006) 依《吉爾吉特本》之校勘本: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簡稱《UOslo》本)。這是取材根據位於挪威首都的奧斯陸大學﹝University of Oslo﹞Faculty of Humanistic 網站 http://www2.hf.uio.no/polyglotta/index.php?page=fulltext&vid=22&view=fulltext的文本。用以參考對比經文差異性較大的段落。

《金剛經》漢、藏都有譯本。CEBETA大藏經收集七種不同漢文的譯本,可知此經受歡迎及重視的程度。但是其中有兩部同為菩提流支所譯,本書只採用其中較晚譯的一部,因此本書只比對六部漢譯本。流傳最廣的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的《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也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七卷‧第九能斷金剛分》的單行本。六種不同的漢譯本中,唐三藏玄奘法師的譯本是取自前述《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原單譯本,其他的譯本都是單行本。《金剛經》諸漢譯本各有特色,李利安曾作一文〈《金剛經》玄奘譯本對羅什譯本的補正作用〉以強調玄奘譯本的價值。本書收集諸譯本,主要也在方便學者對比研究,從而瞭解之《金剛經》本意主旨。本書為方便參考,六種漢譯本的以代碼、譯經者、譯經名、及CEBETA大藏經號,依譯經完成的年代先後次序排列,本書以此次序比對。六部經典如下所列:

《鳩譯》: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No. 235 [0748c20]
《菩譯》: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No. 236 [0757a25]
《真譯》: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No. 237 [0762a07]
《笈譯》: 隋大業年中三藏笈多譯 《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 No. 238 [0766c17]
《玄譯》: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577‧
第九能斷金剛分》 No.220 [0980a07]
《義譯》: 唐三藏沙門義淨譯 《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No.239 [0771c24]

其中隋朝的笈多法師的漢譯本依直譯法,仍保留梵文的語法,很不容易讀,也有人推測《笈譯》是一本用以教授華僧梵文或西域僧人華文的教科書。《笈譯》因保留了梵文語序,根據本譯本與《繆勒本》比較,這兩本幾乎一一對應,很可能類似《笈譯》翻譯時所用的梵文本。目前有善慧光及蓮花藏編著《金剛經梵文注解》一書,對梵文有逐字說明解釋,並對比《笈譯》本給與適當漢語語法習慣的譯文,對有意學習或研究梵文者應該很有幫助,但應僅限於參考梵、漢、藏三種文字,英譯的部分必須斟酌採用。

英文翻譯的《金剛經》根據筆者收集至少有十本以上,但是大多數是根據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的漢文本《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翻譯的。筆者搜尋查對,發現有三本英文的翻譯本是直接根據梵文本而翻譯的,也就是下面所列的三本,依出版的年代排列。

  • 《Müller》 《The Vagrakkhedikâ or Diamond-Cutter》 by F. Max Müller
  • 《Colgate》 《The Diamond Sutra (The discourse on transcendent awareness in 300 lines)》 by Tarebess Asia Online
  • 《Conze》 《Vajracchedikā Prajñāpāramitā, Edited and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Glossary, (SOR XIII)》, 1957 by Edward Conze

漢譯本《金剛經》的比較,已經有學者專家從事研究,尤其在比較《鳩譯》及《玄譯》,筆者此工作著重於六漢譯本,三種直接以梵文本翻譯的三本英譯本的比對,並且以梵文譯英文《Müller》本為基準,對各譯本有明顯差異者將略有著墨。已有學者研究《吉爾吉特本》指出此梵文本較近於《鳩譯》。這可以從《UOslo》本內容《吉爾吉特本》比較《鳩譯》本看出,

還有,這三本英譯本中的《Colgate》譯本採意譯,即所謂的free translation,但此譯本加入許多譯者本人的看法。所以在本書內僅供參考,若有大差異會特別指出。所以英譯本的比較主要還是以《Müller》及《Conze》兩譯本為主。
梵文字典主要是參考網址設於德國的網路梵英字典,《http://www.spokensanskrit.de》, 以及
設於美國的《http://www.sanskritdictiona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