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0 年 2 月

英倫假期(五):穿梭蘇格蘭
黃正源

台灣的面積是三萬六千平方公里,蘇格蘭不大,只有台灣面積的兩倍多,面積約七萬八千八百平方公里。台灣五嶽的最高峰玉山,標高三千九百五十公尺,蘇格蘭的賓耐維斯山(Ben Nevis)海拔一千三百四十三公尺,不及玉山的半山腰,卻是英格蘭蘇格蘭最高峰。台灣的平地多在西部沿海一帶,人口城鎮都集中在西部的平原盆地區域,河川短而湍急,而蘇格蘭全境多高地,北部高地在六百至一千公尺之間,山谷間則有許多小湖。南部高地面積較小,海拔一般在六百公尺以下,河谷區則為局部平原。蘇格蘭的克萊德河(Clyde)、泰河(Tay)等河谷地,南北寬約五十公里,土壤肥沃,煤鐵豐富,成為蘇格蘭人口和城鎮集中區域。蘇格蘭地廣人稀,我們對蘇格蘭的神密感到好奇,決定以一天的時間到蘇格蘭鄉下及蘇格蘭高地(Scottish Highlands)走一走。

我們住的地方在愛丁堡大學旁邊,蘇格蘭「名人作家博物館」相鄰的公寓,公寓底樓即為聞名的作家酒吧,我們的三樓公寓因為是古蹟的城堡公寓,樓梯間及樓梯跟牆壁一樣都是石磚石牆砌成,跟我們去參觀的許多古城堡的房舍非常相似。我們從公寓樓下走過一個大約只有兩個人寬的小巷弄(蘇格蘭人稱為Close),在這條皇家步道上的古建築物之間都有這樣的小巷弄,我們從這個小巷弄穿過愛丁堡大學的校區,就可以步下長長的石階梯,走向王子公園地及愛丁堡的新城。

王子公園地在愛丁堡的舊城與新城之間,愛丁堡的火車站及舊巴士站就在這個王子公園區內,這個王子公園也是觀光客及當地市民遊憩休息的地方,和愛丁堡的維多麗亞百貨公司廣場相連,在加上博物館及古教堂,這裡隨時都可以看到擁擠的人潮,舊巴士站旁邊還有一間「吃到飽」為止的中餐自助餐廳,成為我們在愛丁堡停留期間的主要廚房。

前往愛丁堡以外的蘇格蘭地區的巴士就不是在王子公園區的巴士站了,而是在新城市區的巴士總站,因為這樣,我們也有很好、很多的機會前往巴士總站,順便參觀愛丁堡新城的市區與現代化的建築物,大約漫步十至十五分鐘可以輕鬆地抵達,這個巴士總站很新穎,巴士月台在樓下一層,旅館休息候車室及售票處都在樓下一層,我們從地面樓層走進一個百貨公司,感覺不出來這就是巴士站。

按著指標走去,走向一座長長的扶梯,好像機場的月台一樣,慢慢走下樓梯後才確定進入了巴士站,巴士站有二十幾個候車搭車的月台,前往英國及蘇格蘭的各個城市,每個月台都沒有幾個乘客在候車,看看月台上貼示的時間表,大概都還不到上車的時間,我們的月台在最後一個月台,巴士站的盡頭,大概我們早到,沒有幾個候車的乘客,我們不放心,還是到旅客服務台詢問,並確認我們的巴士行程及月台,我們旅行喜歡選擇第一二排右側靠窗的座位,我們提早在巴士月台候車,可以優先選擇我們希望的座位,我們站在月台候車,不稍幾分鐘,散坐在各座位的旅客,都陸續聚集在月台前排隊候車,想去蘇格蘭高地一遊的旅客果然不少。

本來是八點十五分的班車,因為遊客多,臨時調動一部大型豪華巴士,我們延誤了大約半個小時才出發,車上沒有導遊,由司機自己當導遊,說明行程與介紹,我們走A82蘇格蘭高速公路,每經過一個城市,司機就會解說許多蘇格蘭的故事及蘇格蘭的獨立運動戰爭,這是一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來英國度假以前就先預訂了車票,每人美金六十三元。

* * * * *

蘇格蘭高地(Scottish Highlands)是蘇格蘭高地邊界斷層以西和以北的山地的稱呼。蘇格蘭的緯度跟瑞典和挪威的緯度相當,我想蘇格蘭高地是歐洲風景最優美的地區。蘇格蘭高地人煙稀少,這裡的人口密度少於瑞典和挪威等地。蘇格蘭高地由古老的、分裂的高原組成。古老的岩石被水流和冰川分割成峽谷和湖泊以及非常不規則的山區。幾乎所有的山頂的高度差不多一樣高。

在文化上蘇格蘭高地與低地的差別非常大。蘇格蘭蓋爾語主要集中在高地,在這裡高地英語也非常普及。宗教上蘇格蘭高地受羅馬天主教的影響非常深,而且天主教始終未能被杜絕,至今仍有勢力。高地地區與低地地區在語言和傳統上分歧很大,這裡在英國化後蓋爾語和傳統習俗依然被保存。不過所謂高地與低地的分界線不是很明確的。蘇格蘭的許多名人都是出身在蘇格蘭高地的,比較著名的像網球名將Andy Murray、鄉下姥女歌手Susan Boyle、國富論的政治學者Adam Smith、物理學家Maxwell以及許多的學者科學家都是以蘇格蘭人為榮的,在愛丁堡的皇家步道上的兩側人行道也矗立著科學家、政治家的銅雕像的。

* * * * *

我們順著一小段的福斯河(River Forth)即進入北部地區的蘇格蘭高地地域,多山,人口稀少。蘇格蘭中部的主要河流福斯河向東流由愛丁堡入海。英國蘇格蘭地區的有三十二個一級省行政區,我們經過了史特靈市(Stirling),這是蘇格蘭中部和附近的低地平原主要的人口聚居點,人口約八萬五千人。經過史特靈橋的時候,我們的導遊司機用低沉的聲音,開始介紹蘇格蘭的故事,有的遊客也許在故事中悠悠地入睡,有的遊客在感傷中靜靜地聆聽。

史特靈橋之役是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在一九九五年由梅爾吉勃遜所導演的史詩電影《英雄本色》(Braveheart)中,也將史特靈橋之役包含在劇情之內。

一二九七年九月十一日,在蘇格蘭史特靈近郊、橫跨福斯河的史特靈橋上,莫瑞(Andrew Moray )與華勒斯(William Wallace)的軍隊擊敗了瓦朗(John de Warenne)與克萊辛翰(Hugh de Cressingham)所率的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聯軍。在這場戰役中,莫瑞與華勒斯為了對抗英格蘭而集結的七千蘇格蘭民軍,以些微的傷亡代價,擊敗了瓦朗與克萊辛翰統領的兩萬聯軍。由於以步兵為絕大多數的蘇格蘭軍以寡擊眾,戰勝了擁有大量騎兵的英格蘭軍,打破了傳統上認為騎兵戰力一定優於步兵的迷思。

雖然蘇格蘭在此次戰役中得勝,但主帥莫瑞卻在作戰中多處負傷,在十一月間傷重不治而亡。之後華勒斯以護國主的身份繼續統領蘇格蘭軍,並揮師南下入侵北英格蘭,但不久後就在一二九八年的福爾柯克之役(Battle of Falkirk)中,被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所率領的主力部隊擊敗,流亡法國。傳說他回到蘇格蘭後被俘,一三零五年遭絞死。

* * * * *
我們的巴士繼續前進,不久即經過一些小城鎮,道路古羅馬式的石牆在兩側,依然保留著,很快地又經過了班諾克本(Bannockburn),在史特靈市的南方。班諾克本戰役(Battle of Bannockburn)發生於一三一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是英國歷史上的著名戰役。戰役中蘇格蘭軍隊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英格蘭軍隊,是蘇格蘭一次獨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

一三一四年蘇格蘭獨立戰爭到達了大決戰的時刻。蘇格蘭國王羅伯布魯斯(羅伯一世)領導下多年積聚的力量,已足夠與英格蘭的佔領軍展開正面交鋒。同年三、四月開始,蘇格蘭軍隊開始對英格蘭在蘇格蘭境內最主要的據點史特靈城堡展開包圍。

史特靈城堡的守軍與蘇格蘭軍隊達成協議,如果六月二十四日仍然沒有英格蘭援軍到達,將向蘇格蘭投降。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聞訊後,召集了龐大的軍隊,向北方進軍。六月十七日,英軍完成聚集從邊境線北進時,大約有兩千至三千騎兵和一萬六千步兵。愛德華的大軍行動迅速,十九日即通過愛丁堡,二十二日到達福爾柯克,距離史特靈僅有二十多公里。

同時,羅伯布魯斯的軍隊在班諾克本附近嚴陣以待。布魯斯將軍隊主要布置在樹木茂密處,一方面隱蔽自己的行動,一方面撤退時避免英軍騎兵等的追擊。蘇格蘭軍隊的人數估計六千五百人左右。軍隊基本全部是步兵,只有少量弓箭手,而且其中人員成分相差巨大,全蘇格蘭從貴族到平民,只要能找到武器的盔甲的人都參與其中。

布魯斯在戰前多次考慮過撤退,但是班諾克本地區的地利和英軍的行進方向使他決定在此決戰。布魯斯軍隊的西面是森林,南面的古羅馬道路被布魯斯設置了大量阻礙行軍的障礙物,東面河網密集,而且有一大片河流沖積的低窪地。

史特靈城堡的守軍建議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不要輕易從東面進攻蘇格蘭軍隊,因為英軍既然已經來到,他們與蘇格蘭的投降約定就已無效,英格蘭軍隊可以靜觀其變。但是英格蘭的先鋒騎兵部隊為了爭功,擅自向蘇格蘭軍隊發起衝鋒。衝在最前面的貴族騎士發現蘇格蘭國王羅伯布魯斯,想逮捕國王。布魯斯當時沒有穿盔甲,只拿了一柄戰斧,就在這騎士衝到面前時,向旁邊避讓了一步,然後一斧將他連盔帶頭劈為兩半。這一壯舉大肆激勵了蘇格蘭軍隊的士氣,而英格蘭騎兵在沒有弓箭手支援的情況下,對於蘇格蘭步兵的長矛陣無計可施,只能後退與愛德華二世的大部隊會合。另外一支英格蘭騎兵試圖繞過蘇格蘭守軍,向北進入史特靈城堡,但是被布魯斯發現,派將領帶軍隊攔截。

六月二十四日早晨,愛德華二世命令軍隊強渡班諾克本,從河網和淺灘中北進,開向史特靈城堡。布魯斯於是命令軍隊出擊,從側面攔截進軍中的英格蘭軍隊。愛德華二世看到突然出現的蘇格蘭大軍全部下跪祈禱。

蘇格蘭軍隊全力衝鋒下,愛德華的大軍指揮不便,陷在低洼難行的區域,軍隊過於集中,很難組織隊形迎戰。蘇格蘭軍隊中的弓箭手不管射中騎兵或騎馬,都對高度密集的敵軍造成極大殺傷。亂軍中,摔倒的人也很容易被自己軍隊踩死。英格蘭軍中的部分騎士開始掉頭撤退。愛德華二世仍然希望堅持作戰,但是被他的護衛強行阻止。很快地英格蘭大軍崩潰,從迎戰變撤退,然後索性各自逃命。

愛德華二世一路逃回登巴城堡(Dunbar),然後坐船返回英格蘭。英格蘭在班諾克本的傷亡人數估計達九千人,成為英格蘭王國七百多年歷史上傷亡人數最多的一次戰役。

班諾克本後的十多年間,英格蘭已經無法再組織類似規模的遠征軍。羅伯布魯斯的王位從此徹底鞏固。十四年後,愛德華三世繼位後英格蘭正式承認蘇格蘭的獨立主權,第一次蘇格蘭獨立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在這次戰役中由蘇格蘭贏得。從一二九六年國王約翰巴里奧被逼退位後,蘇格蘭王國岌岌可危的地位,因這一場戰役而徹底穩固。

* * * * *
蘇格蘭高地地區的行政中心在北部城市伊萬內斯市(Inverness),有「高地首都」之稱。我們的巴士慢慢地穿越蘇格蘭高地,在許多地方或山口停留下來讓我們拍照或想像這些古戰場的慘烈,蘇格蘭的獨立運動付出了許多的代價。我們在中午過後即到達伊萬內斯,我們在這裡沒有停留很久,我則利用空檔時間在安靜的小街道上走走看看。

伊萬內斯(Inverness),蘇格蘭的蓋爾語稱為Inbhir Nis,就是指「尼斯河口」的意思,位於尼斯河的海口莫瑞灣(Moray Firth)旁,人口四萬一千人,是蘇格蘭高地境內唯一的城市聚落,地區議會所在地,是蘇格蘭高地的行政中樞。伊萬內斯在二零零零年十二月時由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授與「市」級的行政地位,並在二零零一年三月舉行盛大慶典,伊萬內斯可以說是「英國最北的城市」。蘇格蘭以尼斯河(River Ness)最為出名,注入北海。尼斯河的上游源自尼斯湖(Loch Ness),也就是著名的尼斯湖水怪之家鄉。

伊萬內斯又以酒類蒸餾工業出名,近年來已逐漸轉型到高科技工業方面,觀光業與零售業也是伊萬內斯的主要收益來源。我們同行的遊客中也有幾個年長的遊客選擇在伊萬內斯下車過夜,伊萬內斯有鐵路連結包括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及其他主要蘇格蘭城市,伊萬內斯機場位於市區東方約十五公里,是蘇格蘭高地地域的主要城市機場,有定期航線接駁愛丁堡及倫敦等英國其它大城市,也是蘇格蘭西北方各離島的航空進出門戶。

* * * * *
蘇格蘭高地的尼斯湖在伊萬內斯西南方(北緯57°18’西經4°27’),是蘇格蘭和英國境內第二水深和面積第二大的湖泊,尼斯湖長三十七公里,湖面海拔十六公尺,面積為五十六點四平方公里,水深最深處達二百二十六公尺。因水深關係,所存的水量比英格蘭和威爾斯所有淡水湖泊總水量還多。尼斯湖水質因大量的浮藻沙泥而非常渾濁,水中的能見度極低,又有陰雨濃霧,而形成尼斯湖最著名的名勝:即傳說中的尼斯湖水怪。湖中有船接載遊客遊湖找尋水怪行蹤。尼斯湖是橫越蘇格蘭高地的金獅運河 (The Caledonian Canal) 的一部份。當地的尼斯湖水怪展覽館展示出許多有關水怪傳說的展品。司機導遊帶我們在湖邊的幾個景點參觀並散步。

尼斯湖水怪是生活在蘇格蘭尼斯湖的傳奇生物,它的形象一向都是蛇頸龍身般的生物。這個水怪每年吸引世界各地的遊客前往參觀,希望能一睹水怪真面目;同時也吸引著許多科學家和探險者的好奇,數百年來已經有無數次的搜捕水怪行動,最後都沒有補捉成功的事例。在一九八零年代科學家們利用先進的聲納定位儀對尼斯湖進行了全面的清查,但是並沒有任何收穫。許多目擊者的事例都是充滿著幻想與誇張的,跟飛碟幽浮(UFO)一樣,不必然盡信,笑笑就好。

峨克城堡 (Urquhart Castle)廢墟

峨克城堡建構在尼斯湖北方湖畔岸邊的突起岩壁上,可以飽覽整個尼斯湖的全景及附近的高地,峨克城堡卻在半山腰之間,可以很容易的由上而下洞悉城堡的一切,成為一個易攻難守的城堡,這塊湖畔的台地大概四千年前就有人文居住的遺址,附近的一座墓場可以追嗍至西元前二千年,目前所發現的蘇格蘭生活史跡則是在西元十二、三世紀之間。
一二二八年尼斯湖海口莫瑞城(Moray)的居民團結反抗蘇格蘭國王亞力山大二世的統治,兩年後暴動平定,亞力山大國王授田冊封,把峨克城授予駙馬爺德網(Alan Durward),成為峨克城堡的莊主,峨克城堡就在這個時候開始興建起來,一二七五年德網死亡,峨克城堡遺傳給科明(John Comyn)。一二五零年至一二九六年間,經過多次的戰爭失敗,蘇格蘭的大片土地及城堡(包括峨克城堡)都被納入英格蘭的版圖及管轄。此後幾年,蘇格蘭的獨立運動一直沒有中斷。
一二九七年莫瑞(Andrew Moray)發動夜襲攻擊峨克城堡,沒有成功,不久後由佛比士(Alexander Forbes)爵士重新進攻,替蘇格蘭奪回峨克城堡。一三零三年又被英格蘭的愛德華軍隊攻陷,不過,佔領兵團的科明(Alexander Comyn)於一三零六年歸順於蘇格蘭國王羅伯布魯斯。此後四十年間,峨克城堡從莫瑞家族移轉給蘇格蘭王室,許多房間設施都在這個時期增加完成的。

以後數十年峨克城堡在蘇格蘭王室及蘇格蘭高地的住民之間多次易手,每次易手都經過戰爭與傷亡,危害了蘇格蘭高地一般居民的生活與安全,一五零零年代,蘇格蘭高地居民看不慣峨克城堡的爭權奪利,攻陷峨克城堡,城堡堡主只好放棄,一六零零年代居民不時侵入堡壘,破壞堡壘,把城堡的磚牆石塊拆除,並做為自己房舍住戶的建材,一六九二年峨克城堡完全被摧毀,從此以後,成為一個廢墟遺址,跟尼斯湖一樣永遠覆蓋著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我們的巴士看完尼斯湖後,開始往愛丁堡回程,又經過了一個城市丹迪(Dundee)。

丹迪(Dundee)蘇格蘭蓋爾語:Dun Deagh,意為「泰河邊上的堡壘」,蘇格蘭東部北海沿岸泰河口,人口約十五萬人,是蘇格蘭第四大城市,是全英境內物價最低的城市之一 。丹迪被稱為「發明的城市」(City of Discovery),因為這裡有很多著名的發現和發明,比如郵票、無線電報、阿司匹林、X射線等等。丹迪氣候宜人,是蘇格蘭日照最充足的城市。 丹迪市是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 教育和文化中心。大約有由三十萬人居住在距離市中心駕車半小時的範圍以內,六十多萬人居住在駕車一小時範圍以內。丹迪市民的平均工資在周薪四百零八英鎊左右, 超過了蘇格蘭平均的三百九十二英鎊。我們的巴士在這裡做最後一站的停留,在休息站換了司機,然後一直驅車返回愛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