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嶺側峰集 (四)
翰聲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 未知生、焉知死 (與一大師談論華夏文化)
「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是我自從高中讀了論語,到大學讀了佛經、四書、西方的哲學書籍及耶教的聖經後,一直在觀察比較各種文化的深度及對生命的態度的一句很重要的話。正如印度國父甘地說:『一個民族是否偉大,端看他們如何對待動物就知道。』
根據筆者的觀察,「一個民族文化素養的深度及對生命的態度,端看他們的喪禮就可知一、二。」例如:
一、 日本大地震所引起的福島核災,當面對無常生命的召喚,人民在逃難時所顯現出的不慌不亂自制的精神;
二、 台灣某醫院人士當面對SARS傳染病時,所表現出逃命的一幕,在在都顯示出對生命法治的認識及文化素養的深度。
三、 墨西哥人11月1日的亡靈節,為紀念他們熱愛的已故親友,歡迎死者的靈魂歸家。神龕上擺放著已故者的照片、美食、飲料、骷髏形狀的糖果、蠟燭和紀念死者的萬壽菊,大開盛宴歡樂跳舞以悼念逝者。世上最樂天知命的民族非墨西哥。當然西藏悲壯的天葬,顯現出圖博文化對破除我執的徹底生活化。
四、 佛教與基督教的喪禮所顯示的肅穆及應機教育,令生者安心,充分發揮宗教精神。
日本本無特殊人文文化,要一直到西元七、八年前開始經由韓國輸入華夏文化,慢慢再接受唐、宋文明及王陽明學說,再經西化的明治維新形成特有文化,基本上人民『知命』的素養有極濃厚的佛、儒精神。而漢文化的傳統喪禮所顯現的是對死亡的恐懼,不是哀思,更不要提『知命』,這正是我所要強調的。
叔本華不喜歡西方的宗教徒的裝腔作勢和偽君子作風;老子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兩者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因西方宗教及儒家皆沒有真正觸及人性真正的弱點,兩者所強調的道德行為都成了惡人偽裝的美麗外衣,當然這不是前述兩者的錯,只是其所推展的方法只能令善者益善,但惡者仍可躲在美麗道德的外衣下行惡。所以古有王莽竄漢、今有溫良恭簡讓的當政者背民(人民、民國)。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自不在話下。重要的是能否『落實』。華夏文化博大精深是屬於書本,也極可能是她的精深,所以無法落實於人間。孔子的偉大在於將漢民族的巫神文化提昇為人本文化,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大成就。但歷代帝王把孔子提昇為神,供奉於廟堂,並用開科舉仕固化讀書人的思維,從而成為大漢帝王的跟班,帝王利用孔子的倫理思想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仕者也樂為共犯,這是對孔子最大的侮辱。事實上,華夏文化及精神在宋朝結束後,在中土就跟著消失了!
因此有所謂「崖山之後無中國」之論。有興趣者可參考一篇網路文章http://beyondnewsnet.com/20160507/25508/。所以筆者要一再說「文化博大精深都在書本上。」
◆ “What if..., & The day after...”
A good management has no surprises.
完善的管理是沒有意外的驚訝,因為管理者要常自問「假如發生...」及「事發之後...」並對可能發生的狀況思考對策,做好準備。正如一個好棋手會算好對手可能下的全面性的棋路以及應對棋路。身處地震帶就得準備好逃生路線及裝備。人都有理想,有夢想,這是好的。但是夢想成真,理想達成之後,是不是「從此王子與公主過著快樂的日子」?我們童話似結局的思維方式只會帶來失望、挫折、痛苦,甚至於後悔。只可惜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這種簡單、反射式、直線式、理所當然式、情緒性的思維方式,譬如有好成績、得到學位就有前途,相愛就結婚,有了工作就可以生活等等,社會上卻很少會有教導面對現實或事實真相知識的教育。這社會最需要的是要有能面對現實變化,能推論並了解可能發生結果智慧性的教育,用以對應避免被媒體及政客所散播的激情言論所誤導。
◆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迷源於執著,執著源於傲慢,傲慢源於喪失反省能力及自
以為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當然也不是毀於一旦。
◆ 歷史是在時間的縱軸上發生的大小事件的串聯。大小事件都有他的因果關係,一定的脈衝,沒有順著脈衝而行的都將被淘汰。
一顆不循軌道(民本)的巨球終將滾入歷史的洪流被淘汰了!
這顆不循軌道的巨球終於滾入歷史的洪流,但仍然不知如何反省是何原因被被淘汰,余何言哉!
還在往下滾!不知是地心引力?還是本質如此?��������
◆ 枉顧自身存在的本質以思改善卻只重利害關係的個人或團體終將被淘汰。
◆ "All is but consciousness." 物理學家已經開始進入萬法唯識的研究領域。這是物理學家和神經生理學家共同涉入的領域。
https://www.sciencealert.com/this-physicist-is-arguing-that-consciousness-is-a-new-state-of-matter
◆ John F. Kennedy said, "If we cannot end now our differences, at
least we can help make the world safe for diversity."
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說:「假如現在我們不能結束我們的差異,至少我們可以幫助爲這個世界安全的多元化。」面對不同的政策、意見或意識需要的是提出替代方案或解決方法,不能只靠辱罵、酸言酸語或暴力。
◆ 若欲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剪不斷,理還亂。
◆ One who sees the beautiful and the ugly are but one is a saint.
◆ 「寒風刺骨、居高思危。」還是「思」了!
◆ 居高思危,臨危不亂,戒慎恐懼,為所當為。
◆ 「橫、豎」一死?
避雨蝸牛往乾處爬,結果把自己的體液消耗完,乾死!就像雨後的蚯蚓。
人類解決問題的方法常常就是毀滅自我的捷徑。
一、眼界短視;
二、無自知之明;
三、自視過高;
四、經驗不足(沒有成功的模式);
五、倉促的決策;
六、保護自己既得利益。
而最後一項是造成前五項的主因。
這就是為何許許多多機構改革最後失敗的原因,因為改革者本身就是應被改革的對象。諸法無常,人就是這無常最大的催生者。
但這都可以被原諒:因為人只能看見別人,看不到自己。
佛陀說:「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征服自己的人,天下無敵!
有人問:「是指那一機構?」我說:「不要對號入座,太多了,不勝枚舉。」
隨便舉幾例:
一、美國新上任總統要用關稅解決工作外移的問題,潛在的副作用就可能有: 物價上漲、通貨膨漲,商業蕭條等。
二、台灣司改,這就不多說了,還在進行。
三、台灣行政體系改革難行,問題在法律和事務官數十年來的看長官眼色的積習模式。
四、KMT到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為何輸掉總統和立法院的選舉(2016)。
五、中國政權的輪迴:缺乏一個真正獨立的司法機構。二十年一輪的政治鬥爭是中國的宿命,每早起床先讀政治風向地圖–人民日報依表操作以保身家安全,還有跟老闆也要跟對。如何改革?有辦法嗎?當然有,就是需要一個真正獨立的司法機構。只是難啊!
|