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往隨筆 (109) - 眼光
蔡紀平
眼睛就像是神靈的發光,不論是動物或人,都要依靠這個目光來求生、奮鬥,或征服對方。它是生命的動力,沒有它就很難找到目標。眼睛是最敏銳的感覺器官,它的位置是長在頭部面上前額的下方,按不同動物的需要,自然的生態,分別有二眼平視,或在頭部側面二邊,可以觀看著不同的視角。如果是二眼平視同一目標就如老虎,它就可以分辨前後距離,可以方便實用於精準的追殺和攻擊。如果是長在頭部二旁就如兔子,那就是只有逃生用的觀察,只接受四方的影像來做警踢訊息,以便迅速逃跑。所以從眼光看出攻擊或也能夠顯示出逃避的姿態。
人的眼光也是一樣,不僅有攻擊或逃生的機能,目光也代表人的意志和內心的傾向。我小時候有一次,看到老師沒有向他敬禮,被老師罰站,眼睛直視不知要看何方,且被老師痛罵一頓,要低頭自省,改過自新。到美國後看見兒童的教育方法,訓斥兒童時,要兒童正視家長眼睛,眼看著他們目光直視對方,眼神接觸代表我有註意專心聽訓。不同的教育各有千秋,前者訓練謙卑自省,後者專心改善求進。當然謙卑是好處,但過份謙卑會變成受征服的順民。而目光直視是訓練他們強有力,認真學習,有自尊的心理。慢慢的我知道,小時候的多方面教育,是奠定人生的發展,有啟發的教育才是生命中重要的起點,訓練目光發揮判斷的能力,是人生重要的目標。
每年的秋季在電視上,都可看到頒發諾貝爾獎,獲獎得主的驚喜影幕。也有介紹世界名人,獲獎的心聲,這些都展現出生命過程中,走向人生至高點的願望與目標。在二十世紀中有台灣人李遠哲博士及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和楊振寧,們的學術貢獻。以前西方的科學都是領先,那個年代未有華人獲得這種至高獎項的殊榮。因為中國內部紛亂的政治及文化大破壞,使國家陷入混亂落後沒有競爭能力。諾貝爾獎能藉著它的榮譽改變世界,同時幫助中國協助發展科學,使中國從貧窮落後慢慢走向穩定發展。科學的腳步改善民生的道路,展現友善嚮往人生共同的目標。
二十世紀以來世界維持和平,慢慢的走向平穩安樂的境界。因時代的演進改變了許多過去的思維,尤其是民主政治代替了殖民政策。新的國家逐漸產生,因為種族的混合,社會的結構改變了政治體制及思想。但是仍有極權的國家利用民族主義,不放棄武力威脅隣國。因此導致俄烏戰爭侵略行為,及中國企圖佔領台灣的野心不斷呈現。愛國的心情,全世界的人都一樣,今日世界以民主及自由思想為核心的思維日日增強,不能以強欺負弱小,以收復領土為藉口,都會被世界所屏棄。
中國人愛自己的國家理由正當,就像台灣人也要愛護自己的國家。但要發展武力強佔別國是錯誤的行為。西方民主及自由思想的教育,知道國家的興盛和強弱,在於制度的設立是否有制衡的能力。除了科學以外,更重要的是學習西方的學術精神和民主自由的風氣,感謝近代文明的教育,這都是華人或台美人應有的風度。同時一起來共同捍衛世界的民主自由,這也是回饋的一部份。如果只是期望用復興民族的理由和愛國的心懷,來促成中國強壯,稱霸世界威脅民主,這樣的愛國心,只會給世人大大的失望。
我在想,美國有這麼多優秀的國外科學人才,為什麼這些人在自己的國家,沒辦法發揮,只能到西方國家才有發展的機會。其中道理是生活教育環境的影響,因為小時候受傳統不變的教育,沒有挑戰的精神,不能自由選擇和發揮。然而歐美國家,近百年來受學術自由環境的影響,能自由自在,用目光炯炯正視老師,發揮眼光產生堅強的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