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10 年 11 月

我的馬拉松經驗
黃正源

幾年前,我有一個同事六十幾歲、半退休狀態, 每天騎腳踏車來學校,我們常常一起聊天話家常,我問他有沒有跑過馬拉松,他跟我說他從前常常跑馬拉松,一直到三十五歲以前一共跑了十次的馬拉松,這讓我很意外、很受鼓勵,我心裡深處開始浮現馬拉松漫跑的念頭。

我的同事還跟我說,後來他年歲漸長,感覺膝蓋雙腳受不了,體力也吃不消,才開始改騎自行車運動,每年一兩次到世界各地參加自行車的旅行活動,非洲、印度、尼泊爾總是帶著一部自行車隨行渡假,這讓我非常的羨慕、佩服,我很想做同樣的嘗試。

我對跑步運動本來沒有一點經驗,跟他閒聊以後,才開始嘗試漫跑,彼此交換心得,於是,我的同事把自行車當隨身行李、帶著自行車旅行,我則靠我的雙腳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漫跑渡假,馬拉松的漫跑給了我許多人生的啟示與收穫,尤其是我這個同事今年七十歲攝護腺癌手術後、正式退休,我對馬拉松漫跑雖然不是「欲罷不能」,卻有一種「能罷不欲」的感覺。

我開始漫跑及參加馬拉松,除了同事的鼓勵以外,最大的因素還是所謂 「空巢期」的時間巧合。進入中年以後,兩個小孩長大、出外唸大學,只剩下我們老夫老妻在家裡守空門,每天工作上班以外,已經不必再為了每天接送小孩、參加課外活動而操勞,不必以小孩子的生活為重心,屬於我們自己的時間雖然多了出來,不過,陪伴小孩成長的樂趣突然一起不見了,我們反而有一種失落不知所措的感覺。

小孩唸中小學的時期,我們的生活很豐富,最大的樂趣大概就是參加他們的活動,他們學鋼琴,每週固定去鋼琴老師家學習鋼琴一個小時,他們的教法是所謂的鈴木教學法,偏偏這個教法就是要求父母陪讀,要求父母陪伴學琴,還要隨時播放鋼琴的曲調讓他們傾聽,培養音感及旋律感,鋼琴演奏發表會的時候我們也都全家參加,這些活動成為我們生活方式的一部份。

我們小孩除了學鋼琴以外,也參加社區的少棒比賽、高中的越野賽跑校隊及網球校隊,每一個比賽活動、無論輸贏都是我們做父母的驕傲,不管是週日或週末,我們都很興奮地期待參加他們的活動、替他們及他們的學校加油,我們父母是他們的當然啦啦隊,幾乎每個週末都有固定的比賽活動可以參加或加油,等到他們離家進入大學以後,我們才突然感覺沒有小孩在身旁的空虛,我們開始找尋可以替代的生活方式,開始健行漫步及漫跑,居然讓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健康的生活世界。

於是,我展開了這幾年來的漫跑及馬拉松比賽。

* * * * *

馬拉松跟距離比賽、跟時間競爭;跑馬拉松是一個挑戰,一個意志力與體能極限的挑戰,這個挑戰沒有捷徑,只有一個竅門:恆心訓練、充分準備。

跑馬拉松需要靠毅力,堅持到最後一分一秒都不能放棄;需要靠耐力,以耐性執著、不管上坡下地都不能中止;還需要靠體力,身體的每個肌腱、每個水分、每個卡露里都在馬拉松的跑步中殘酷無情地被摧毀,馬拉松的困難是不能懷疑的,不過,我深信它也可以培養耐力、訓練毅力、鍛鍊體力。體力讓你跑得快、耐力讓你跑得遠、毅力讓你能跑完。這三個力量就是我們做人做事不可缺少的個性,卻可以在平常恆心不斷的漫跑訓練中慢慢地培養出來。

我的漫跑訓練都在住家或學校附近的街道或公園步道進行,我的漫跑沒有什麼特別突出,一切以平常心出發。我開始漫跑的時候沒有什麼距離或時間的概念,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培養興趣及體力。

我每天四點多起床,稍微洗臉、沖涼提神以後,四點半左右就在住家附近的公園及濱海公路漫跑,透清早,沒有行人、沒有車潮,只有清晨的晨曦及閃閃發量的繁星在陪伴著,偶爾可以看見遠方快速消失的流星,我就在這樣清新的空氣中,沒有馬錶、只用自己的手錶跑了一個小時左右才回家盥洗及享用早餐,我從來沒有確切衡量過自己的速度,也沒有去估計自己跑了多長的距離,幾個禮拜以後,因為重覆在一樣的路段漫跑,才開始注意到這些路段、其實每隔一個段落都有一些記號,這些記號即是路標距離的記錄,我才確定的計算出我的晨跑都在五、六英哩左右。

我一天跑兩次,第二次的練跑則是在中午的時間,我在辦公室把運動鞋及漫跑短褲換上,即在學校附近的街道路段漫跑,沒有固定的路線,只是儘量努力地跑三十至四十五分鐘,也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才慢慢有距離與時間的概念,算起來大概也是跑了三、四英哩左右。

就這樣我一天跑兩次,清晨及中午,每次都在四十分鐘至一個小時之間,一個禮拜跑五或六天,我的體力慢慢地訓練出來,我的體重也慢慢地減輕許多,有了一些心得以後,漫跑的興趣也漸漸地培養出來。

這些漫跑風雨無阻、換上短褲、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我們外出旅遊的時候,我也是透清早在各地的大街小巷穿梭漫跑的,這種傻勁給我許多意外的收獲,讓我對許多城市的大街小巷、人文社會有更深入的體會。

這些「少量多餐」的短距離漫跑可以訓練體力,因為四至六英哩(約十公里)的距離,大約一個鐘頭內可以完成,可以不必準備飲水或飲料,我平常的漫跑也沒有準備飲水或飲料的,因為只有一個小時,通常只要在開始前或結束後補充需要的水份,就足夠了。

培養了體力以後,就要開始訓練耐力,在週末兩天的兩個機會、固定做一次較長距離的耐力訓練;耐力的訓練就是把漫跑的時間延長或距離加大,我通常以兩個月的時間做一個週期單元,每個週末的週六或週日增加二十分鐘時間或兩英哩的距離,每週逐步累積一直到三個半小時或二十二英哩後即每週逐步遞減,當然我們的體能需要靠足夠時間的休息來恢復,不可能每週持續地做這些密集的訓練,所以,我的運動量都按照自己的目標做調整,幾年來我一直保持著每週跑三十英哩的總距離,這個三十英哩的總目標每週分多次漫跑來完成的,一週多半維持在三至五次左右跑完。

跑馬拉松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以我自己三十多次馬拉松的比賽經驗,唯一最重要的條件還是一個執著的毅力,這個毅力也是可以培養出來的;有了體力及耐力,還需要訓練毅力,這個毅力就是意志力,就是恆心,能夠在單調無聊的漫跑中持續永恆地訓練下去,無論什麼原因、什麼外力,始終保持著「永不放棄」的平常心,能夠風雨無阻地保持漫跑,就是毅力的訓練。體力、耐力不難鍛鍊,毅力堅持卻很難。

* * * * *

參加幾次的馬拉松之後,常常碰到一些熟面孔,或者收到一些漫跑訊息的電郵,尤其是運動器材的經銷商,我開始接受邀請參加他們的漫跑俱樂部,我配合自己的時間選擇了愛迪達(Addidas)、 NorthFace及耐吉(Nike)的漫跑活動,他們各自錯開時間、不同的日期、不同的路段,他們的漫跑俱樂部是世界性的,在幾個大城市都有類似的活動,主要作為這些經銷商的公關及促銷活動。

我尤其喜歡參加耐吉及愛迪達的漫跑俱樂部,這兩個漫跑俱樂部大約在同一時間成立,耐吉先成立,主要在提供機會,讓參加耐吉馬拉松的選手用來培訓。

耐吉馬拉松今年是第七屆,我年年參加,這個耐吉馬拉松在終點的地方、有專人穿著禮服、送給跑完馬拉松的選手、一只精緻的第凡內項鍊,我都把這只項鍊轉送給我的家內,而我很幸運,每次耐吉馬拉松都能擠進前三名,當然這個前三名的特別獎品則由我自己獨享,所以,我在耐吉的漫跑俱樂部、除了忠誠的每週參加以外, 無論是年齡或年資,我的輩份都是很高的,每次都進入前三名,更是讓許多年輕的俱樂部成員刮目相看。

愛迪達漫跑俱樂部的成員較少,每次大約只有三十位左右,不像耐吉漫跑每次都有八十至百人參加,愛迪達人少,彼此熟悉融洽,成員因為工作的變動,常常有新面孔加入、舊朋友消失離開,我是少數繼續忠誠參加的創始會員,由於幾年以來我都是一樣的裝扮、一樣的運動衣褲,我們很熟,有的朋友會啕侃我是不是沒有衣服穿,有的朋友會把抽中的跑鞋大方地轉送給我,這使我感受到漫跑俱樂部成員的溫馨,我則仍然保持一向的低調,繼續參加這些漫跑活動,繼續參加馬拉松的比賽。

NorthFace的漫跑俱樂部規模更小,每次活動只有三至五人參加,有好幾次我還是唯一出現的成員,後來,這個俱樂部只好無疾而終。

這些漫跑俱樂部的活動都是在晚上或週末舉行,所以,這些漫跑活動成立以後,我逐漸減少了清晨的漫跑,每個週末的活動還有一個MovinShoes的漫跑俱樂部,這個俱樂部跟一般的漫跑不一樣,他們每週六早上七點在聖地牙哥各個不同的地區公園漫跑,所以,幾年下來聖地牙哥所有的地區公園(無論山路或海濱)我大概都跑完過,這個俱樂部只有十幾個成員,卻是馬拉松的常跑健將,經過幾年以後,因為每次都要開車三十分鐘左右、在預定的公園集合,我慢慢地淡出這個俱樂部的漫跑,把開車時間減省下來、自己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街頭漫跑,畢竟這些漫跑還是只能靠自己,再多的精神支持、精神鼓勵,自己沒有親自下決心去做,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我跑馬拉松或漫跑訓練從來不做暖身操,我只是在起跑以後把腳步放慢些,畢竟長跑不是短跑,「路遙知馬力」,最後的幾分鐘遠比開始的幾分鐘更具挑戰性,所謂「行百里半九十」,我想暖身操的心理準備的作用遠比實際的運動效果大,對我來說,我做任何事就像跑馬拉松一樣,我的態度始終把它以「第一次的興奮感」做最後一次的拼命去參加,所以,我每次跑完馬拉松以後總是期待著下一次的另一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