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16 年 11 月 | |
憶往隨筆(37) (37)美妙的音樂 我曾經在台東鹿野山坡田野,看見一群原住民在耕田工作。他們在曠野中自由歌唱,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他們美妙旋律的歌聲在我心中迴響。生活在音樂的境地,有如此的奇妙恩典,那無比快樂的情景,特別引起我的回憶。音樂是共通的語言,沒有隔閡,讓美麗的旋律溶入不同族群。創作音樂更是人類偉大的貢獻,詩人的詩,音樂家譯成音符,就像畫畫,鮮豔的色彩,讓景色活生生的展現。 我曾經專心聽賞交響樂,它表現出音樂的巔峰,它綜合了不同的樂器,和諧演奏。用笛描述鳥兒鳴叫,用琴弦的迴音傳達流水,低音喇叭的音符讓人感到嚴肅淒涼,鋼琴快樂的旋律讓人心神開放。因為樂器演奏出美麗的旋律,音樂家應用它創造神奇的效應。由美妙的音樂表現許多不同的主題,作曲家用音樂描述詩歌內容,把語言化為音樂。十八世紀許多聞名音樂家出生,如貝多芬、舒伯特等等,他們對音樂的貢獻以及對社會的影響,和科學家或政治家的成就相同。 貝多芬1770年出生於德國,聞名的樂曲「獻給愛麗絲」,在貝多芬生前未公開發表,到1867年貝多芬死後40年才被發現。曲名中的愛麗絲是誰,仍然未知。一般認為,真正的曲名是特蕾塞Therese,由於貝多芬筆跡潦草而被誤為愛麗絲Elise。雖然後來有很多的猜測,因為其美麗的旋律,讓人們特別喜愛。 十七世紀以後,歐洲社會有很大的變化,革命不斷發生。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在軍政中嶄露頭角,因拿破崙加冕稱帝震撼歐洲,使貝多芬有些反感。1810年拿破崙戰爭持續帶來動盪,社會對之日益嫌惡。因而貝多芬改變主意,不獻出自己的傑作「英雄交響曲Eroica」,反映出貝多芬在政治上的見解。社會上大都希望有自由開放的力量,讓藝術也可以在其中發揮。後來拿破崙的滑鐵盧戰爭失利,在歐洲失去了帝國版圖。音樂家的貢獻,不僅創造了優美的樂曲,也能夠帶動各種社會運動,影響民主政治,發揮它重要的角色。 令人遺憾,貝多芬四十多歲失聰,1815年因為耳聾不能再公開表演。聽力喪失對作曲家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打擊難以忍受。但耳聾並不影響貝多芬的作曲,卻更加表現出他深厚的音樂創作力。貝多芬於1827年去世,他一生共創作了九首編號交響曲、許多歌劇及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令後人難忘,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的貢獻。 人類文明的進步永遠不會停止。從第一世紀的宗教革命,14世紀文藝復興,16世紀工業革命,18世紀種族自決,到今天的生活改變,電腦、電視、手機等等的發明和創新,一切演變都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方便。感謝貝多芬及所有的音樂家,他們對藝術有許多獨特的創意,他們對音樂的貢獻,使得今天的世界多彩多姿、美妙無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