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霸權
林逸郎 ( 2011.10.22 講於聖地牙哥台灣中心讀書會)
﹝摘要﹞
中國崛起,美國國力衰退,常為當今電視議論話題。
經濟基礎建設、軍事擴充現代化固然很顯眼,令人括目相看;但僅國力之一部分。一個興旺的國家在政治、法律、文化、藝術、思想...等上層建築領域也必欣欣向榮,充滿活力,對應發展。
伴隨中國經濟發展,沙文主義,民族主義意識也隨之高漲。南海爭端後更為囂張,因而整理我們所熟悉關於霸權的歷史資料,然後和中國做一比較。
參考書目:
-- A Concis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World, by Rondo Cameron
-- The Story of Philosophy, by Will Durant
-- 海權論, by Mahan/范利鴻 譯
-- Yalta: The Price of Peace, by S. M. Poling
﹝本文﹞
中世紀(Medieval)後期,義大利以東地中海沿岸商業貿易已相當發達;十四世紀文藝復興後漸擴及義大利以西地區。 航海技術、航隻設計、造船技術、天文地理知識日益進步充實,歐洲人終於駛出地中海,奔向北海、大西洋。接著便是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歐洲人探險家新航路的發現、開拓。十六世紀西班牙王朝連年征戰,
賦稅橫征暴斂,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攫奪金銀財寶源源不斷輸往西班牙,但不足開消,通貨膨漲,物價高漲,造成向國外購買商品反而比在本國生產便宜的後果。
於是生產事業無法在西班牙立足,金銀紛紛流向歐洲內陸、荷蘭、英國。 導至國庫空虛,國力外強中乾。葡、西二國分割世界的美夢也就告終,歐洲重心移至北海(North
Sea)。
英國霸權地位並非輕易一觸而蹴,而且經過長期奮鬥:
。1588 Elizabeth I殲滅西班牙無敵艦隊;
。十七、十八世紀和法國、荷蘭一連串戰爭,爭奪海權地位,英國都佔上風,但也無法將對方擊倒;
。法國大革命,1793路易十六國王、王后被送上斷頭台,震驚全歐,英國聯合歐洲封建王朝企圖封鎖法國,但反被拿破崙橫掃全歐,但海軍仍無法和英國較量;
。1805 Battle of Trafalgar海軍上將Nelson 以寡敵眾追擊法國、西班牙海軍,法國海軍全軍覆沒,Nelson 在此役陣亡;
。1815滑鐵盧之役拿破崙戰敗後,確立英國十九世紀獨霸的局面達一百年之久。
強權要靠強勁經濟力支撐,但經濟力僅是必要條件。 英國在科技、政治、法律、文學、哲學、藝術、人文等上層建築在十六世紀都己經走在最前端:
。16-17世紀哲學家Francis Bacon 建立科學的研究方法,他首創歸納法有系統的從事各科目研究;Bacon後繼者Hobbes,Locke;發現血液循環論Harvey;大文學家莎士比亞,Ben
Johnson; 17-18世紀大科學家牛頓;
。政治上,1630年代 Charles I和議會就國王、議會權力問題而爭論不斷,後因征稅問題而陷入內戰,國王查理士一世後來戰敗被俘。在150人組成的法庭,君權神授意識的查理士一世在法庭咆哮,認為法庭無權審判他。
1649法庭處死查理士一世。 往後政治動蕩約四十年時間,1688年在議會主導下確立君主立憲體制。
。1776亞當史密斯發表國富論奠定資本主義理論基礎;十八世紀後半葉,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
。法國啟蒙學者孟德斯鳩長期觀察英國政治,從議會運作而得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之結論;(難怪法國人很驕傲對英國人說:歷史上,和你們打過無數敗仗,但思想上我們永遠領導你們。)
。十九世紀霸權確立後,英國吸取世界各地精萃滋養英格蘭,上層建築達登峰造極之境。 唸過高中物理的人都知道法拉第(Faraday)、馬克斯威爾(Maxwell);家喻戶曉小說:傲慢與偏見、雙城記、簡愛、咆哮山莊…;達爾文進化論至今還令基督教教義議論紛紛;另一位令資本主義世界頭痛不已人物---德國猶太人馬克思每日往返大英博物?圖書館(藉以逃避妻子嘮叨)
終其一生,完成無數巨著;
。近世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理論皆源自英國,如何不令英國人驕傲?
二十世紀初,新冒出歐卅強權都被英國合縱連橫而硬壓下去。
。俄國沙皇1812擊敗拿破崙成為歐陸強權,英國一直防範俄國。 俄國歐洲出海口波羅地海(Baltic),黑海(Black Sea)都要經鄰國峽灣,容易被封鎖,因此汲汲在東亞找出海口。
它在中國東北旅順、大連發展和日本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利益發生衝突而引發1904日俄戰爭。 俄國波羅地海艦隊航經北海、大西洋、印度洋駛進入太平洋;途經英國殖民地、勢力範圍,英國藉英日同盟關係將俄艦詳細資料情報,艦隊到達地點一一通報日本。
日本海軍在黃海,對馬海峽以逸代勞夾擊俄軍。 俄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帝俄從此喪失在亞洲發展的據點。
。 十九世紀中葉,德國開始工業化,七十年代德國統一,八十年代擠入列強,實行東進政策,將勢力伸入土耳其、近東。 它計劃修築聯結歐亞的鐵路,從漢堡、柏林、君士坦丁堡、巴格達進入波斯灣。
無疑德國勢力將隨鐵路沿線控制土耳其進入高加索、阿拉伯半島、波斯,威脅印度;德國工業產品將由鐵路輸出,對海權英國造成莫大威脅。 而當時英國勢力已入侵阿拉伯、波斯地區,印度早已是英國殖民地。英國一反壓制俄國敵對態度,聯合俄、法一再阻撓反對這鐵路的進展。
。英國本和土耳其奧土曼帝國結盟(Ottoman Empire)封鎖俄國黑海艦隊,但因土耳其和德國上述關係而和英國結下樑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策動阿拉伯酋長、人民起來反對土耳其奧土曼帝國,尋求獨立自主。阿拉伯的勞倫斯也心知肚明英國不會讓阿拉伯人民獨立。
1895年德國生產力超過英國,次年美國生產力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但並沒有撼動英國勢力的擴張。 一次大戰後,英國元氣大傷,難以號令諸候。但新霸主又未產生,國際社會呈現群雄並立,各自為政的狀態。
國際貿易上,英國及其殖民地有英磅區;美洲有美元區;德國及其勢力範圍有馬克區;亞洲有日圓區。 各區之間層層關稅關卡保護政策,國際貿易陷入困境,貨不暢其流,終導至1929生產過剩的經濟大蕭條。
不景氣持續,就業情況沒有改善,最終以戰爭方式收拾殘局。
1944德、義、日軸心國已注定戰敗。聯軍政治人物已經開始計劃戰後佈局。1945二月三巨頭在雅爾達開會時,俄軍逼近柏林僅70公里處。會中,鑑於二次大戰德國對俄國巨大破壞,史達林最關心是劃波蘭為蘇、德之間的緩衝區,要求德國承擔巨額賠償,將德國機器設備搬往蘇俄,去工業化,永遠成農業國家。邱吉爾汲汲想恢復大英帝國版圖,影響力,要在巴爾幹半島有立足點,尤其支配希臘政局。羅斯福當時身體狀況已經相當衰弱,但頭腦仍相當敏銳,心中最在意是要得到蘇聯、英國合作使聯合國能順利成立,希望戰後世界能維持至少五十年的和平;美國已放眼世界盟主的地位。
戰後歐亞大陸一片廢墟,只有美國本土沒有受到戰爭的摧殘,只有美國才有能力支援歐洲重建工作,只有美國有餘力調停中國國共內戰,軍援蔣介石。 美國順理成章成為世界盟主。
亦即美國生產力世界第一後經歷五十年的時間實習、成長、歷練才足以成熟達到世界霸主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威爾遜創立國際聯盟,但受制於國會,美國沒有成為會員國,國聯也無能處理國際糾紛。)
反恐,伊拉克戰爭,2008金融危機,美國陷入1929大蕭條以來最大經濟危機,失業率官方數字最高時超過10%。 二年多時光已過失業率仍高居不下,維持9%左右,而且國家負債額已超過GDP,如果加上公司、私人負債其金額可能達GDP的三倍。
因此美國霸權淪喪,影響力不再之說甚為普遍。 自古以來,那一霸權不是最終淪落?亞力山大帝國、羅馬帝國、蒙古帝國以至近代大英帝國於今安在?其實美國國力中衰之說又不是今日始,尼克森時代,越戰末期,美國想求和而不可得,季辛吉便曾自嘆美國影響力不再。曾幾何時並非政壇主流的雷根總統憑藉極右派美國人優越感及反共思想,堅持維持軍事競賽,不意居然扳倒蘇聯導致蘇聯解體,而成為世界獨霸。今後美國國力是否一路下滑,或者將會起起伏伏,誰也不知?但我們確知美、歐、日本間早已無甚差距;受制於財力,對小國也不可能大方援助收買,昔日風光早已一去不復返。但國際通貨仍以美元為主,只要這張王牌沒有被取代,美國仍勝人一籌,有自由揮灑之空間。
相對美國國力衰退,中國外匯存底以兆美元計,而且是美國最大的債主。北京奧運;上海世博;GDP超過日本,一躍而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城市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高速公路、鐵路,跨海大橋一一完工;國防彈導巡曳飛彈,自建導航系統,殲二十,潛艇,建造航空母艦,…。近二百年來中國確實未曾有過如此興旺景象。最近中共艦隊穿過美、日第一島鏈;和越南、菲律賓南海起爭端。
中文報紙,中文電視台爭相報導、分析中國威脅論,興奮之情不言而喻,儼然強權、霸權。
光鮮亮麗的外表,內部問題重重,突顯危機四伏:
。根據GDP的定義是國民消費,私人國內投資,政府開支,國際貿易淨值(出口 - 進口) 的總和。擁有13億和10億人口的中國和印度,國民消費和政府開支便足以將GDP推向前茅
(中國第二,印度第四)。 但如依國民所得(per capita income) 情況大為改觀。 根據IMF 2010資料,中國$4382
名列94,印度$1265 名列138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nominal)_per_capita)
。
每個國家國情不同,若以購買力(Purchase Power Parities PPP)方式計算2010中國$7519 名列94 而印度$3339
名列129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PPP)_per_capita)。
中國有一半人口每天收入不足$2,其中二億人一天收入僅$1,財富分配不均嚴重可見一斑。
中國官方GDP數字灌水是眾所周知之事,然而另一方面仿造外國商品,盜印影片、唱片、軟體,生產假藥、假酒、假煙,…等並不計算在GDP之內。
。中國開始大量累積外匯存底是2001加入WTO以後的事。 也就是外國直接投資(FDI),在中國設廠,雇用中國工人,生產製造,產品再由母公司行銷世界各地。
這模式和十九世紀末德國、美國生產力超越英國是不同性質的。 和二次戰後日本家電、鋼鐵、汽車擊敗競爭對手,行銷世界各地也是不同性質的。它基本上是替外國生產,為外人需要而生產,賺取廉價工資。
。一個社會發展進程,首先資本累積(accumulation),然後建設創新(innovation)。二線、三線城市大量建造住宅,商業大樓,但居住率僅有20%;高速公路、鐵路大肆建設,但使用率僅1/3。
能源效率非常低,污染極嚴重。 這些投資固然都會在GDP帳上顯示亮麗的成績單,但顯然辛苦廉價勞力累積的資本並沒有投資在刀口上,並沒有用在最迫切的地方。
北京鳥巢、國家大劇院、上海博覽會、…皆具好大喜功勞民傷財性質。
。私有化已經歷一段時間,公營企業產值仍約30%左右。 而關鍵產業如煤礦、煉鋼冶金、石油天然氣開採、石油化學、運輸交通、電力、金融體系仍公營為主。然而在私營熱門的產業均為高幹、高幹子弟所壟斷,普通人家根本無法插足。
這是官商勾結特權壟斷分贓,權貴壟斷在於祖上蔭庇和朝中有人和資本主義國家經歷激列競爭,倒閉,合併,大企業併吞小企業壟斷市場過程是完全不同性質的。
。英國發展資本主義過程,有部分貴族投資商業,有直接從事經營企業而致富,他們具承擔風險的冒險精神。當封建貴族和資本家利益衝突時,他們往往介於二者間橋樑。這是英國由封建轉入資本主義比起其他國家如法國、俄國溫和漸進的原因。英國自由、民主、法治的進程,英國從商貴族為其本身利益具有催化作用。而中國高幹、高幹子弟和英國從商貴族正好相反,利用其特權方便行事,妨礙行政公務正常運作,扭曲法律,開民主、法治倒車。
。一國經濟健全發展和社會上人和人之間,企業和企業間,企業和個人間信任度息息相關;尤其是金融業的發展。然而中國社會造假、詐騙司空見慣,連最起碼的食品安全都成問題,其他行業可以類推。
關於國家R&D的報導很多,但實不知其成效,是否成為外國機構的實驗室?北大、清華等名校專為高幹設博士班,突顯學術機構是服侍政界之婢女。
。到中國旅遊,除了欣賞風景、古蹟、古物外,髒、亂、臃擠、不守秩序成為獨特之現象;亦即人民人文素養、上層建築上乏善可陳,國家沈潛內部力量何在?
基本上中國社會是集封建殘餘特權腐化,十九世紀資本主義最露骨赤裸裸的剝削,共產主義一黨獨大專制獨裁於一身;具封建、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弊害的政治體。短時間獨裁統治固然發揮其功效,長期其所造成的弊害必反噬其生機。反觀其他強權發展歷史,中國能擠入強權、霸權?
( August,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