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0 年 12 月 | |
莊明哲教授專題演講 人類行為遺傳學家莊明哲教授,應《認識科學演講討論系列》和《讀書會》的邀請,十一月七日在台灣中心作了一個有關身心健康的演講,提供大家一些心理方面的保健之道。這是他繼先前在中心主持的幾次「科學與宗教」研討會,再度向同鄉們介紹如何應用學術界在人腦研究方面的新發現,提高個人心、身、靈的健全發展。 這次的演講會由陳正茂教授主持,他先簡單介紹莊教授的背景。莊教授生於台灣台南,台大醫學院畢業,英國倫敦大學哲學博士和精神遺傳科學博士。自1975年以來,曾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布朗大學、和哈佛大學,目前擔任UCSD醫學院精神病學系人類行為遺傳研究所主任。莊教授1994年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台灣中研院院士。為了這次的演講,莊教授特地準備了一份 slide show 來幫助大家了解,內容大要如下。 所謂健康,不應只指沒有病痛,應該是指身體、心理和心靈三方面的安寧與均衡發展。關於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大家都很熟悉,心靈的健康比較少聽到,它指的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和正當的精神信仰。不健全的心理或心靈,不僅影響情緒,還會左右行為。這方面的醫學研究,以往一向著重在心理疾病的治療,但由於分子遺傳學的快速發展,現在已經擴展到心理和心靈性格的分析、預測和保健。 如何衡量和分析一個人心理的健康和心靈的完善?目前的做法是將個人對各種事情的滿意與否分類分等,訂定成一個指標,稱為安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 or SWB,或稱安全、幸福、安寧等感受)。安福感是主觀的,高安福感表示自己滿意個人心神的平安與幸福,低安福感則表示失望。測定這個指標的高低之後,便可比照各人的資料,歸納出決定安福感的因素。由同卵雙胞胎的研究發現,主要因素有三:基因(遺傳)、環境、和心靈方面的性向(內向、外向、信仰等等)。 決定安福感的三項因素之中,基因的成份最大,要點包括: 關於環境的影響,目前的了解是: 心靈方面的安福感,與長期健康有關,包括: 根據以上關於安福感的認知,我們可以概括的指出,每個人對事情好壞的看法與感受雖然大都是與生俱來,但並不是沒有改進的餘地。經由生活習慣的改善,觀點的調適,以及群體活動的參與,我們仍然有很大的空間去提高自己心身靈三方面的安福感,去追求一個比較滿意的人生。 關於今後的研究方向,莊教授指出了下列幾個目標: 莊教授主講之後,大家都興奮的提問和發表各自的看法,一個相當抽象的學術課題,一下子變成了人人都有心得的養生須知。謝謝莊教授平易近人、深入淺出的解說,引發大家對心靈健康的關注。 這次演講會辦得非常週到,會後還可享用佐料齊全的可口肉羹。謝謝張蕙蘭女士的辛勞,負責準備這次的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