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8 年 11 月

歡喜來去踏鐵馬環島
唐望

五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板塊開始碰撞歐亞板塊,起動了造山運動。這個擠壓的結果讓台灣島慢慢從海底隆起,浮出海面,而且不停的增高,使得目前全台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268座,而土地面積大過台灣十倍的日本,卻只有21座而已。根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最近的報導,東亞的最高峰玉山,在過去15年間,增高了63.2公分,成為3952.430公尺,平均每年上升四公分。台灣的五大山脈:中央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雪山山脈、海岸山脈,佔去全島面積的七成,只有剩下三成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和平民百姓的居住,這三成的平原或盆地都分布在沿海地區,使得台灣各地都有很壯麗的山海美景。由於台灣這種特殊的地形,使得台灣成為國際自行車比賽的一個知名地點。僅就最近一年來看,有下列的諸項重要比賽在台灣舉行:

1. 2018陽明山自行車登山王挑戰,由中華民國自行車騎士協會、中華奧會全民運動委員會主辦,2018/10/24舉行
2. 2018國際自由車環台公路大賽(Tour de Taiwan),由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主辦,2018/3/11-15舉行
3. 2017 TEKTR0&MOSSO盃國際單車雙塔24H極限挑戰,由台灣環島極限挑戰協會主辦,2017/12/31-2018/1/1舉行

這些比賽都行之有年,並且每次至少都有好幾百名從20多個國家的國際專業車手來台參加,平均的車速可達每小時50公里。比賽的細節,可以在網路上看到,非常精彩。可惜這些比賽對大多數的自行車運動愛好者來說,遙不可及。

台灣除了是自行車比賽大國之外,同時也是自行車製造大國,其中最受國際矚目的兩家是捷安特(Giant)和美利達(Merida),從1985年之後,台灣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自行車輸出國,至今未變。而且這兩個品牌都有各自支持的環島活動。去年十月我到台北住家後面的巷子去問「鐵馬家庭」的環島行程時,負責人寶哥告訴我他們辦的第131梯次自行車環島就在這星期六早上六點集合出發,共九天八夜,費用新台幣兩萬伍千元,而且一切吃住全都是包括,自行車也由他們提供,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我毫不猶豫的立刻報名。他建議我們戴一頂車帽、穿一件透汗車衣和有軟墊的車褲,現金和信用卡放在腰袋包中。

週六出發當天,早上六點正抵達「希望廣場」,它是早期的華山車站,剛好就在我台北家的正對面。那時有點毛毛細雨,所幸七點出發時,晴空萬里,真是好兆頭。出發時,領隊寶哥採自由行,但是希望我們拉開距離,由於我是全隊35人中最年長的,有自知之明,騎在最後一定不會被超車,也絕對沒有要向前衝的壓力。至此之後的九天行程,我都保持一致的速度,都拿最後一名。全隊有一位和我同年,但我比他虛長幾個月,他的學號是「A01」,我的學號是「A02」。他和我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玩「三鐡」:跑步(26.2英哩)、游泳(2.4英哩)、自行車(112英哩),樣樣都行,每天他一定和一群年輕人去搶第一,我則是墊底。每次騎完當天的行程後,我都會向他報告:「Alpha洞兩」向「Alpha洞么」請安問好。我們九天的行程,大部份是四人住一間,一間有兩張雙人床,因此我倆九天都是同床異夢的枕邊人,但不共被,像成功嶺一樣。

第一天一早出發,走市民大道避開台北車站前雜亂的交通,穿越淡水河,到了三重,再走過一些市集,抵達新莊,之後開始登龜山。雖然這山不高,僅240公尺左右,但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在公路上騎變速車,每趟變速都是一場挑戰,上坡時加壓、加壓,下坡時要減壓、減壓,經常會搞亂 ,一搞亂就會摔車,吃了不少苦頭,還好沒有進醫院,否則代誌大條了。

下了龜山,進入桃園之後汽車機車還是很多,桃園的路比三重寬一些,騎起來輕鬆不少。曾在中壢敎了十年書,對這段路還算熟悉,沒有陌生感。台北到中壢是環島行程車輛最多的路段,第一次騎在巨型卡車的後輪邊時,心理確實怕怕,還好領隊寶哥,出發前給我們行前訓練,要我們在路邊白線左方一公尺之內直線前進,就不會出問題。其實卡車司機怕我們這些沒有駕照的車友比我們怕他,而且他們每位都有職業駕照,我們對他們的恐懼是多餘的。過了中壢車輛明顯減少,不知不覺中到了新竹「湖口老街」,那個地方比我所熟悉的高雄「三鳳中街」還要老很多,許多古舊翻新的祖厝,都把他們的「家族大姓」刻在屋脊高堂上,以示家風,讓我感佩。當睌夜宿苗粟。台北到苗栗,騎88公里。

第二天離開苗栗,我們沿海線走西濱公路,逆風漸漸增強,我們的車速也慢慢降低。只聽領隊說:前面就是通霄冰棒小街,可以休息了。君不知,他說的前面雖然只有12公里,我們卻要騎40分鐘,真是累死我也!所幸沿途有大量的風車,每隻風車的螺旋漿都在轉動,我也挑一隻風車,想用踏板和它同步轉動,可惜事與願違,它轉一圈,我只能轉半圈。到了通霄真的有一家專門做台灣傳統冰棒的小店,各種樣式都有,我先吃了一隻紅豆冰棒,覺得不過癮,又吃一隻鳳梨冰棒,最後買了一盒巧克力冰淇淋,才依依不捨的踏上前程。

當天還去了兩個觀光景點,值得一提:(1)台鹽觀光園區,介紹他們新開發出來的各類產品,台灣現在很多國營事業,必須轉型,才能永續經營;(2)追分火車站:由於追分車站有專賣追分到成功的紀念車票,大部分的車友都是年輕人,日後必定有多項考試,他們帶著從追分到成功車站的車票,心中比較踏實。傍晚穿過大肚溪進入彰化,在彰化過夜。苗粟到彰化,騎105公里。

第三天從彰化出發後,第一個休息站是西螺大橋。當年它靠著日本時代就已經完工的基座及國民政府時代美援的幫助,在1953年年初開放通車,那時它是世界第二大橋,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還發行郵票,以茲紀念。過去曾經是台灣南北交通的樞鈕,近年來,在中沙大橋和溪州大橋陸續完工後,西螺大橋漸漸失去它的重要性,目前只讓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早年雖曾搭客運通過多次,但這次不同,是生平第一次踏鐵馬穿越。

跨過濁水溪後,回到我魂牽夢縈的故鄉 - 「雲嘉南高屏」。這些縣市,年輕時都曾一一造訪過。記得大二下學期,在一個星期五的下午,下完課後,心血來潮,從台南騎我的 Honda 50 經過省1道到雲林麥寮,去找一位在文藝營認識的同學。抵達時已經晚上10點,她的父親對我非常禮遇,五分鐘口試後,就讓我見他躲在屋後的女兒。她看到我後萬分訝異,只說了一句:你來做什麼?(五十年前、沒手機、行前未通報)。我出生在嘉義市公民路23號,曾和牽手一起去找那個地方,但那裡整個區塊變成非常現代化的嘉義市立復國幼兒園。四年成大,台南可算是第二故鄉。當夜住在台南永康的長榮桂冠酒店,那是整個行程唯一可算是五星級的飯店。彰化到永康,騎123公里。

第四天從台南永康出發後,沿途都走省1道,和50年前比起來,現在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行道樹的植栽以木棉花、鳳凰花、芒果、台灣欒樹等為主。過了岡山之後,好像回到了記憶的長河,一邊是盛產龍眼的大岡山、一邊是被台灣水泥挖去了一大片的半屏山,遠處還可看到位在高雄市區的壽山。那時有一股衝動,想要脫隊向右轉入高雄市區,看看住了二十年的老家、看看三民國小、看看雄中,這個念頭,最後被打消了,還是乖乖跟著隊伍向左直接騎往屏東。

因為縱貫鐵路是南北向,因此也誤以為屏東是在高雄的南方,真是大錯特錯,屏東其實是在高雄東方還稍微偏北。我們高中地理課中說:中華民國有35省、12院轄市、蒙古、西藏 兩個地方行政區,而台灣地理好像只上了一節課,無怪乎我的台灣地理要考試的話,一定不及格。

過了屏東巿之後,開始向南騎,目的地是台1線的終點:楓港。台1線的啟點在台北市監察院正門前的人行道上,以那點為零,到終點共461.081公里,在楓港有個台1線終點的標示,那個標示也是我們這天行程的終點,領隊寶哥要我們每個人到達後,在那標示前,用自己喜歡的姿勢,照一張相,做為紀念,當晚夜宿楓港 - 蔡英文總統的老家。永康到楓港,騎120公里。

第五天的行程非常特別,因為要騎南迴公路,而這段行程是環島路線中,彎度和坡度最大的一段。它的最高點在壽卡,標高455公尺,整段平均坡度為4.3%,今天將會是體力的一大考驗。過了今天,前幾天的好日子就會再度降臨。對我來說,南迴公路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以前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小學時,有一次和母親到花蓮去看她的朋友,我們從高雄坐台鐡到枋寮,再坐公路局客運,經過恆春、鵝鑾鼻到台東,然後再坐台鐡窄軌的小火車到花蓮,印象深刻。雖然領隊寶哥說,不騎到鵝鑾鼻,有點可惜,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能忍痛割愛。

在南迴公路上,車輛不多,但是由於坡度的關係,要經常換擋。上坡時,像老牛拉破車,一枴一拐的騎,但是下坡路段,像乘雲駕霧,非常享受,不知不覺中,到了台東知本。 楓港到知本、騎85公里。

接下來的兩天,要穿過「花東縱谷」,這又是一個我從未聴過的地名。顧名思義,「花東」是指花蓮到台東,「縱谷」是指兩旁都是山脈的狹谷。花東縱谷夾在中央山脈和海岸山脈之間,南北長約180公里,東西寛2~7公里,其由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擠壓形成,它是這兩個板塊的交接處。

第六天從知本出發後,很快的就進入花東縱谷,那裡的景象非常特殊,兩旁都是青碧的高山,由於季節的關係,沿途都是金黃色的稻田,道路平坦,如沐春風。沿線的地名也很有趣:卑南、賓朗、初鹿、鹿野、月眉、關山等。當地只種稻米,沒有電線桿,可算是台灣最後的「香格里拉」。所生產的稻米統稱為「池上米」,在日本時代是向天皇進貢的米,因此也被稱為「貢米」。個人觀察「池上米」好吃的原因除了當地土質好、水質好之外,還有當地的日照平均每天只有四、五小時,無怪乎如此的「香、Q、甜」。

台東縣池上鄉的一條田園小路,路旁沒有一隻電線桿,廣大金黃色翠綠色的稻田非常的漂亮。比較有名的景點是筆直的伯朗大道,早年那個地方是一條為收割形成的產業道路,近年來被伯朗咖啡選中拍攝廣告,並以此為名,之後金城武在附近一棵茄苳樹邊為長榮航空代言,而聲名遠播,那棵樹還被暱稱為「金城武樹」。有一次颱風把這棵樹吹倒,台東縣政府立即找專家把它扶正,並且展開長期的復育工作,以免影響當地的觀光產業。當地還有一個特色,就是禁止小客車和機車進入,因此在許多停車場附近,有不少自行車租借的商家。當晚夜宿瑞穗,瑞穗這個名字取得真好,精確的描述當地祥瑞的稻穗。知本到瑞穗,騎115公里。

第七天一早從瑞穗出發,直奔花蓮,希望能夠在中午以前抵達慈濟功德會。到了之後,首先參觀靜思講堂,再看看靜思精舍,整個園區,氣氛莊嚴肅穆,有濃濃的日式禪風。在那邊用完素食便當後,為了養精蓄銳,大伙在有限的空間內,把兩張板凳合併起來,偷偷的小睡一下,準備下一場挑戰。再出發前,萬沒想到突然下起傾盆大雨,可說是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頓時不知如何是好。只聴領隊寶哥用大聲公下達軍令:大家穿好雨衣,給我衝!我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領旨。其實那時雨衣有穿等於沒穿,一點都沒用,全身就像被丟進游泳池後,再爬出來的模樣。就是這樣踩著踏板一步一步向前行,狼狽不堪地到了酒店。瑞穗到和平騎112 公里。

晩餐後,領隊寶哥召集全體車友,舉行隔天要過「蘇花公路」的行前講習。由於「蘇花公路」有隧道14處,他特別講授通過隧道的要領,一再強調絕對要騎在右邊白缐一公尺之內,穩健向前。他發給每人一個哨子,要我們進入隧道後,就吹「嗶—嗶—嗶嗶嗶」,他說這是吹給附近卡車或小客車司機聽的,要他們小心,同時我們每一台自行車都裝上了照明燈,以測安全。果真我騎進隧道後,嗶聲一直不停,卡車的速度也減慢不少。由於蘇花公路的危險性較高,其它的自行車環島隊伍都改搭火車,跳過這段。蘇花公路上最有名的景點就是「清水斷崖」,那段山路可說是鬼斧神工,真讓人難以想像。最後能夠平安順利騎到蘇澳,真要謝天謝地謝眾神,還要謝祖先的保佑。和平到宜蘭78公里。

最後一天要經過「北宜公路」,它素有「死亡之路」的稱號,全長只有58公里,但確有九彎十八拐。近年來又稱為「蔣渭水高速公路」的「雪山隧道」正式通車,大部分來往台北和宜蘭的車輛,都改走「雪隧」,因此從「北宜公路」回台北時,一路順暢,要隔好幾分鐘,偶而才能見到其他路人。回台北是從新店溪上游的一條小路下山,一直要看到新店,才知道台北不遠了。宜蘭到台北,騎81公里。

回到台北的「自由廣場」時,心情非常愉快,因為踏鐵馬環島的心願已經達成。為了安全考量,領隊寶哥要我們用牽車的方式慢慢步行走回「鐵馬家庭」還車,再舉行結業典禮、領取結業證書。在環島途中若曽坐過媬姆車(後勤支援)的隊員就只能領取「參與證書」。很高興我領到的是「環島完成證書」!

此梯次鐵馬單車環島的成員來自世界各地,我們這一隊的John 來自瑞典,他是北歐運動太陽眼鏡的總代理,他還同時空運攜帶著私人的自行車。還有六個泰國自行車隊的成員,香港人不少,還有中國上海各地的大陸同胞,他們大都是鐵馬高手。67歲的我是最老的老公公,學生時代體育成績大多是吊車尾。單憑一股決心、熱情,莫名其妙的就完成鐵馬環島九天的夢想,真是跌破親朋好友的眼鏡,連我本人也覺得一切彷彿在夢中、非常不可思議。幸哉幸哉,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