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4 年 11 月

台灣本土教育的回顧與展望 --- 建構像呼吸一樣自然的台灣認同
教育部部長杜正勝

編者按:本文係台灣教育部長杜正勝先生於十月二十二日(週五)晚應民進黨美西黨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南加州分會,聖地牙哥台灣中心,台灣商會及台灣同鄉會的聯合邀請在台灣中心大禮堂以『台灣本土教育的回顧與展望』為題發表演講的摘要。

壹、 前言:

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強化對土地的認同感,是教育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如何從教育著手,讓孩子們從小就培養對土地、對周遭生活環境、對自我的肯定與認同,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貳、『認識台灣』教材的歷史演進:

  • 1990-2000在當時李登輝總統執政時代,特別針對強化台灣主體意識,而增設了本土教育各相關課程。包括國民小學課程中增設『鄉土教學活動』科目,增加包括鄉土語言、歷史、地理、自然、藝術等。國中則增設『鄉土藝術活動』、『認識台灣課程』。
  • 2001-2004 進入九年一貫課程,國小的鄉土語言教學,從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中擇一,列為必修的正式課程。同時,本土教材的內容則分散在『語文』、『藝術與人文』、『社會』、『健康與體育』、『綜合活動』等領域中.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與鄉土教育直接相關的能力指標總計有452條。

參、未來展望:

  • 進行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教材大綱之研究、同時修訂高中歷史課程綱要:
  1. 從95學年度開始,七年級的社會學習領域以台灣為主、八年級則是介紹中國及其周邊、九年級為世界環境的介紹。而高一上的歷史課程則是以台灣史為主、高一下為中國史;高二上是從人類主要文明的開始後到18世紀的世界史、高二下則是介紹近代世界的形成,包括新航路、新大陸的發現,涵蓋了台灣的發現及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等;至於高三上。歷史成為選修課程,因此將會以專題式介紹重要歷史事件。

    總結來說,社會學習領域在國小階段以趣味性為主,國中則是讓學生對歷史的演進有基本的架構,到了高中則是進行更深入的討論。如此的編寫架構,將可以讓學生系統性的,從台灣開始,從近到遠,逐步的認識中國與世界。
  2. 編輯青少年台灣文庫:
    為了解決目前教科書中相關台灣所佔篇幅太少的問題,教育部目前正著手進行『青少年台灣文庫』的編輯工作。目前分為歷史組與文學組進行編寫,將有系統的介紹台灣的歷史及文學家。

    歷史組由李永熾教授擔任總召集人,將編輯12冊,主題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台灣使槎錄,番社采風圖、台灣六記、原住民史、客家史、戰後、一九二0年代的台灣、清代開拓或墾殖、傳教士、台灣民主憲政發展、戰爭體制下的台灣、台灣地位關係文書。文學組由李敏勇先生擔任總召集人,分為『詩』『散文』『小說』三組編寫。
  3. 編輯台灣海洋雙語補充讀物:
    以國小中年級、高年級及國中三個階段,研編海洋台灣文化與特色之雙語補充教材。
  4. 提高國中基本學測中有關台灣時空環境所佔比例:
    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有關我們周遭的生活環境比例將占50%,也將同時提高、國中基本學測中考題所佔的比例達到50%。
  5. 辦理走讀台灣與系列台灣展:
    走讀台灣的活動將結合地方的文史工作者及學校的老師,從各個學校出發,動員孩子們去共同了解自己環境中的古蹟、慶典、人文歷史、產業、生態、等等.建置成結合教材、聲音、影像、網路等多媒體的鄉土資料庫。同時,也將整合各縣市社教館所、文化中心及鄉鎮藝文活動資訊網等,做成電子台灣全書,讓民眾能透過網路及社教館所的各種活動,進行終身學習。

    另外,教育部也將每年籌畫一至二個與台灣有關的主題,結合台灣各個館所,巡迴展出。
  6. 鼓勵台灣學研究並研議設立河洛學院:
    教育部除了積極豉勵各大學能多以台灣的社會、經濟、政治、歷史等素材為主的台灣研究外,也將在目前的客家學院、原住民族學院之外,研議設立河洛學院,有系統的進行河洛民族的研究。

肆、問與答:

  1. 何謂同心圓理論?
    1990年春天,一群台灣青壯輩的歷史學者共同籌辦一份新的歷史學術刊物,取名為『新史覲』.面對台灣社會的重大改變,杜正勝認為歷史家將自我解放,更自主,更客覲的了解歷史的本質和人類生存的目的。

    新史覲就是杜正勝所提出的『同心圓』的歷史架構,也就是以台灣做中心,一圈圈的往外認識世界。最內圈,也就是學生最早認識的是鄉土史(縣市或是台灣的東、南、西、北區)、台灣史(含閩粵東南沿海)、中國史、亞洲史、世界史;此概念不是僵化的區分,學生學習可以五圈並具,只是重點有所不同。
      
    同心圓的重要意義是希望學生能夠了解所處社會的來歷,愛惜自己生存的土地,對未來台灣與中國的間關係可以理性抉擇,並且俱備世界性的開創性的眼光;過去我們的歷史教育是讓學生只知道有中國卻不知道有亞洲,只知有漢人卻不知有少數民族,如此,不但侷限了國人的世界覲,也侷限了歷史研究人才的偏枯。
  2. 為什麼要換個角度看台灣?
    這是由文建會所出版的地圖,將分別從不同的地理位置所看到的台灣,從菲律賓、從中國福建沿海、從唐山、從印尼等地,看到的是不同面相的台灣。換個角度看,將會發現台灣不同角度之美,這與政治立場無關,而是個視野的開放。
         
    其實,每一個國家都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周邊國家的關係,例如包括日本、澳洲等等,都曾經以自己的國家為中心點,看待與其它國家的關係,只有台灣的地圖,一直以中國為中心,如此台灣將永遠只會在邊陲,只會在角落。

相關資料也可在教育部網站 http://www.moc.gov.tw
或是訂閱教育電子報 http://epaper.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