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瘟疫頻繁史例與「三通」禍害
陳清池 著•劉金蓮 譯
Why quarantine is the best policy By Chen Ching-chih 陳清池
Published on Taipei Times, Wednesday, Jan 26, 2005, Page 8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05/01/26/2003221041
((※作者2006年11月補充說明:台灣國家安全須廣泛地受民眾關注。「台灣隱憂」有三:一為過往15年間,中國成功地吸引台商投資3000億美金於該國,造成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二為中國蓄意軍備現時有800餘顆飛彈威脅台灣;三為2005年間台灣旅客到中國觀光竟達400萬人之多,因接觸層面巨增,台灣有可能再度淪為「瘟疫感染重災區」。2003年SARS病菌侵襲台灣,民眾對此宗社會恐慌亂狀,記憶猶新。至今禽流感(avian
flu)雖尚未對台灣造成負面影響,民眾對中國瘟疫頻繁爆發之歷史,仍應有所警覺。))
2005年1月15日台灣與中國達成協議,准許包機於次月春節期間,飛越台灣海峽。直接貿易、運輸與郵政聯繫---兩岸「三通」可能即將實行。陷於此處境,台灣政府應特別關注中國對台灣安全的威脅。中國在歷史上對其鄰國,尤對台灣人民之健康確實造成威脅。台灣除關注軍事安全外、併須慎重對應全民健康安全。
2002-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之疾病源於中國,爾後全球爆發感染之災情,導致 774人(包含在台灣43人)死亡。一些專家警告說,源於中國的病菌將不絕於此。科學家發現流行性感冒在中國突變為SARS病菌。中國人的普遍擁擠群居;傳統式的農業飼養家禽、家畜與人居住場所靠近;地方人士嗜食野生動物,是為疾病之源頭。德國病毒學家蕭提瑟(Christoph
Scholtissek)說:「中國確實為最佳病菌培養所」。評斷中國的長久傳染病史,公共衛生官員須正視此警告,以防禦更多疾病由該國傳入。
溯源於公元前12世紀,中國甲骨文已提及傳染病的存在;始於公元前三世紀,中國已有系統的記錄傳染病爆發災情。因此我們對過往2200年內,中國瘟疫爆發頻繁史例,有相當了解。依據中國一傳染病表,有二大事件爆發,一為公元前243年;二為公元前48年。公元後的世紀,中國都市化興起,第1至14世紀止,平均每世紀有七傳染病的記載;14世紀時有20傳染病。15世紀,另有20種瘟疫猖獗於中國。16世紀後每世紀增加,其數目倍增至41,後繼17、18、19世紀分別有38、39、39瘟疫爆發事件。這顯示近現代,每二年半平均有一宗瘟疫災情。
畢竟疾病傳染無國界。貿易、戰爭與其它跨越國界接觸增加,遂而造成傳染疾病蔓延至世界各地。僅舉14、19、20世紀各一案例,已足說明源於中國之主要傳染疾病,不但造成中國巨大人命傷亡,也波及其國界外諸國。
第一,舉證許多史學家認為14世紀,橫行於歐亞的傳染病,為歷史紀錄上最嚴重的災情。第13、14世紀,蒙古人由其偏僻隔離的世居地往外遷移及擴張,可能為首次帶瘟疫病菌到歐亞大草原者。已感染瘟疫細菌的跳蚤、老鼠是傳染給人類致命的帶菌者。歐亞瘟疫災情於1331年開始肆虐中國。時值中國住民武力反抗元朝(蒙古)統治的頂點,元朝遂於1368年滅亡於明朝
。研究瘟疫史成名的史學家,麥尼爾(William McNeill)寫道:戰爭與瘟疫肆虐,造成中國人口巨減。中國驅逐元朝(蒙古)統治者後一世代的人口;最可靠的估計,由1200年的1億2千300萬下降至1393年的6千500萬人。瘟疫沿著歐亞貿易路線(又名絲路)由東往西橫行,於1346年蔓延至克里米亞(又名克里木半島),蒙古軍隊在該島卡發貿易市圍城進攻時,被瘟疫襲擊。感染的跳蚤、老鼠、與人們由該地搭船至地中海各海港,再由諸港口傳染至歐洲各地。此瘟疫又名黑死病,使大部分歐洲人喪生。最可靠的估計,1346
- 1350年期間,歐洲因瘟疫喪亡有2500萬人之多,相當於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遭受最劇侵襲的14世紀中葉後,瘟疫依舊未由中國與歐洲消跡,過後且數度侵襲歐亞。
第二,19世紀期間,瘟疫繼續流行於中國的內陸不同區域,卻未引起外界關注。1894年此病終於傳染至廣東、香港,因而影響定居當地歐美人。瘟疫蔓延至香港10年間,世界重要港口,也遭遇此致命疾病的侵襲:單是孟買一案例,疾病傳染波及該市,10年裡有600萬人死亡。
第三,20世紀初期,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造成20- 100萬之間的死亡人口,多數為20-
40歲者。在美國有67萬5千人被感染致死,又據報導在印度有1千850萬人死亡。依據華盛頓郵報記者大衛布朗著作《殺人病菌》之書稱,一些專家相信感冒病菌由中國傳來,美國軍營有較完善的管理記錄:「1918年3月初,首次發現此流感也波及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Camp
Funston)」。
就台灣而言,17世紀末葉起,台灣由於中國來的移民增加、地理環境接近,無法避免海峽對岸傳染病橫行的影響。例如:英國海關報導提及「1888年台灣北部有瘟疫侵襲,約2000人死於此疾。台北市遭最嚴重襲擊--
當瘟疫傳染至飽和點時,每天有200人死亡」。
自1895年台灣被日本併吞後,與中國的接觸雖顯著減少,瘟疫仍繼續有夏門傳至台灣之渠道。在日本殖民最前二十年中( 1895-1915 年),台灣共有超越
30,100人被感染,其中24,100 人喪生。隨著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因冷戰與中國完全隔離,被保護而免於瘟疫侵襲。
1980年末葉起,台灣打開門戶,經由香港及澳門間接與中國接觸。尤其過往10年,貿易、文化交流、與觀光客往中國訪問人數極度增加、接觸巨增,致使台灣人民於2002-2003年,因SARS風暴而蒙受之精神威脅無以言喻。
台灣應由﹕1﹒艱難的抑制SARS病菌過程, 2﹒台灣與中國的瘟疫傳染歷史,獲取教訓。抑制中國瘟疫病毒蔓延台灣的唯一有效法,是與中國、包含香港的完全隔離。在地球村的年代,此論似乎不可能、不實際。
為避免SARS之類的恐慌再度於台灣發生,與中國接觸須密切管理;無必要的務必降至最低點。與中國太靠近實無安逸可圖,為台灣全民健康安全福祉之考量,應儘量避免與中國的直接空航與海運聯繫。台灣該有周密預防計劃,以應付未來另一波,如同SARS之襲擊。政府與人民確須維護台灣健康。
※陳清池為南伊利諾州大學史學名譽教授,現為台灣研究院(www.its-usa.org)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