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San Diego Taiwa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http://www.taiwancenter.com/sdtca/index.html
  2003 年 11 月

媒體壟斷
李瑞木

首先,應對「媒體壟斷」下一個定義。媒體壟斷有二層意義:(1) 廣義的壟斷:限制、或干擾對方或人民經營媒體, (2) 狹義的壟斷:限制刊登對方或大眾想知道的觀點。戒嚴廢除,尤其民進黨執政後,台灣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經營媒體,已經沒有廣義的媒體壟斷。可是,台灣綠營卻喜歡將自己的困境,完全歸咎於藍營媒體的壟斷,不無商討餘地。其實,如果藍營媒體偏好刊登藍營觀點,可以算作一種壟斷;則綠營媒體限制藍營觀點的刊登,不也是另一種壟斷?

經營媒體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業,舉凡資金募集、經營人才、讀者市場、經營方針、經營媒體的基本原則……等,都會影響媒體的成敗。綠營如果不能面對現實,認真思考營運策略,只簡單地將自己的困境,完全歸咎於藍營媒體的壟斷;不但不能決解問題,也是一種推卸責任的阿 Q 做法。

其實,綠營媒體不乏成功案例,民視就是一個典型的個案。在一個完全民主開放的社會,資金的不易募集,不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民視一開始就幕集到三十億,台灣日報也已投下幾十億的資金。為什麼民視成功了,而台灣日報卻一再發生財務危機?顯然地,資金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

綠營缺乏媒體的專業人才,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藉口。因為,台灣社會不乏媒體的專業人才,問題出在綠營是否願意或有遠景 (Vision),將經營權交給專業人才。民視一開始就找專業人才當總經哩,並充分授權,這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之ㄧ。部份媒體喜歡將媒體交給意識型態強烈的名作家去經營,以保證立場的純度與堅定,這完全違反企管的原則,因為 (1) 名作家是文人,他們多數沒有企管觀念;把一個龐大複雜的企業,交給沒有經營頭腦的文人經營,就難逃失敗的命運 。(2) 文人多半重視理想的堅持,很容易為理念,不顧媒體的基本原則,逆勢操作;用辦機關報、中央日報、或人民日報的心態,來辦媒體。

2001 7 月,我為籌辦台灣聯合網 (Taiwan United Network) ,回台拜訪台教會會長莊萬壽教授;會談中提到他很痛心, 為什麼台灣人 (連他的兒子) 也不喜歡自由時報,而只愛看中時與聯合?當時我向他分析「經營媒體的基本原則」至少有七:(1) 多元性 : 媒體的內容要像百貨公司ㄧ樣包羅萬象無奇不有,不可限制刊登自己不喜歡的資訊;(2) 專業性:不要把讀者當白癡,要多刊登純事實描述的新聞,讓讀者自己判斷是非,不能老是登一些自以為是的評論性新聞;(3) 公平性:不能迴避刊登對我方有爭議性或不利的新聞;(4) 平衡性:平衡報導雙方的觀點; (5) 即時性:不能每天只更換一次新聞,要能隨時更新訊息; (6) 實用性:要提供大眾日常生活有關的一切資訊 (7) 成本效率性:自由電子報的當天新聞網址,都使用 today 而非當天日期 ,隔天歸檔前必須逐條更換,不但浪費自己的營運成本,也減少友站連接的意願。依此七原則,我逐一比較中時與自由電子報的營運策略;解釋為什麼綠營讀者 (包括他的兒子),不得不看中時電子報的理由。

大眾媒體 (Mass Media) 的大眾有二種意義 :(1) 要滿足社會「大眾」追求正反訊息的需要,(2) 讀者、消費群、或市場佔有率要達到大眾化 (Critical Mass) 的地步,才能永續經營。過去在戒嚴時期,媒體由國民黨壟斷控制,媒體不須顧慮大眾追求正反訊息的需要,更不必考慮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戒嚴廢除,尤其民進黨執政後,中時、聯合、與東森等藍營報系,為了生存都已調整經營策略,往平衡報導方向調整;甚至進一步,聘請綠營名家撰寫「綠營觀點」的訊息,目的都在提高市場佔有率。反而是綠營媒體,無法調整營運策略;仍然用戒嚴時期,突破媒體的心態,不願往平衡報導的方向調整;更不必提花錢聘請對手,撰寫藍營觀點的訊息了。譬如,2003 10 23 日有關李登輝總統接受檢調單位約談興票案的過程,中時與聯合的電子報都大量 (中時 26 聯合 21 則新聞) 報導,而且平衡地報導了 9 則綠營觀點及多條純事實描述的新聞。反觀自由及台灣電子報,卻僅小量(自由 7 則台灣 9 則)報導,自由只報導一則宋楚瑜回應的新聞,沒有純事實描述的新聞。純從大眾追求正反訊息的需要,多數讀者(包括綠營選民)會選擇看那一種報紙,就不難理解了。

最近綠營媒體抗議阿扁政府: 行政院將絕大部份宣導政策經費發包給中時、聯合、與東森等報系,自由時報只分到 5% 經費,而台灣日報連一毛錢也沒分到。看起來,阿扁好像低能又白癡,笨到敵我不分,餵老鼠咬布袋?其實,錢要用在刀口之上,宣導政策經費當然要用在最需要宣導的對象:中間選民及藍營讀者。阿扁政府的做法,有不得不然的必然,沒有什麼奇怪。綠營媒體不知檢討並調整營運策略,努力尋覓中間及偏藍讀者群,僅知?理念逆勢操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怎能怪阿扁政府的偏心或無情無義?

不過,話又說回來;綠營媒體的經營者,也知道須要調整營運策略。我問過一位社長,?什麼明知故犯,不求改變?他答的很妙:因為現有的訂戶都是基本教義派,不說平衡報導,有一次接受一則藍營廣告,馬上被批判為變節;已經少的可憐的訂戶,立刻大量流失;未蒙其利先見其害;因此,也只好苦撐待變、以不變應萬變了。基本教義派的盲點:就是誤認辦報的主要目的只是「牧師對牧師」或信徒之間「增長靈性」的「靈修活動」,而忘記「耶穌要使徒到外邦人地區傳道」的重要使命。換言之,綠營媒體已經被基本教義派綁架了。既然是心甘情願被綁,就不應老將自己的困境,歸咎於藍營媒體的壟斷。

本文刊載台灣聯合網 (taiwanun.com) 上的 台美作家專欄 (TA Writers) 與 李瑞木網站 (10/25/2003),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