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
|
2007 年 11 月 | |
查某人也要「新國家」(New State):當代台灣婦女運動與政治轉型
(I) 九月九日在聖地牙哥台灣中心舉行的台美基金會文化歷史演講系列,主講人范雲教授是台灣來的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也是婦女新知基金會的新任董事長。首先由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的陳清池董事長致詞歡迎。他說,這是基金會自2000年開始舉辦文化歷史演講系列以來的第31次專題演講。這個講座的策劃與推展要歸功於鄭德昌先生。今天很難得的請到范教授,她來自「芋仔番薯」家庭,出生於淡水。在台大獲社會學學士、碩士,1994年到耶魯大學進修,六年後,獲社會學博士。大學期間就熱心參與學生運動和社會運動。2000年回到台灣,到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服務。目前在台大社會系擔任助理教授,兼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她的研究包括婦女運動、國家與社會的關係,特別注重性別與政治,以及促進公民社會的發展。她是美國亞洲協會(Asia society)2007年亞洲青年代表人物唯一來自台灣的得獎人,2006年亞洲得獎人為蕭美琴。很榮幸今天請到她來與我們分享她的研究心得。 以下是范教授的演講紀錄: 很高興今天來到聖地牙哥,十年前我來過一次,那時在耶魯念書,校園裡成立了台灣查某﹝Taiwan Women﹞的組織,台灣查某和NATWA有合作,我曾經和台灣查某的朋友一起來San Diego參加WUFI紀念228五十週年的研討會。昨天「田土伯」給我一捲錄影帶,叫我看當年我在這個研討會的餘興節目裡跳舞的鏡頭,看完後,昨天晚上,我才想起當時我除了來跳舞之外,其實,主要的工作是在研討會中發表一篇有關族群記憶與二二八的文章。可能是因為當時我對聖地牙哥的印象太好,台僑也很熱情,所以這次鄭德昌邀我來,我就一口答應了。 今天很高興把我以前念書時所做的研究,以及回台後參加婦女運動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台灣二十年來的進步情形。因為時間有限,今天我只針對婦女參政方面,作個詳細說明。 婦女新知基金會是台灣推動婦女運動的一個重要的組織,呂秀蓮在美麗島事件被關之前,就已是早期的婦運工作者。她被關以後,婦女不敢碰政治。當時李元貞教授認為婦女運動和政治運動同樣重要,所以在1982年成立婦女新知雜誌社,今年是2007年,我們才剛慶祝了成立25周年。台灣的婦運,可以說是在解嚴前即已開始不斷在努力的社會運動。以前我在耶魯念書時,所作的博士論文便是研究有關台灣的婦運團體組織。回台後,受邀參加婦運工作,最近剛接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我想這個身分對於今天的講題,是和我台大教書的身分一樣重要,因為我很多的學習,都是在基金會裡工作才了解到的。從前做研究是站在外面看,現在是身歷其境。 今天的講題有「New State」這名詞,也許有些太過「學術」了,不易了解。為什麼我們說查某人也要「新國家」?國家運動,在海外非常重要。研究台灣獨立的運動,非常重要的發展都發生在海外,因為當時在台灣內部是禁忌的話題。我們在此把「新國家」這個名詞做個轉借,新國家運動其實也還在發生,不知何時可以達成,但至少我們看到台灣婦女已經在建造New
State。State的另一個意思也就是一個大的政府組織,在新的國家還沒完成之前,我們可以改造一個New State,作為一個國家機器,一個國家組織。過去二十多年來婦運的發展,已進行到改造State(政府組織)的地步,所以講題的第二部份,就是台灣當代婦女運動的政治轉型,反過來說,台灣的政治轉型也影響了婦女運動。 兩千年陳水扁與呂秀蓮搭配競選總統時,口號喊的就是兩性共治,這也可以說是受到婦女運動影響的結果。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推行兩性共治? 落實女性公民權 ─ 傳統上政治都是以男性為主,這與我們早期男主外、女主內的文化有關。真正的民主化,應該落實佔國家人口一半女性的公民權,而不是只有投票權,卻沒有實質的政治參與。 反映社會內不同性別的公共政策觀點。社會上有一半是女性,因此公共政策的受益者有一半是女人。公共政策應顧及女人的需求,例如交通方面,捷運乘客大多數是女性和年輕人,所以有關捷運的政策,就應多為女性著想。醫療方面亦然,婦人病和男性的並不一樣,早期婦產科醫生大多是男人,現在已有較多女婦產科醫師。公共政策取決於政治人物,而男性政治人物就比較容易疏忽女人的感覺和需求。當然女人一定可能也會忽略女性的需求,但是了解女人需求的可能性,一般說來還是會比男人高。 改革政治的新動力 ─ 這是根據各國的研究發現,男女成長過程中受到不同的教育與社會化的過程。通常男性被灌輸金錢利益的追求,而女人相對而言,比較可能是為著某些理想。所以,許多研究發現,女性參與政治越多的國家,則這個國家的政治越會清廉。當然,就個人層次來看,也有例外的,但她們還是比同樣背景出身的男性政治人物,更會支持婦幼問題。有調查發現,女性立委比男性立委注重醫療、福利等問題,男性立委較偏向國防、外交、軍事等。婦女參政不只是婦女的利益,是從全民的利益改革著想。 既然兩性共治是重要的,那麼,婦女參政又遇到了哪些阻礙? 首先是政治領域的男性文化與思維。由於傳統的男人參政觀念,女性參政者身處多數男性參政的場合,常會覺得不「fit in」(格格不入)。 其次,是社會缺乏對女性能力的肯定與尊重。對於男人位居高位,社會不會先懷疑他們的能力,但當女性居高位時,則會先被投以懷疑的眼光,例如宗才怡、呂秀蓮等剛上任時。 女性從政的障礙還有社會對女性公眾人物的偷窺與偏見。璩美鳳是個例子,如果她不是女議員,就不會受到隱私權受到可怕而難堪的侵害。蕭美琴被捲入緋聞案,是另一個例子。社會對女性參政者私生活的好奇,這種偷窺與偏見,造成女性的懼怕參政。 最後,但卻是相當根本的一個障礙,還是女性在「私領域」的負擔。常言說,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賢內助。但是對女性參政者而言,則剛好相反。成功的女參政者,背後不能也不要有賢內「阻」。有一次我看到站在台上與陳水扁一字排開的女政府官員,不是單身,就是喪偶:葉菊蘭、呂秀蓮、陳菊、和蔡英文。簡言之,由於傳統文化要求女性持家的觀念,使得婦女從政後,難於公私兼顧,從政之路確實比男士辛苦。 婦女參政,既然困難重重,我們要提昇婦女參政,就必須要有制度上的設計,而不是從個人的角度思考,才得以跨越既有的障礙。 台灣女性參政狀況 -- 民選公職 過去我們的法律保障婦女最低當選名額十分之一,當然這並不公平,因為婦女人數占人口的一半,後來這項法律已經廢止。我們看到,2006年的女性區域立委占了百分之二十點九﹝20.9%﹞,幾乎超過五分之一。要特別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台灣婦女參政的比例雖仍遠低於歐洲許多國家,但是與東亞國家相比,還算小有成就,我待會兒會進一步說明。以台北市議會為例,因為資源多,女性教育程度高,條件特殊,所以女性參政成果驚人,2001年的女性議員超過36. 5%! 再來,我們看,各縣市長的女性比例則明顯偏低,只有8.7%(未包含北市、高市兩都會區)。一般認為的原因是因為縣市長選舉是選出單一公職,這樣的選制一般選民比較不會投給弱勢(女性)候選人。如果是多席次的選制,要選出眾多名額,例如立法委員或議員,選民則比較有可能投給弱勢或女性。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縣市長選舉中男性候選人普遍仍占優勢。 政府公職部分: 在政務官部份,蕭萬長內閣時有10%,連戰內閣時13.5%,游內閣時18%,這主要是因為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承諾婦女團體,保證當選後內閣會有1/4是女性。有趣的是,2004年連宋政見加碼,承諾公職提名1/3女性。可見政黨競爭,有時婦女會得利! 但是,在公務員的部份,則普遍反映天花板效應與女性生涯困境。女性公務員基層人數很多,但科長以上卻越來越少。爬到某一高階,就隔了玻璃天花板,高處可望不可及。 政黨內的女性比例: 如果我們來比較各政黨內決策層中女性所佔的比例,我們會發現,民進黨從1996年的10%,跳到1998年的15%,這是因為彭婉如擔任民進黨婦女部主任時,推動女性公職應占黨內1/4。雖然這四分之一條款後來被妥協為所謂的「每提名四人,有一人為女性」。這個意思是,提名5人也是一名,6人也是一名,7人也是一名,到8人才提兩名女性。但還是很重要的變革。奇怪的是,民進黨到了2001年,女性比例卻下降了。 國民黨的部份,在1993到1998年幾乎只有6%。2000年突然跳到35%,雖然後來降了些,卻還是維持在25%以上。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原因是在2000年失去政權後,就決心改革,覺得性別議題很重要,所以也從增加黨內公職的女性比例開始改革。 他山之石: 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的經驗。瑞典、挪威是由國家立法規定,任一性別提名不得低於40%,晚近拉丁美洲也有不少進步。也有些國家是以政黨內規來處理,德國社民黨是40%,綠黨規定得更高,50%。 當然,大家常說,儒家文化與歐美不同,讓我們看看同為儒家文化的東亞國家。韓國與日本雖在政府機構有改進,但在國會中的女性不到10%。和東亞其他國家相比,台灣立法院有22%的女性立委,我們的婦女在選舉參政上的成就高於日韓,這已引起學術界的研究興趣。 接著,我們來看各國女性議員在該國國會議員席次所占的比例:瑞典最高,接下來的次序是:丹麥、台灣、英國、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台灣在過去五年內的進步驚人,竟贏過英、美! 台灣女性何以有如此高成就的參政成績? 但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婦女運動與政治運動的互動。台灣的婦女運動與政治運動有互動的關係,例如彭婉如在當民進黨婦女部主任之前,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的秘書長,之後也擔任過別的婦女團體的幹部,所以她是以婦運背景進入民進黨。整體而言,台灣婦女運動在推進婦女參政有極大的影響力。台灣的婦運在參政的策略上也不斷地在反省、修正推動策略。以下,我將介紹婦女運動,從婦女保障名額到實踐性別主流化的過程。要瞭解這個過程,首先,我們必須將婦女參政的推動,放到當代婦女運動的歷史脈絡中來理解。(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沒想到我生平第一次做紀錄,就碰到范雲教授長達兩個小時的精彩、生動、內容充實,又深具教育性、啟發性的演講。范教授講話又快,(這是她自己說的,我完全同意)也幸虧她講得快,否則台灣婦女二十多年來的努力和成就豈是兩小時就講得完的?事實上,如果要細說台灣的婦運史,可能要花上至少一天一夜了。由於演講的內容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而且句句都精彩、重要,實在很難只做摘要。所以我決定忠於原著「全都錄」。這樣做,也可以讓那天無法到場聽這場叫座的演講的那些鄉親們「看」到范教授感人的演說。范教授帶來一張她在演說中提到的紀錄片「玫瑰的戰爭」送給台灣中心圖書館,由董事長陳清池收受。 演講結束後,因為聽眾對這講題很感興趣,紛紛提出問題或發表感想,范教授很耐心的一一解答,而我這篇報導已寫得太長了,聽眾們問了哪些問題,發表了什麼感想,就只好讓讀者鄉親們自己去猜吧! 以前我聽說過婦女新知基金會,只覺得她們很忙碌,這次聽完演講,才知道她們在忙些什麼,為誰而忙,不由得深深敬佩這個正在為婦女努力爭取權益的組織。為了幫助寫這篇紀錄,我到她們的網站多多了解她們的工作,哇!真是令人印象深刻,覺得我們應該支持她們,鼓勵她們,幫助他們,繼續努力,keep up the good work! 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事還須靠她們推動,大家可以上網www.awakening.org.tw,就可以看到她們25年做了何等多的事,也可以看到可以用何種方式來支持、鼓勵、幫助她們。 On a personal note,謝謝惠華見義勇為拔刀相助,替我做筆記,免得我尚未痊癒的右手肌腱炎再度受傷。當我坐在你旁邊,看到你振筆疾書,飛快書寫,我都看呆了。是佩服,也是感動。尤其後來我想起你自己似乎手腕也有毛病,我又多了一份愧疚。謝謝春美做錄音,而且在她百忙中,還燒成之一、之二兩張CD(我有沒有說過這是片長兩小時,又是快言快語,絕無冷場的專題演說?)她也替我印這個copy,印那個copy,替我向鄭德昌拿范雲演講的powerpoint檔,誰教我是「非高科技人士」呢!這些老朋友的全力幫忙,才使我終於能夠交差。唉,Carol,下次請別再哄我,逼我寫字了,叫我開口唱歌吧!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