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4 年 11 月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九月二十七日
總統府動員月會專案報告
創意台灣、全球佈局 -- 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

教育部部長杜正勝

「創意台灣、全球佈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乃 正勝到教育部四個多月來,經不斷思考教育本質、核心價值以及終極目的等問題,配合行政院落實台灣主體性、完備生活安全網、展開策略聯盟布局之施政主軸。其中的內容,除個人的一些思考外,並邀請學者專家、傑出企業人士與部內同仁參議,統整「挑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召開大大小小將近100場次會議,是凝聚各界之智慧與經驗而提出的教育部未來四年教育政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 (Maslow, A. H.) 強調人類有生理、安全、愛與隸屬、尊重與自我實現等五個由下而上依序追尋的需求,可見教育本質在於自我實現,讓每個人都完成自我,充分發揮自我的潛能,亦即「讓每個人都成功(success for all)」。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首重人才培育,先進國家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紛紛推出各項教育理念或改革措施,如美國布希總統於2001年提出「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擬定「2002-2007年發展規劃」;英國於2004年公布「五年改革方案 」(Five Year Strategy for Children and Learners),勾勒各級教育階段的改革措施,小學教育強調提供二小時體育及學習一種外語、一種樂器的機會,中等教育則以發展獨立的學科專長體系為主軸。日本於2003年制定「教育振興基本計畫」,強調培養能確實自我實現與自立的人,培育具有日本傳統與文化根基、並能在國際社會生存與高素質的日本人。是故,為國家未來的發展,面對國際日益激烈的競爭,教育的本質、核心價值和終極目的是國家教育政策制定者最應關心的問題,使國人能成為「完成個人」的現代國民,具備紮根本土的意識、迎向全球的才能,和關注社會的情懷。

壹、當前國內外環境情勢剖析

教育在過去歷任部長的領導及同仁的努力下,已有了一些具體的成果。包括:向下延伸到普及5歲的幼兒教育、降低國中小班級學生人數、調整高中職學生結構、落實高中職社區化、推動完全中學與綜合高中、暢通升學管道、建立終身學習體制、保障身心障礙與各類弱勢學生教育機會與品質、建立教學訓導及輔導三合一體制,以及完成教育基本法及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之立法工作等。然而在面對國內外環境情勢的改變以及國人對教育之殷切需求和期許,我們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一、國際環境分析

邁入21世紀,國際環境瞬息萬變,對教育主要的衝擊有三:

(一)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需求:因應知識經濟時代,調整教育內容,培養創造力,培育人文與科學素養兼具,配合並引導產業轉型升級所需之人才,都是當前高等教育規劃的重要課題。

(二)數位化時代學習型態轉變:數位化時代來臨,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如何提供數位化學習環境,提供各級學校教師與學生資訊應用能力,已成為迫不及待的工作。

(三)全球化時代國際競爭激烈:面對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人才流動沒有國界限制,取得優勢的關鍵繫於「創意」和「品質」。未來的趨勢,教育市場勢必開放,國際高等教育的競爭勢必加劇,教育政策惟有朝向更多元化與國際化,才能化危機為轉機,不但留得住本國人才,也可以吸引外國人才。

二、國內環境分析

近幾年國內環境亦產生重大變革,對教育最直接影響的因素有三:

(一)人口結構轉變問題:國人生育率降低,20年(1983-2003)來年出生人數已由40萬人降到22萬人,學齡人口快速遞減,對各級教育供需產生嚴重的衝擊;另外,來自東南亞與中國的配偶人數快速激增,民國91年其新生嬰兒所佔比率已達八分之一,不論是配偶本人或其子女已成為我國教育的新興課題。

(二)學校擴增後學生素質提升之壓力:過去幾年為暢通升學管道,廣設高中、大學,造成學校學生數量快速擴增,但教育資源並未隨比率配合成長。在齊頭式資源分配觀念下,欠缺競爭機制,導致教育資源稀釋化,嚴重影響教育品質。

(三) 教育鬆綁後體系的調整:教育鬆綁乃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也是手段,促使校園邁向民主化,但對教育環境與行政運作卻也產生若干調適的問題。例如:中央與地方權限未能釐清;校長的行政領導、教師的專業自主與家長的參與權之理想互動模式有待建立等。另外,教育改革的主要動力在教師,民主化後如何提升專業化,強化教師專業、敬業與樂業,乃必須面對的課題。

貳、教育核心理念

為解決上述國內外環境變遷所造成之問題,個人將以下列三項基本核心理念,做為施政之準則:

一、適性揚才

教育應配合學習者之能力、性向、興趣及需要,提供各種適性學習機會,以發揮其多元潛能,建立社會多元價值觀,達成國家多元發展之總目標。

二、迎向全球

創新為國力之泉源,也是人類文明進步之動力。我國過去經濟與政治的成就,是與世界先進文明互動的結果,當前教育的推動亦然,要放在全球的架構中思考,以世界先進國家為標竿,不斷要求自我提昇,使我國教育亦能邁入先進國家之林。

三、扶助弱勢

有云「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由於所有學生並非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國家應將有限之教育資源作合理的分配,使社會經濟劣勢之學生有充分合理公平的機會得到發展。

教育改革是對社會價值觀、傳統文化慣性的挑戰,是對個人的改革,也是對社會的改革。重視學習者的個性、特性,發揮他的才能、創意與創造力,國力將隨之提升。適性揚才是實事求是的作為,務期學生潛能之充分發揮,以實現自我,邁向成功之路;迎向全球是國際視野之開拓,務期在國際之合作與競爭中取得優勢,引領國力升級及國人生活素質之提昇;扶助弱勢則是人文關懷的表現,務期實踐社會之公平正義。因此,根據上述基本核心理念,並檢視當前之教育問題,本於統整簡化、去蕪存菁之原則,提出未來四年施政主軸。

參、施政主軸

教育部未來四年之施政主軸以「培養現代國民」、「建立台灣主體性」、「拓展全球視野」、「強化社會關懷」作為四大綱領,提出13項策略及33項行動方案。(見附圖)
這個施政主軸乃理念與實際之結合,以理念為基礎而衍生出策略與行動方案。秉持「回歸教育本質」、「完成個人」的施政理念,讓教育理念落實到每個個人,使其發揮最大潛能,完成自己。人能完成自我,即是完成國家,個人能力充分發揮即是國力的提升。21世紀的核心價值在於先進的創意與寬廣的視野,教育除激發個人的原創性外,亦應引導個人有寬廣的世界觀與長遠的歷史觀,因此,本部提出「創意台灣、全球佈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作為施政的總目標。

一、現代國民

面對後殖民時代的全球化、市場化與資訊化,以及知識經濟、生物科技之新時代,教育應有新思維與新作為。針對培養現代國民,我們提出下列三項具體策略。

(一)提高語文能力

具備一種語文能力就能進入一個世界,推動外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學習,乃藉由語文幫助孩子開啟一扇窗,使其悠遊於世界古今,了解歷史文化,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因此,我們不僅應強調本國語文,也要重視多種外語能力,以期吸收世界先進各種文明的優點。

具體目標如推動師生英檢,到97年有50﹪大學生通過中級英檢,50﹪技專校院學生通過初級英檢;初任中小英語教師者均通過中高級英檢、初任中小一般教師者均通過中級英檢;現職國中英語教師有70﹪、現職國小英語教師有40﹪通過中高級英檢。

為加強國中小學生表達思想的能力,將要求其每學期至少完成4-6篇作文,並將挑選300所文化不利地區之國小推動閱讀活動,使學生一年內至少閱讀50本以上的優良讀物;大專校院亦將透過通識教育課程,加強學生閱讀及寫作能力。

(二)均衡人文與科技

中等教育係以完成現代化國家國民之基本要求為要務,此階段學生應充實人文素養,加強審美與創作能力;提昇科技素養,增進對自然環境的認識與愛護,以及資訊應用之能力;並重視健康之促進與維護,啟發尊重生命之價值觀。

除加強科學教育外,將強化美育與體育。美育推動「一人一樂器,一校一團隊」計畫,加強學生藝術鑑賞能力,預計到97年將有85%以上國中小每校至少成立一種藝能團隊,80%以上學生至少學習或喜好一種樂器或音樂項目。健康與體育教育,實施「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計畫及健康促進學校計畫,到97年每一位學生至少學得一種終身運動技能、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累積30-60分鐘身體活動,且增加國中小辦理健康促進學校之校數達500所。

(三)強化多元與普世價值

歷史上許多文化及價值,歷經人類社會長期驗證、自然淘汰或萃取保留,去蕪存菁,形成今日多元的文化面貌,但在多元之中,仍然有一股大家共同遵循和追求的普遍價值。今日地球村時代,人類的共通追求,如人權、自由、民主、社會正義等普世價值,將是現代國民的具體指標。

在特殊與普遍的目標中,落實到教育政策上,如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促進高中職教育資源均衡化與優質化;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建立符合多元取材及適性發展之入學機制,重視學生多元智慧啟發;強化公民意識,營造一個有助於人權與多元文化發展,重視性別平等及生命價值,能相互尊重、包容與關懷之友善校園,均是強化多元與普世價值的具體作為。同時我們也認為責任教育,對自己負責,也對別人負責,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項目。

二、台灣主體

每個人都有其立足點,強化台灣主體旨在使教育回歸到每個人所生活的時空環境,不宜把它狹隘化、泛政治化。作為台灣的國民,身在台灣,具備台灣主體意識應像呼吸空氣一樣地自然。

台灣主體性應建構在體認生命共同體、增進族群多元平等之基礎上,強化「族群多元、國家一體」,以多元文化的「族群和諧」代替一元式的「族群融合」。在教育作為方面,將採取發揚台灣特色、尊重多元文化、引領國力升級三種策略。

(一)發揚台灣特色

首要之務是認識台灣,深化認同。中小學課程要納入台灣生活時空環境素材,培育國民具備尊重多元文化精神及各族群語文特性,培養學生熱愛鄉土情懷,進而了解及尊重不同文化;並加強台灣海洋文化與特色之課程與教學,培養學生具有包容博大、創新求變的海洋國民意識,展現海洋國家的特色。

自1990年以來,台灣主體意識日益茁壯,大學校院有關台灣研究的系所也逐漸成立,當務之急宜先檢討現況得失,以便規劃未來的發展,健全並深化台灣學研究,台灣主體的國民教育才可能深入。明年起將要求社會領域國中小教材、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包含台灣生活時空環境素材的比例不得低於50%。推動「走讀台灣」,鼓勵社區辦理認識鄉土、台灣文學賞析、台灣歷史導讀等課程或活動,使社會大眾更加認識台灣。為台灣永續發展,規劃「永續校園」推廣計畫,強化「生態環境創造與確保」及「綠建築建設」,從瞭解自身校園地域、文化、歷史與生態等特色,進而激發對土地的關懷與愛。為確立海洋台灣之推動體系,將加強教師海洋教學知能;強化海洋研究及海事人才培育;提昇學生水域活動能力;規劃南島文化園區等,以保存台灣海洋文化;預計到97年提升學生會游泳之比例至50%,培育海事人才達500人以上。

(二)尊重多元文化

將從發揚台灣各族群文化與特點及發展新移民文化著手。前者旨在為建構「台灣主體」之歷史精神做詮釋,將從輔導社教機構及本土展演團體展現台灣意識之展演活動;整合台灣族群文化資訊,運用多元國際管道傳播宣導;及加強台灣族群文化學術研究交流活動,增加台灣文化在國際學術之能見度努力。後者則將辦理多元文化交流與教育成果展示活動,建立國家一體之認識,促進在地國際文化交流與融合;建立外國配偶終身學習體系,促進新台灣之子雙邊文化認同,從小培養健全文化意識與人格發展。

(三)引領國力升級

為提昇國民素質,引領國力升級,在教育觀念上,不但要尊重學習主體的特性與個性,還要能發揮他們的特長。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措施,將微調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改普通高中暫行課程綱要,於95年8月建置中小學課程體系,俾於98學年度正式實施國小至高中十二年一貫之課程體系。在此同時,推動「國家教育研究院」法制化,積極從事教育研究,以為今後教育施政的理論依據。

在師資方面,加強大學校院教育學程評鑑,建立退場機制,未來三年師資培育量將逐漸降到現在的一半;透過各種在職進修及研習班次,提昇教師專業能力;並健全教師終身學習機制,加強不適任教師處理的啟動機制。在學生素質方面,建立學生能力檢測機制,訂定各級學校提昇學生素質之策略;另配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鼓勵大學開設符合國際化、產業需求之跨領域學程,加強培育優質足量之高科技與服務業人才,至少培育重點高科技人才10,000人、碩士級產業研發人才5,000人、文化創意產業人才1,000人、及持續培育創新研發及產學合作的人才。另外,將建構知識整合性之社區教育學習網路平台,發展e化網路學習教材,以強化終身學習體系。

三、全球視野

國際競爭日益加劇,各大企業均已朝向跨國性企業發展,未來青年不僅是熱愛鄉土的台灣人,也是胸懷全球的世界人,他們的舞台是以台灣作基地,伸向世界各地。未來將從推動教育國際化、發揮創意展現特色及擴大雙向留學著手,以拓展學生的全球視野。

(一)推動教育國際化

鼓勵大專校院辦理全英語授課之學程,由92年63個學程至97年增加為120學個程;加強與外國大學學術合作和交流,由92年89校/318 案至97年增加為130校/600案;推動大專校院雙語環境之建置,由93年11校至97年增加為93校;辦理雙聯學制之課程,鼓勵交換教師及學生;高中職將推動「國際學生教育旅行」。為增進高等教育與經濟發展及國際趨勢結合,預計到97年高等教育產學合作的申請專利數將達150件;推動國際技職教育聯盟,加強與俄羅斯、印度與東南亞國家的合作;輔導大專校院師生參與國內外專業證照考試、技能檢定或技藝競賽等。外國語文除上述英語文提升策略,亦將發展大學外語學院,加強日、法、德、西、俄與阿拉伯等多樣性外語人才之培育。

(二)發揮創意展現特色

鼓勵學校發揮辦學特色,預計到97年九成中小學均能發展出頗具規模的特色團體。學校教學以激發學生創意為首要目標,積極參加國際競賽,走進國際社會。

為追求世界級的研究與教學,將鼓勵大學整併及校際合作,並以競爭性經費輔導大學校院發展國際一流大學,鼓勵設置具有競爭力與特色的系所以及跨校研究中心。未來將朝五年內至少十五個重點系所或跨校研究中心排名亞洲第一名,十年內至少一所大學居全世界大學排名前一00名內之目標努力。

教學方面,各大學將建置教學與實習品質管控機制,鼓勵設置教學中心,並透過通識教育,培育具有創造力的人才。大學人才培育應具有前瞻性,系統設置、課程規劃必須與社會經濟互動,配合產業發展,並且引領產業升級。

(三)擴大雙向留學

為吸引外籍學生來台留學,將增加台灣獎學金名額,鼓勵大專校院設置外國學生獎助學金,確定較具優勢之學科領域,加強宣導及資訊提供,促使來台留學人數十年成長十倍。另為鼓勵國外留學,將積極推動「公費留學」、「自費留學」、「留學貸款」及遴選「外國政府及機構贈送我國獎學金」等四項鼓勵措施,預計每年出國留學生簽證人數將逐年成長3%。本部結合其他部會推動「菁英留學」計畫,94年到97年人數依序為1,004人、1,032人、1,044人、1,056人。為培養國家亟需之法政人才,規劃法政精英留學計畫,以五年50名為目標。此外,為實施「規劃性留學」,將設立「台灣海外研究中心」與一流大學合作,培育我國留學生,加強學者交流。

四、社會關懷

為落實教育機會均等、實踐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必須善用國家資源,對處於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區域不利地位的弱勢學生,給予積極協助,避免造成雙峰現象持續擴大。在策略上將從扶助經濟弱勢、輔助學習弱勢、縮短區域弱勢及強化責任教育等方面著手。

(一)扶助經濟弱勢

為扶助高中職以上弱勢學生就學,將繼續加強協助高中職以上中低收入學生辦理學生就學貸款,明年預計提撥30億元讓70萬人次受惠;持續辦理各類特殊學生就學費用減免,高中職以上低收入戶學生每年至少有14,000人、身心障礙人士及其子女每年至少有100,000人。大專校院學雜費收入提撥一定比例作為清寒學生之清寒助學金使用,明年起至少提撥7億元讓8萬名學生受惠。規劃「青年助學基金」,結合政府、民間及學校各項助學資源與系統,協助高中職以上弱勢學生順利就學。

(二)輔助學習弱勢

為輔助國中以下弱勢學生學習,將繼續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提供「積極差別待遇」之補償性輔助;推動教育精英「風華再現」計畫,今年引進3,000名退休教育人員協助輔導弱勢學生課業與生活適應;實施「關懷弱勢弭平落差課業輔導方案」,結合大專校院學生、退休教師等支援人員,針對原住民、低收入戶、身心障礙、外國配偶子女等需要補救教學之國中小學生進行課業輔導,並補助弱勢學生參加國小課後照顧活動。

(三)縮短區域弱勢

為縮短中小學城鄉數位學習落差,將全力改善偏遠地區學校、非都會且非偏遠地區學校資訊教學整體設施正常運作環境,並培訓8,000名偏遠地區教師,提昇偏遠地區中小學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之能力。

(四)強化責任教育

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但長年以來品德教育從「形式化」進而「虛無化」,流於八股。當今之政策應將品德教育融入其他學科之中,譬如體育,遵守遊戲規則,甘擔輸贏,即是栽培正人君子的基本要求。自覺性的責任感教育亦受忽略,我們應發揚利他情懷,強化學生對自我及國家社會的責任,並提高學生自律與自治的能力。校園安全與和諧日益受到關注,我們將積極建置教師用心、家長放心、學生開心的友善校園,強化學生輔導新體制,及強化民主法治的多元普世價值。

肆、滾動前進邁向願景

教育的成敗攸關整體國力的發展與提升, 正勝很榮幸能承擔教育部長的重責大任,目前所規劃出來之未來四年施政主軸及策略,將採滾動前進方式,逐季檢視與推動,達成「創意台灣、全球佈局」的願景。

未來幼兒教育方面,將致力提前開展幼兒潛能,建構幼兒優質環境,並扶持五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以培育快樂學習的幼兒;國民中小學教育方面,將全面改善國民教育環境,強調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深化認識台灣,並照顧好每位學生,以培育五育均衡發展的青少年。高中職教育方面,將縮小資源落差,推動優質教育,以培養出兼具本土關懷與國際視野、科技與人文素養、多元與永續思維,以及落實法制與人權能力等特質的現代化國民;高等教育方面,將追求學術與教學創新卓越,結合國際趨勢與經濟發展引領國力升級,以培養回饋社會、迎向全球的人才;成人教育方面,將強化職場進修引領產業升級,強化學習社會體系形塑終身學習社會,讓每個人都成功,培養各盡其才的社會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