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23 年 11 月

印加王朝,蒼穹上的帝國
施賴美惠

在南美洲,南北走向的安地斯山,是屬於年輕的山羣。整座安地斯山南北全長四千公里(二千五百英哩),幾乎縱走整個南美,形成南美的脊椎(南美龍骨The Dragon’s Back)。這個脊椎,由北邊橫跨赤道的厄瓜多爾,經由阿根廷智利邊境的熱帶冰河(tropical glaciers),到智利的Atacama 沙漠,形成強烈對比,完全極端的氣候。冰河是居民的水源,太空總署NASA 用Atacama 沙漠來假設及測試火星Mars 上生物存活。我們造訪南美,由於範圍太大,分二次,而且完全走陸路,不是搭遊輪。2011年的第一趟到智利,阿根廷和巴西。 2017年,在等待多年醫生批准後,終能旅遊秘魯,爬上了名列“新世界七奇”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海拔2800公尺,7972 英呎)。

馬丘比丘,是印加方言(Quechua)老山 “ Old Mountain” 之意。是曾經統治770,000平方公里,有一百年歷史的印加王朝Inca Empire(1438AD-1533AD) 的別都(首都在Cusco,海拔3400公尺,11,152 英呎)。咸信建築於公元1440 到1490的五十年之間,在王朝最後一任統治者Atahuapa 於1533 年被西班牙征服者Francisco Pizarro 殘殺後廢棄,埋在荒煙漫草的高山叢林近五百年,直到1911 年被美國探險家Hiram Bingham 發現(這種歷史,和吳哥窟很類似)。由於不是皇宮,加上藏在羣山中,西班牙的佔領者,一直沒有發現挖掘。西班牙的史料也從未記載。否則依西班牙征服者每到一處,征服過的地區總是被夷為平地(deface, desecration)的作風,我們今人是無法看到馬丘比丘的。所以史家說這是一個“幸運的錯誤 lucky mistake”。

Bingham 是耶魯大學教授,1911 年發現馬丘比丘後,由美國再回去二次,挖掘到很多古物及人類頭骨,秘魯政府允許他帶回美國研究,條件是“若是秘魯要討回時必須要歸還”, Bingham 也簽署同意。豈知耶魯大學拿到這些珍貴的古物後,堅持“誰找到,就是誰的Finders, Keepers”。大搖大擺的在大學博物館Peabody Museum 展覽開來。秘魯屢屢要求退還未果,二造打了國際官司,多年沒有結果。最後雙方總統(秘魯Garcia,美國歐巴瑪)出面調解。終於在馬丘比丘被發掘一百週年那年(2011)物歸原主。這是馬丘比丘歷史的外一章。

馬丘比丘,在建築學上,是奇蹟。建築階梯似的高山建築物Terraced Monumental Architecture,是印加民族獨特的天份,在高山中,建築二百多座大小型宮殿,牽涉的不止是建築物本身材料的來源,運送,其他還有引導水源,做為飲水及灌溉(水源控制,在本文後記另外詳細說明),廢物排放,山峯並列中,它們一萬六千公尺長的道路系統road system 也是一流的(但也是這個道路系統,助長了天花的傳播,加速了王朝的滅亡)。印加民族最著名的成績就是巨石建築,幾百噸重的石頭,在沒有機器,沒有車輪wheels,沒有泥漿mortar,沒有馬匹的情況下(南美不產馬,山區有類似駱駝的可愛的Llama 及Alpaca,前者體型較大),他們建了馬丘比丘,也建了比英國建在平原上的“巨石鎭Stonehenge” 更雄偉壯觀的石陣碉堡Sacsayhuaman Citadel。石陣碉堡海拔3700公尺(12,140 英呎),巨石尺寸,多數達四公尺高度,每塊重量超過一百噸以上,如何由礦區搬動,穿過崇山峻嶺來建築馬丘比丘及石陣碉堡?令人欽佩古人的毅力,埃及金字塔,也是這種毅力建起來的。

空氣稀薄,是高緯度地區的特色,我們由邁阿密飛抵秘魯首都利馬,還沒有什麼異樣的感覺,利馬海平面的緯度,不會引起高山症。這個太平洋上的海港,是西班牙征服者Pizarro,在1533年滅了印加王朝後,於1535年建立的,做為代替印加古都Cusco 後的新都。挪威探險家Thor Heyerdahl 曾在1947 年,造了一條竹木筏Kon-Tiki,由利馬出太平洋,航行八千公里,到達玻里尼西亞Polynesian。現在Kon-Tiki 在挪威奧斯路維京船博物館展示。見過這類古物,想像先人的冒險精神。總是很感動。斯人雖已遠,足跡留青史,一個人,一生只活過一次,選擇怎樣活,需要智慧。

由利馬飛到Cusco,下機馬上感受到高緯度的壓力。旅館大廳供應有Coca 古柯鹼葉子及熱水泡茶,聽說是治高山症的偏方。Coca 葉子也是印加人拜神,拜祖先必用之物。當天下午,旅行團安排有另加付費的Option tour,是休息一小時後馬上出發的Savsayhunman Citadel 石陣碉堡。事後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可能致命的大錯誤,那裡3700公尺(11,152 英呎)比Cusco 3400 更高的高緯度,造成全團半數以上東倒西歪回到旅館。人類身體,適應高緯度,需要時間。參觀Sacsayhunmon 3700 公尺緯度的石陣,選擇在剛抵3400公尺的Cusco 後一小時,根本就是非常危險的安排。

人類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都一致同意,在把世界歷史上的不同文明分類時,特別使用了一個字“Pristine”,用中文解釋,類似“純粹”之意,即是沒有接受到其他地域統治過conquest,沒有外來移民immigration,也沒有與其他文化交流culture Exchange 或同化(indoctrinate)的文明。他們認為全世界,有歷史以來,有七個文明是Pristine Civilizations:
1: 埃及(尼羅河)
2: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Mesopotamia,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今之伊朗,
3: 中國(長江,黃河)
4: 中西亞的Indus Valley(Indus 河及印度恆河),包括現在印度。
5&6: 中美洲Mesoamerica 的馬亞及Aztec
7: 南美的Andean Civilization(印加文明)
**注意到,希臘文明沒有被列入。因為希臘雖被譽為“文明的搖籃Cradle of Civilization”,它的文明吸收附近較早的埃及及兩河流域的文明,故不能被列入Pristine Civilization。

上列前面四個,是眾所週知的世界四大古文明。它們的產生,都和大河流有密切關係。而且都比後面三個更古老。後面三名,中美洲的馬亞文明產生在叢林,中美洲的Aztec文明在平原(墨西哥首府一帶),南美的印加文明在高山。看起來,凡是有人類,就有文明。我們人類,是一步一腳印的在無形中創造歷史的。

印加 Inca,被公認是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史稱pre-Colombian era),美洲最大的王朝(The largest Pre-Colombian kingdom in the New World)。在十五世紀時的版圖幾乎包括整個南美,被稱為新世界的羅馬(Rome of the New World),這裡的新世界指的是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但是它缺乏文字,連象形文 Hierogryph 都沒有(中美洲的馬雅文化都還有象形文可追溯)。加上王朝毀滅後,歐洲列強接二連三的來破壞,佔領,歷史上連一張它們君王的畫像都無跡可循,而且秘魯內戰不斷,1980 年代的內戰幾乎封國,考古學家裹足不前。印加的歷史是模糊的。唯一來源是西班牙的官方記錄chronicle。但是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後人只能憑藉考古做公正的判斷。

印加王朝,始於何時?端看是向誰詢問。在1438年Pachacutec (也叫 Pachacuti)國王統一之前,那個地區分佈幾個眾小國。這些小部落,各自為政,彼此的文化也不交流intergrade,其中最大的是Kingdom of Cusco. 這個王國的國王就是Pachacutec,他被譽為“美洲的亞歷山大大帝”,統一了所有語言,文化,及百姓,以Cusco 為首都,建立了印加王朝。咸信馬丘比丘是為他家族建的別宮或夏宮。至於安地斯山上的原住民Indegenous,追溯至何時,因為沒有文字記載,無從追考,即便是十五世紀的印加王朝,他們沒有文字,只使用一種叫做Quipu 的棉條,製成繩結knots及繩條strings 做數字及徵稅記錄。安地斯山上也生產一種特殊的草名叫Coyaichu (簡稱 Ichu), 使用在每年必須更新的兩山山澗吊橋。數個村莊民眾集合,收割成把的Coyaichu草,曬乾打結,合力斬下舊吊橋,架上新橋,村落間得以彼此交通。印加是高緯度的農業社會high altitude agriculture,階梯式的田野(terraces類似梯田),是為適應不同的高度的氣溫及溼度以決定栽種不同的農作物設計的。安地斯山的彩色玉米及三色藜麥Quinoa,世界其他地方難買到。被譽為上等補品的印加馬卡Maca,比中國雲南麗江的馬卡品質更高(我二地都去過)。我不相信補品,買回來只送親朋,沒有自用。印加農業系統,是共產制度,和三百年後馬克斯提倡的共產主義模型Asiatic Mode of Production(簡稱AMP)是一樣的。沒有私人土地財產,所以印加社會,是共產制度的雛形。

印加王朝是千萬年來安地斯山文明的最後一個章節。他們是專制帝王制度Divine Absolute Monarchy,國王稱為 SAPA INCA,特別的方言稱為Quechua,印加社會制度是強迫勞工制,效法西班牙政府在取得殖民地後的政策,這種方式,稱為Mit’a Corvee System,每戶繳出一名人工為統治者貢獻勞力來換取一家人的土地及糧食。他們沒有貨幣及市塲,所以經濟不是基於市場需求,而是使用以物易物(Barter) 制度,在經濟學上、這是一種Vertical Archipelago 模型。工作只求溫飽,沒有獎勵,所以不必努力積財,雖然印加兵士,個個驍勇善戰,但是缺乏新式武器 (用的是弓、茅、木斧),沒有船堅炮利。也沒有馬可以組成騎兵隊(Cavalry)。這也是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rador) Francisco Pizarro 只帶領168 兵士,幾門大礮,數百枝原始的槍,數十匹馬,初次1526年由巴拿馬進入探路,第二次1532 年再回來,就能勢如破竹,長驅直搗的原因。

歷史上,政權的更遞,王朝的轉換,很少是不流血的。印加的覆滅,更具悲劇性。自從白種人的西班牙征服者1526 年初次由巴拿馬踏上印加土地的那一刻(也同時帶來天花的疾病),從來沒有見過白人的印加土著,驚恐的認為這些白皮膚的“怪物” 是他們的神差遣來的半神(demigod 來自拉丁文的demidius),對這些征服者充滿信任,毫無戒心。1532 年代表西方班牙國王King Charles 的Francisco Pizarro 第二次抵達,邀請印加末代皇帝Altahuapa 會議,不疑有詐的印加王,到了議場就被抓下當人質了(日後蔣介石,張學良翻了這個版)。Pizarro 抓下印加王後索取贖金,條件是要“黃金填滿了關國王的房間”。 安地斯山很多金礦,印加黃金“淹腳目”,由各地徵收,火速送達。共重達一萬三千磅。填滿整個囚房,西班牙人邊接收,邊鎔金,越拿越多,而且還要求加上一半數量的銀子陪襯。黃金填滿囚房後,Pizarro 不僅沒有釋放印加王,反而絞殺了他,屍體當場示眾。印加歷史正式亡於1533年。殘餘的舊部,退到最後據點Vilcabamba,打游擊戰對付西班牙。也彼此間內戰,甚至在1536年,亡國三年後還聚眾攻擊利馬(史稱Seige of Lima)。印加民族最後徹底消滅是在1572 年,亡國四十年後。Vilcabamba 也從此在地圖上消失。至今沒有任何考古學家能找出這個地區,甚至Bingham在1911年發掘到馬丘比丘時,他還以爲找到了Vilcabamba。印加歷史如慧星閃爍,燦爛而短暫。從此劃下句點。1821年,秘魯自西班牙獨立,利馬成為首都至今。

後記一:印加王朝已不存在,他們的民族,仍散居秘魯各地。最南部的提提卡卡湖Titicaca 在秘魯和Bolivia 國邊界的Puno 城,緯度比Cusco 更高(3812 公尺,12507 英呎),是世界“最高” 能容納大型船隻的湖泊。那裡有很多浮動的小島,每島住有三,四戶居民,這些浮動村落稱為Uros Islands,島上居民以做小工藝賣遊客為生。生活很困苦,但是堅持不接受無償的接濟。由Cusco 到Titicaca 是七小時公路車程,公路最高點海拔4335 公尺(比台灣第一高峯玉山的3952 公尺還高),沿途有很多有趣的村莊,小學,風景可看,在巴伐利亞邊境的Puno 城,正值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會(Mardi Gras),全市瘋狂大遊行,五彩繽紛的秘魯衣飾,面具,花車填滿半座城市,旅館位於大街上。從房間窗口看遊行到半夜。這是搭遊輪無法體驗的經驗。

後記二:五百多年來,“黃金的故事 El Dorado Gold” 沒有終結。據說,印加王的一名將領,收集了屬地的黃金,翻山越嶺要送去交繳贖金前,聽到國王已被殺。他調轉回頭,把黃金埋藏起來。埋藏在何處?近五百年來,坊間一直有“El Dorado Gold” 的傳說,吸引各地尋寶者。諸位有興趣,我們可以組個“台灣El Dorado Gold 尋寶團”,一起去試試運氣如何?

後記三:大家愛吃的肉乾 jerky 是源自印加王朝的。Jerky 一字來自印加語(Quechua) 的 Ch’arki ( 所以在語言學上,是正牌的字源ethymogy)。印加人把山區殺了的llama,及alpaca 切條狀(它們的毛製成高山禦寒的毛大衣很值錢),不停的白天曬乾(heat & dry),晚上室外冰凍(freeze),次晨解凍(thaw),白天再曬(heat & dry),一日又一日的重覆,製造成Jerky,印加國王死後屍身不埋葬,而是製成木乃伊。 他們用的就是這種製造jerky 的方式(和埃及完全不同)。代代國王木乃伊有專人照料,這些人稱Panaca。在西班牙未禁止前,Cusco 城,每年有一度的神明遊行叫做 Corpus Christi (像我們台灣的媽祖出巡)。 他們請出來的神明不是宗教上的神明,而是他們國王的木乃伊。印加人在接受天主教前,巫術(magic) 盛行,巫師(shaman) 即使至今仍存在。Corpus Christi 是印加慶典,印加人有自己的信仰,被西班牙強迫,信的是修改過的天主教Christian Revision,即是混合性的宗教(syncretism),幾乎所有教堂內的聖母像都是黑色的。

後記四:何以馬丘比丘利用階梯形建築來控制飲水,灌溉,及防止土石流?
它的階梯建築terraces 是一層層由山下往上建的。每層階梯有三層原料,最上是top soil,中間是土沙,最下面是小石頭,小大理石碎片。雨水沖下時,層層過濾,水往下流不往下衝。完全建完三層,就算一層階梯terrace 完工,再開始建第二層terrace,所以水利地質學家Kenneth Wright 說,馬丘比丘的工程,百分之六十在地下我們看不到,這個工程及水利的奇蹟被譽為”新的世界七奇之一” 實是名至實歸。

印加王朝如慧星,只存在短短一百年,但是他們在工程,水利上傑出的表現,不亞於羅馬人。而且還是在沒有文字,沒有器具,沒有任何金屬的情況下完成這個Engineering Marvel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